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小学信息技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探讨

张宇

成都市龙泉驿区龙华小学校

摘 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的启迪要多于单纯的灌输,师生思维的碰撞多于简单的问答形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设疑自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应对和处理信息技术的能力,以自主学习的形式达到不断获取最新知识的目的,学生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导致课堂师生角色地位的转变,那就是让学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从而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营造一种学生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字:信息技术 自主学习 主体性

  1. 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主体性的意义

自主学习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而新课标指出:“当前教育要改变以往教师一味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提倡学生人人参与,乐于参与到课堂,面对新课程新知识,敢于设疑自探,善于解疑合探,培养自身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小组合作与交流能力。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可以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转变角色,改变学习方式的同时,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新课改新教法的探讨中,从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出来。在教学中开展主体性学习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教师引导课堂能力,同时核心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通过这样教学方式,使信息技术教学不光局限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以课堂为迁移点,使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迁移,从而使得学生在其他领域的学习中作为认知主体的地位更加突出。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

  1.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主学习最关键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只有当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切切实实地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学生有意识或者愿意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自主学习,将自主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优。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单刀直入,机械传授或者单纯地带领学生进行操作,学生只是教师下的提线木偶,这样的课堂自然是缺乏活力的,毫无生气的,因而何谈学生的自主体验、自主学习。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渴望学习,乐于学习,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在课堂上的进步。

如我在上三年级《小老鼠画图》这节课时,在讲“画图”软件的使用时,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提前没有考虑学生对这款软件认知感受,先单纯地讲解这款软件各个工具及各个菜单的作用,但学生听的时候却显得毫无兴趣,后半节课我让学生根据我的讲解进行练习的时候又有很多同学举手提问刚才讲过的知识点,一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很不理想。下课后我就开始反思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出的问题。第二天在另外一个班我就换了一种教学策略,提前在显示屏上展示了网上其他小学的学生电脑画图作品,学生看的时候很惊叹,想不到画图软件居然可以画出这么好看的图画,然后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同时自己上机操作练习,可以画一幅“未来的校园”图画,随心所欲,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画,同时每个人在纸上记录自己在操作时遇到的问题。8分钟后我让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每人的问题收集起来,同学们提的问题也和我之前预想的基本一致,然后根据学生的疑问我再进行简单讲解,这次讲授学生听得效果就好多,每个人很清楚自己的疑问在什么地方,也很感兴趣,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自己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作品。最后这节课气氛很好,教学目标也完成了。

通过这两节课我也明白了,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想让这场表演达到预期目标,就得让我们每个小演员们找到自己在这场表演中收获的价值。

2.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作为主体,尽情演绎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追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很多时候都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每一个知识点通常安排一个小任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带上任务,在任务中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探究解决问题,当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多样,自己看书,上网查阅,或者小组合作探究,条条大道通罗马,只要学生方向正确就是成功的。同样,在课后小结时我也喜欢以综合性任务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为了尽量凸显学生的创造力,在安排任务时尽量体现任务的多样性,代表性,因为每个学生的解决方法不同,所以任务完成的途径不是惟一的。没必要将任务规定的很死板,只要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即可,通过任务的多样性特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绽放的阶段。所以我在安排任务,通常也考虑到了这一点。

例如在讲解“金山画王”中背景色设定和搭配时,我给学生安排练习时,就让学生画自己心中的“太空世界”,发挥自己想象,越夸张越好,学生一听这个要求也很高兴,很欣然地接受了。通过发散性的题目,不仅可以练习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随意所欲地演绎,充当演绎的主体。在教学中提倡给每位学生以表扬,鼓励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索,促进思维的发散。

3.解疑合探,让学生在合作中收获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能同时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和个别学习的长处,恰好我们学校一直在开展小学合作学习的课题研究,而且在学校也大力提倡在课堂上运气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手段,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所以这也给我们学校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我们将学生按基础情况每4—6人分成一小组,让他们在某个环节,共同来完成学习任务,自己先设疑自探,然后再解疑合探,小组成员间表述见解,同时相互评价。其基本教学流程是:分组——定位——自我探索——小组协作——组际评价。如果今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熟练,甚至整个教学环节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家庭环境等因素,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程度层次不齐,而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在三年级上册第八课《与电脑键盘做朋友》这课学习时,本节课重点要掌握(上档键)、(大小写锁定键)以及“回车键”的使用,但这几个知识点对于刚接触电脑的同学来说还是很困难,通过小组合作这种方式的学习,让小组成员自己先探索这几个功能键的作用,然后根据自己探索结果相互交流讨论,同时让基础好的成员指导其他同学,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这节课前,我先安排课代表或学习委员对班上学生计算机的掌握情况以及家中有无电脑情况做了简单的统计,这个统计的结果也就作为我本节课分组的依据。

组织小组协作学习可以照顾学生的不同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取长补短、增强他们监控或个别指导,有利于发挥最大的潜能。

4.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环境,赋予了学生学习资源更多地选择性、灵活性和控

制权,但是也增加了学习资源筛选的复杂性和难度,从而提高了对学习认知过程的要求。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将教材,教案,老师讲解,视音频资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有机整合,给师生准备更多的选择性平台,按照不同的课程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学生能有效自主学习的前提。学生的学习资源主要来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网络上与教材相关的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搜索,筛选,探究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能力。二是利用电子白板演示与课题相关的视音频、文本素材,同时运用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实现学生拓展性学习。三是充分运用已有的或者学校自己搭建的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学习,还可以进行学习成果演示,互相评价交流。

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并利用资源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体会与反思

通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在合作的氛围中也养成敢想敢做敢说的学习习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超越了单纯了授业解惑的层面,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信息技术这块跳板,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课堂里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这就赋予了信息技术教师更大机遇和挑战,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总结,才会有创新,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促使全体学生素质、个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国教育部,2007.1

2、杨威.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庞维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