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的节能挖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的节能挖潜

戴怡昕

广州市园林生态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420

摘要:景观水体艺术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发展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产物之一,该工程不仅涉及到城市景观设计,同时又与城市规划、市政给排水、水体环境治理与规划等众多领域相关联。因而加强对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节能挖潜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更高效、安全地开展相关工程,同时高度契合我国社会绿色、环保的建设方向,有助于推动我国整体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已经关水体艺术工程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就其中节能挖潜的主要价值为切入点,分析节能挖潜的具体操作方案与可行性,以期望能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景观水体艺术工程;节能挖潜;生态建设;绿色环保

引言:现代化城市中的水体工程包括自然水体工程、人工水体工程以及循环用水供应系统,其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水资源不仅是人体机能的重要保障,同样是渗透于城市建设各个细节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优化建筑空间的功能。同时有够有效改善工程所在地的气候质量、自然环境质量等,对丰富城市地域风貌、落实生态建设等亦有一定积极影响。在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实行节能挖潜,更是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工程的环保性与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 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施行节能挖潜的价值

常见的喷泉、水幕、人造溪流等都属于景观水体艺术工程的范畴中,但是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想要充分保障景观工程的艺术性,就一定要对其当地水、土、植被等资源进行合理的引用、加工挪动等[1]。这一过程不仅会对景观所在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造成一定的破坏与浪费,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加大工程的成本支出。反观节能挖潜的施工概念,其结合了因地制宜的生态设计观念、多元化的设计方法、对雨水以及污水的合理运用等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多种施工观念与技巧。在不破坏当地水土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为景观水体艺术工程提供更具优势性的发展方向。本文研究中以“雨水的收集以及循环利用”为例,这种更具环保性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景观水体艺术工程的用水需求,同时能够有效降低施工方的支出成本,对施工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生态建设等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1. 结合地域优势收集雨水

广州位于我国珠江下游、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气候地区,年均降水量较多,是我国领域中雨水的收集率以及利用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就景观水体艺术工程的施工方案设计与规划阶段,相关设计师不妨加以对广州部分市政公园、市政广场等地雨水收集与利用工程的研究与分析,从而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对其设计方案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改进。以位于广州白云湖公园为例,该广场上设置的绿化带、雨水收集器等设施所收集的雨水可广泛用于公厕、草地浇灌等方面的用水中,最大程度地发挥雨水的价值与作用。同时还有部分公园会将雨水收集器结合科学的景观水体艺术工程设计,在有效利用这些雨水的同时,赋予该广场更浓厚的自然气息与生命力[2]

    1. 具体操作方案

以广州市某拥有人工湖的市政公园为例,内部绿地通过传输型植草沟铺膜筑井法对雨水加以收集。该方式所收集的雨水不仅可作为新建人工湖的补充水,在有富余的情况下,还可以补给绿化用水、场地清洁用水等。其具体的操作方案为:

首先,结合工程需要对公园进行整体竖向设计。将雨水收集设施分别设置在绿化带内、道路旁,保障其雨水收集口、井口等高度皆高于种植土层,同时略低于园路等。

62c283e284b0a_html_2c974445ab3e84.png 次,在绿化种植土层上铺设塑料薄膜,将所有植草沟汇集于一处总沟,并在需要区域铺设10~15cm左右的沙砾层,对塑料薄膜进行覆盖美化处理,详见图1。同时利用PVC管道输送雨水至雨水花园、潜流湿地等有初步汇集、净化功能的区域,后与人工湖进行串联。需要注意的是,路面高度应略高于雨水收集井井口,保持高于井口6cm左右即可,在此基础上与属于收集井井口应高于绿化带40cm左右,详见图2。

62c283e284b0a_html_ea86a6a5d75f9b94.png




图1传输型植草沟施工大样图示 图2 公园雨水收集器图示

人工湖水面高度应略低于绿化带薄膜高度,保持低于薄膜20cm左右即可,以利用重力自然汇水。人工湖首次可利用自来水进行注水,并且注水量可以略高于人工湖睡眠标准高程,以保障在短时间内未收集到足够雨水的情况下,湖水不会轻易干涸。

    1. 方案优势性及可行性分析

该方案原理为,在下雨天时,雨水降落在绿化带薄膜上方后,可依照路径流入总沟,汇集于绿化初步净化区域。在净化区域中,雨水经过透水土工布、碎石层等组合过滤层后下渗,但当滞水层高于收集器高程时,其便会经由溢流口、雨水井流入至人工湖中,鉴于以上径流过程,只有经过初步过滤的雨水与少泥沙的上层雨水会流入人工湖,因而可以基本保障人工湖中雨水的透明度与干净程度,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净化湖水而产生的用电耗能,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有需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额外的物理手段以及化学手段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相较于在人工湖中注入自来水的方案而言,收集雨水的方案仅需要投入薄膜、沙砾以及人工费用。基于公园人工湖后期的养护费用出发,对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运营机构而言,以雨水代替自来水注入人工湖的方案,显然具备更高的经济价值。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公园可以抛弃铺设薄膜的方式,而采用下凹式绿地来收集、净化雨水。如此一来,大大增强了公园绿地的汇水、净水效率,渗入至绿化带土壤中的雨水亦可为市政公园减少绿化带灌溉的用水量达到减少污染、减少污泥、增肥等多重目标。

  1. 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的节能挖潜

除去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外,景观水体工程中也可以通过与污水处理净化系统的结合,以达成节能挖潜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城市的污水量规模较大且相对集中,经过简单的处理与净化后,便能够达到景观用水的基本需求。由此可将环境设计、景观设计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利用污水为景观水体艺术工程提供足量的水源。在此可参考成都市建成的活水公园,该公园便是以水污染治理为主题,将处理过的污水以水流雕塑、人工池塘等艺术形象进行展示。既达到了处理污水的目的,又构建起具备审美价值的景观水体工程,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中施行节能挖潜工艺、技术、方案等,不仅是提升工程实效性、降低支出成本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建设的诉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应加强对节能挖潜的关注力度,从而结合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以及工程观念,规划并开展更符合当代城市居民需求的景观水体艺术工程,以更好的服务人民,助力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于金旗,张鹤清,孙磊,杨小林,徐源. 超磁-水下森林耦合工艺在景观水体修复中的应用[J]. 给水排水,2022,58(03):62-67.

[2]张友德,徐欣,戴曹培,何建军. 沉水植物对景观水体质量影响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