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任务型导学模式下导学单在语文科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7
/ 2

探索任务型导学模式下导学单在语文科的应用

钟秀琪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 51134 0

摘要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常常出现比较严重的学生不积极学习以及学习效率普遍低下等问题,而"任务导学"教学方法正好能够将语文教学的效果提高,其教学的关键是管理+任务,在管理以及任务这两个方面进行重点教学。论文中探讨了"任务导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关键词:任务型导学模式;导学单;语文科;应用


"活动单导学"课堂模型是采用引导学生知识为基本理论原则的积极研究的教学方式,"以导促学,以教学促发展",利用调动学生对读书的浓厚兴趣,锻炼学生自学与剖析提问解答现实提问的才能,并以此培养学生的整体综合性应用文化素养,使其逐步快速发展为创新性人才。但在活跃单引导学习模型使用初期,我的课堂教学中总是出现这么一个状况:尽管教师再如何激励,但学生却还是很沉默寡言,而这时一旦教师讲解,就又回到了从前状态,而一旦教师再不讲解,则教学也就无法开展。提问的症结就在于,学生在以传统的老师教学为主的教育管理模式下,没有自己教学的力量。在发现了这样的关键后,我校语文科组开展了任务型导学模式下导学单在语文科应用的课题研究。

一、任务单导学法概述

任务单导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主导,强调"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教育原则,以任务单组织教学课程,采用感受.实验、参与、交互和合作等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在课程前提前设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活动任务,学生根据采用表达.交流、互动、理解,以及提问等不同的语言活动形态,来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各项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和其他传统教学模式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它特别强调透过有明确目标的"任务"来帮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掌握和使用语言,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是一门着眼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模式[1]

二、任务单导学法教学原则

(一)先学后教

在传统的教育关系中,学生被定在从属的层次上,教育降低或者无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漠视、打压学生的自主要求,由此造成学生的独立性不断下降。在建立任务单导学法的过程中,将调整课程关系当作教学改革的重心,而具体到课堂中,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结果,而只是透过"任务"让学生体验、感受探索,并总结[2]

(二)以学定教

以往老师备考时虽然也讲备学生、备教学,但现实只重备内容(课本)、备教学,而轻学生、轻学情、轻教学。任务单导学法组不但在学前、课后调研学情,而且还在上课堂的过程中调研学情,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考察,及早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将研学情、备学法当作课程的起点。"各项任务单"的内容、课程目标等都是通过学情确定的,因此各个的阶段每个学生都可以有机遇.有希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以教导学

其实,课堂教学方式不管如何改变,教师的角色都是无法替代的,因为每个学生在读书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任务单导学法,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与角色。"以教导学"的关键问题并非教理论知识,只是教思路、教方法。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以教导学"的实质在于把老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同时也是把老师教的学习能力、剖析提问的学习能力,转变为学生自主掌握、自己解决的学习能力[3]

三、任务单导教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针对学情,精心设计任务

针对所学内容以及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能力,选取适当的任务作为教学目标,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培养学生思路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传统思维定式,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知识转化能力。

(二)尊重规律,合理分解任务

任务单的设计可以包括五个模块:"学习任务分解""本课疑难问题""本课疑难问题解决措施及结果""自我评价""考核得分"。这五个模块在学生的学习上应用了"P-D-C-A"循环:课前有计划,预习有实施,学后有总结,师生有反馈。"各项任务单"的教学设计,要经过对课程的研究分析及课程总体目标的确立,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以使每个学生能由简及繁、由易到难、循序逐步地顺利完成一个"各项任务"。任务单设计得不要过大、太难,不然学生会有害怕心理,望而却步,反而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困难[4]

(三)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任务单设计时要注重给予学生必要的独立思考、探究与自主开发的余地,并培养学生用探索型研究性学习方式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基本能力。

(四)针对各年级学生特征,提出了不同阶段的教室学生活动目标

班级不同,学校年级也不同,学生语言发展水平和政治思想水平都不相同。在教学上应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提出学校各个阶段的活动特点。如三、四年级,要求学生能够用一二句话表示自己的意思。语言流畅即可。而五、六年级则需要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或能具体表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做到句子完整,逻辑清楚。

(五)重视学校主体,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历来为人类社会所关注,它不但反映学生社会关系与教育理念,也同时影响教育过程的进行与目标的实现。所以,强调学生主体重要地位并创建全新的师生既是老师的主要职责,也是学生课堂的基本保证。而在现实上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关系也成为了普遍现象,学生课堂上怕答错了而被老师责备,于是学生在课堂上再也不能举手了回答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在班级中也出现了这个现象,深深地知道,这样紧张的师生关系,是很不利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发展的,需要重视学生,并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六)凝聚小群体,建立学校内真正的社会导向

知名的教育工作者马卡连柯教授指出:集体舆论的力量完全是一个物质的,而是实际能够观察到的德育因素,它是班集体成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主要工具,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无形规定了每个成员的行为。拥有健全合理的集体舆论是一个良好我们班集体的主要特点,但这一舆论导向的养成也需要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的努力。所以在平时,我总是寻找与班上中小团体的核心人物聊天,以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鼓励学生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同时利用他带领小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其次,学生经常利用班会或各小团体的活动单元举办小辩论赛,以提高他们小群内部的凝聚力。

(七)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以前的学校上课,总是老师说,学生听,所以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虽然老师说的东西总是很多,但这也很乏味,容易让学生感觉索然没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没有了学习兴致。所以,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致十分关键。一旦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兴趣,他们也自然而然地就会积极学习探究。另外针对学生"好动"的特性,我在备课时也会参照教材,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和活动,让学生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任务单导学法以任务为载体,以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有助于学生养成探索了解、合作终生学习的惯例,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孙春娟. 任务单导学模式下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4(3):62-64.

[2] 姜云霞,蒋春艳. 应用型本科语文课“任务导学、活动助学”教学模式研究[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132-133.

[3] 郭其兵. 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3):53-54.

[4] 卢艳君. 基于任务型导学模式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索[J]. 师道·教研,2020(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