浅析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现状与传承—以“二人转”艺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10
/ 3

浅析我国民间说唱音乐的现状与传承—以“二人转”艺术为例

李泓铮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随着目前科技发展而带动娱乐产业的更新换代,中国流行音乐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了现在中国社会上的主流音乐风格。而当代的青年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形式了解度则远低于流行音乐,可见其形势之严峻,这对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中国传统音乐是独属于中国的音乐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弘扬、宣传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去保护独属于中国的音乐文化符号。本文将以东北地区的“二人转”艺术为例,进一步阐述中国民间音乐的现状及提出一些科学的解决方案与对策。

关键词:民间音乐 说唱音乐 二人转 传承 发展

在外国音乐进入国门之前,我们很难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充满地域性文化魅力的民族民间音乐,可以说一直是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随着外来音乐文化的渗入,多元的音乐文化成为主要流行趋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明显落后。这种影响无疑也是具有双面性的,它虽然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整体处于滞后状态,但是却在另一方面激励着我们更加要重视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我国说唱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形式,我们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不能够忽略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东北传统说唱音乐作为我国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曲艺艺术之一,深刻反映了东北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东北地区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记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而二人转更是东北地区极其富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三百多年以来一直深受老百姓的喜爱。笔者从传统二人转艺术现状特点作为切入点,从受众、创作者和文化本身三个维度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分析,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的解决方案,以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一、说唱音乐艺术概论

说唱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一种重要构成形式在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指中国特有的民间口头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民间音乐中较为常见也极具个性特点的一种音乐表现艺术形式

它主要具有以下两种艺术特点:其一,说唱音乐的唱词都普遍具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以理解,像以下即将要介绍的“二人转”艺术的唱词就具有极强的叙事性,而其旋律性也就大大减弱了。第二个艺术特点就是音乐具有较强的吟诵性,比如在诸多的二人转作品中,演员们往往会在结束一段唱词之后接上一段吟唱的段落,而这又与本身将唱词与旋律融合在一起的音乐形式大不相同。

那么关于说唱音乐的类型分类,根据教材可以将其划分为八个种类,分别是: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类、走唱类、琴书类、杂曲类以及板诵类。其中大部分的音乐形式根据它们的名称就能很好地理解。而本文探讨的“二人转”艺术就是属于说唱音乐中的走唱类。我们在看一些常规的二人转视频作品的时候就会发现,多数二人转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会借助手绢、扇子等道具,配合自己的走位等进行表演,这就是典型的走唱类。

二、二人转艺术的现状分析

前文通过介绍了说唱艺术以及二人转音乐的基本艺术形式后,我们还需要对二人转目前面临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而后便可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建设性方案以达到保护该类民族传统音乐的目的。

(一)乡土文化下的二人转

作为乡村艺术其中一种的二人转是有区别于乡土文化的,乡村艺术是乡土文化中的一种形式,是乡土文化中的一种特有的艺术符号,而乡土文化却又离不开二人转这样的乡村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乡土文化以及乡村艺术之间关系的最佳解释。就拿二人转艺术为例加以说明,我们的研究可以知道,二人转的从业人员往往都是依托乡村文化,并没有脱离乡村而进行艺术创作的,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演职人员都是如此。他们需要扎根于乡土文化,在表演乃至生活上不断地在乡村生活和劳作中体验和经历,为自己的乡村艺术创作积累素材,寻找灵感。他们会将这些个性化的乡村体验和特有的经历融入到接下来的二人转表演中,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综上,这样的艺术再创造又进一步地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同时乡土文化一直在滋养着二人转等乡村艺术形式,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和机会,丰富其文化内涵等,而乡村艺术又会反过来丰富乡土文化,并通过一系列的艺术表现去向外界展示特有的民间风俗和乡土文化。

(二)民间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变迁

但是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稳步发展,新一代的信息传播媒介应运而生,手机、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出现逐渐取代了原始剧场、报纸等媒介的社会功能,人们的艺术活动逐渐由线下转变为了线上,这对于二人转这种必须借助线下实体剧场的艺术形式冲击巨大,人们很少会专门前往一些剧场观看二人转的演出。

其二,二人转等类似的艺术形式对于受众的年龄、知识储备、地域文化常识、生活经验等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受众无法了解这些内容和常识的话,很难看懂和理解二人转的节目,难以发出回应。同时二人转对于受众的审美取向的选择面太过于狭窄,只有真正热爱二人转和东北民间艺术形式的观众才会选择该节目观赏。

三、二人转艺术传承发展中的危机

根据上述相关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目前二人转艺术形式所面临的传承与发展的危机是极大的。无论是从艺术形式、大众接受度亦或是发展形式等都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列举出了以下四点有关二人转艺术传承发展中面临的直接危机。

(一)网络直播文化的冲击

目前手机等媒介的迅速发展孕育出了网络直播这一种新型的艺术传播形式,这无疑会对依赖线下剧场较强的二人转艺术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损失。受众现在都可以在手机上随时随地观看各种类型的艺术节目,这在很大程度上使二人转剧场观众流失。

在新媒体盛行的环境下,社会大众的娱乐形式和流行艺术形式变化速度加快,这种“快餐式”的艺术形式显然不利于传统民族音乐形式的发展和传播。同时大众娱乐导向多变,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目前社会上流行的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常见的大众娱乐文化传播媒介app上有关传统文化的推荐少之又少,大部分的流行娱乐文化挤压了传统文化的市场,使之难以在大众面前展示出来。

(二)创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

在现行的音乐创作中的创作人和市场都显得特别浮躁,这样显然无法创作出优秀精良的作品,很多音乐创作人为了追求所谓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放弃了对音乐艺术本身创作的精雕细琢,这样的作品无法达到它应有的最高水准,再加上这类艺术没有了形式创新,会让本来就受到挤压的民间传统艺术的处境雪上加霜。

(三)现代审美观念的改变

现代社会推崇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这是正确的,但是一些流行文化的审美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二人转等民间传统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有些冲击是难以修复的。在多样化文化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中国民族传统文化要如何寻求发展宣传契机和应对各式各样的流行文化的冲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寻求二人转文化的发展契机

通过上述对有关二人转民间传统艺术的现状进行的分析比对,我们可以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规制整理,并对症下药,提出一些可行性的科学的保护方案。

(一)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

要实现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就不能忽视教育的作用。社会的发展责任最后还是会落到年轻一辈人的肩膀上,那么就要做到以教育为本,契合当前重视美育教育的环境,在学校教育阶段就加入一些有关保护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相关内容,提升学生的相关意识等。

第二,前文已有提及过此种类型的文化难以得到发展和传承与受众的文化程度和了解程度有关,所以学校等相关部门可以加大中小学甚至大学中的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程度,开设多种类型的艺术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发展艺术思维和艺术兴趣,以达到扩大民间音乐文化可传承的群体范围。

(二)提高作品创作的质量

在有了传承群体的支撑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对音乐创作和艺术从业者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上文有提及目前的艺术创作氛围较为浮躁,大多数创作人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这就必然导致现当代的艺术作品质量层次不齐,在很大程度上也会使其艺术价值贬值。

所以必须提高创作文化的内涵,政府等相关部门可以对艺术创作活动进行鼓励,加大相关的资金投入,同时专利保护部门也要落实好本职工作,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并且提高其作品创作的文化内涵。只有真正有内涵的艺术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打磨,成为经典。

(三)重视理论结合实际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受众和创作者两个方面提出的建议之后,对于其文化本身也需要提出一定的建议。比如扩大其相关艺术理论的范围,形成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形式的艺术方式。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理论支撑,那么对于传统音乐文化也是一样,只有丰富的理论支撑,其文化才不会面临诸多的困境。

在寻求艺术理论的支撑后,相关从业者和传承人也需要主动寻求发展契机,寻找市场空白点,同时勇于创新,主动迎合现在的社会,并融入进去,形成新的文化体系,才能更加容易被社会大众所发现和接受。

五、结 语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我们主要从受众、创作者和文化本身三个维度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分析,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的解决方案,其实对于我们而言,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抓住文艺发展的契机,重视国家提倡美育的号召,我们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去推动这些随时可能消失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都经过百年岁月的冲刷洗礼,沉淀下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然而现行大众文化的冲击使他们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最终慢慢消失,这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损失,更是世界民族文化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彦.二人转表演的艺术特征[J].剧作家,2020,(05).

[2]刘帅.二人转艺术的结构之论:源流、形式、经济[J].今古文创,2021,(04).

[3]王俐力.现代二人转民间艺术形式的变迁[J].戏剧之家,2020,(08).

[4]刘帅.新媒体传播视野下民间艺术的突围——二人转艺术元素网络直播认知[J].戏剧文学,2021,(01).

[5]赵亚丽.二人转的乡土文化解读[J].戏剧文学,2020,(05).

[6]梁晓雪、赵浩楠. 地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危机与契机——以东北二人转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2).

[7]曾玉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评鉴,2019,(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