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唐亭

贵阳市第五幼儿园 550001

摘要:同伴关系是幼儿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在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他人无法取代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能使幼儿成为具有健康心理并适应未来社会的新一代。

关键词: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社会性发展

一、中班幼儿同伴关系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当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价会造成部分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被拒绝,幼儿自身的人格特征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的关系。

2.幼儿在区角活动﹑游戏活动中,缺乏良好的交往沟通技能和技巧(包括交往中的语言技巧)。

3.不良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造成同伴交往中被忽视或被拒绝。

4.家长不当的管教方式和一个缺乏温暖的家庭会导致幼儿的同伴交往关系不和谐,家园的互动和交流也会影响其同伴交往关系。

二、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幼儿自身的因素

研究表明,被拒绝的幼儿比受欢迎的幼儿在个性品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更多的不稳定和腼腆等特征。[1]幼儿有其自己的择友标准和倾向,幼儿们都不喜欢攻击性强的小朋友,比如被忽视的两名自控能力很差的幼儿,他们喜欢独占玩具,当与同伴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动作粗暴。有少数的幼儿还偏向喜欢与自己性别相同、能力相当、兴趣相仿的幼儿交往,因此他们的交友范围较狭窄,就形成了小团体。

幼儿的交往能力能够体现出他们的人际关系,那些交往能力强即能很好与同伴交往,并能和睦友善的与小伙伴相处的幼儿,同伴接受他们的概率是相对较高的。然而那些交往能力弱即被排斥被忽视的幼儿,他们常常缺乏自控能力、交往的勇气、兴趣或是与其他小伙伴合作、沟通的能力。[2]因此要改善幼儿的同伴关系,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

(二)家庭因素

首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即家庭教养方式也是影响幼儿同伴关系的因素之一。研究发现,父母对孩子的同伴交往干预过多却又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活动监督和行为指导、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缺乏温暖的家庭等,都很可能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从而导致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不受欢迎。[3]并且这里有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家里的长辈有时根本没有时间教管他们。其次,部分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比较少,本研究通过观察发现部分幼儿园几乎没有召开过家长会,也很少与幼儿家长有关于幼儿在园表现的交流,从而导致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儿在同伴相处方面的某些教育不是很一致。

(三)幼儿教师因素

幼儿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很伟大的,在他们心目中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肯定的就是好的,因此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评价和态度对幼儿的同伴交往也有很大的影响。如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和否定评价的幼儿也将会成为其他幼儿批评和否定的对象,这样极易导致该幼儿在同伴交往中不受欢迎。大多数幼儿都喜欢老师经常赞扬的小朋友,比如在班里最受喜欢的2名小朋友,他们各方面都相对较突出,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作为幼儿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也会影响幼儿的择友标准。

三、改善中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交往观

1.讲故事,让幼儿体验主人翁的情感。

2.幼儿好的行为要予以肯定评价并作为榜样,给予适当奖励;幼儿不好的行为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在让幼儿意识到错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3.让幼儿相互找出对方的优点。

(二)创设同伴交往机会

游戏中学会合作。组织一些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如传话、接力赛、两人三腿跑步比赛等游戏活动,使之在游戏中学会合作,共同享受合作的快乐,从而也乐于在日常交往中与他人合作。

(三)指导交往清除障碍

在给幼儿创设条件,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都要以“大朋友”身份参与到幼儿同伴交往中去,并进行指导。如:在户外活动、室内自由活动等开放性环境中,教师也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并适当协调幼儿间的关系,给缺乏交往策略和交往技能的孩子予以适当帮助。其中,对一些孩子一定要进行个别教育从而改善其交往能力,如缺乏与人交往的勇气、信心,过于退缩,或者喜欢独处,对交往不感兴趣的幼儿。还有就是自控能力差,攻击性过强,常常用暴力来解决与同伴矛盾冲突的幼儿。

)家长参与解决问题

部分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都较少,从而导致幼儿园和家长对孩子在同伴相处方面的某些教育不一致,因此教师应该要时刻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相对一致的教育,并与之分享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同时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表现。还有就是定期开展班级活动,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对于有的问题不能直接帮助幼儿,而是启发他思考解决的办法,如:别人抢了他的玩具,对他说:“你试着想办法,对小朋友说‘这是我的玩具,你再玩一会儿还给我好吗?’”或建议用其它的办法,尽量让孩子学会用关心和非暴力的方法处理他们自己的问题。其次,部分幼儿是留守儿童幼儿,对于他们在与别人相处这一块很少有人能用正确的态度去教育他们,因为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因此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家园联系方式让家长了解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要让家长持一个正确育儿的态度,这样才有利于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最后,老师还应注意做好家长工作,鼓励他们多带孩子接触社会,与更多的同龄人、成人建立人际关系,使幼儿积累更多的交往经验,从而有利于他们自信乐观,心情愉快地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幼儿同伴社交类型特征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03):26-28.

[2]邹小珍.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M].剑南文学:下半月,2009,(07):133-133

[3]田玉娟.学前儿童欺负行为初探[J].幼儿教育导读,2010,(0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