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2

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应用探讨

孙蔚

中共通化市委党校 吉林省通化市 134001


摘要:城乡二元结构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若无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有可能会导致城乡断裂,城市发展也会失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着重对城乡二元结构壁垒进行破除。本文就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乡村振兴策略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带来借鉴价值。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乡村振兴;应用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对我国城乡不平衡问题缓解,而只有全面了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具体原因,科学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将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需对乡村振兴战略与城乡二元结构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合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乡村振兴战略。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新阶段已经被各地区政府纳入重点工作中。而产品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对农村产业进行拓展,才能使更多的人才回流到农村,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只能局限于农业,限制于种植与饲养,因此农村地区人民无法充分就业,而这必然会对乡村发展造成影响。除发展农业外,现代农村还要积极构建非农产业体系,结合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包括现代食品、休闲农业、旅游等,使农业能逐渐朝着二三产业延伸,进而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目前各地区政府也在积极扩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且相关投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状态,使得农村地区金融主体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功能多样化,很多地区也积极打造休闲农业产品以及乡村旅游精品,推动农村进一步发展。同时各地政府部门也要加大支持力度,完善我国农村地区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要配置休闲农业村庄完善设施。包括供水、道路、停车场、污水处理,扶持建设休闲农庄和休闲农业园区,鼓励当地农民进行特色餐饮、娱乐、配套服务设施的建立,满足消费者实际需求。通过上述措施对农村产业发展机会进行增加,使更多农民工返乡甚至城市人才下乡,以此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二、城乡二元结构
近年来我国也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对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进行破除,消除了农民进城体制机制,而农民作为具有自主能动性的主体,在现有体制下自由行动逐渐形成了“半工半耕”这一具有我国特色的家庭模式,而在此模式下城乡二元结构也逐渐形成。

为了提升家庭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年轻人选择进入城市工作,这也使得城市收入逐渐增加到农户家庭。进城务工经商让农民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能结合家庭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一些农村家庭会选择全家进入城市,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一些农户中的青壮年会选择进城务工,但因缺少稳定就业和收入,因此便会将父母或孩子留守在农村。此外,还有部分农户会在农村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如对种植规模进行扩大,开办小超市等增加收入。这几种模式中半工半耕模式占比最大,可能在未来十年时间内农户全家进入城市安居的比例会增加,而半工半耕家庭比例虽然会有所降低,但却不会呈现出快速降低的态势。现阶段我国允许农民自由进城,同时用将返乡权利进行了保留,进而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可以说农民自主选择导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现阶段城乡体制对于农民限制已消除,且对其返乡权利进行保留,农民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去城市发展,一些农户家庭自身条件较好,且较为勤劳,进入城市后往往可以获得体面安居的机会,因此便会选择成为城市成员,脱离于农村。部分进城农户家庭因缺乏机会或自身条件不允许,无法体面的在城市安居,会选择在老年之后返回农村生产生活。从这方面来讲,城乡差距其实是农民进城失败或成功的差距,正是因为国家保留了农民工返乡的权利,导致城市中并没有形成庞大漂泊群体,未形成大规模平民窟,因此城市内二元结构也并不明显。城乡之间必然会存在收入上的差距,而成功者留于城市体验生活,同时要给予失败者返乡的权利,这也是现阶段我国城乡体制的关键特征以及巨大优势,可避免形成城市二元结构,产生大规模平民窟。
三、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战略,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将其分为三步,在2020、2035、2050年均有需要实施的目标任务,想要完成这一长期历史性任务,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规划、从宽建设,避免出现过于追求速度、刮风搞运动的现象。

目前有两种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一是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乡村旅游业以及休闲农业,这一方式可在短期内对农村面貌进行改观,使农民能获取更高收入,对城乡差距进行缩小。想要乡村振兴需要足够的资金,除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资金之外,还有吸引更多的城市资本下达到农村,也可借助各类金融手段,如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充分显现出农民土地的价值,使其能成为乡村振兴的资本,进而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富裕的局面,对城乡差距进行缩小,而这一思路也是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大力推行的一种乡村振兴规划战略,其是在最短时间内通过有机融合一、二、三产业来对农民收入进行提升,缩小城乡差距。而这种方式也是典型的激进方式。但这种解读方式存在一定问题,在现阶段如果只是单纯依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来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不具备较强可行性,这两种方式的本质是依靠消费城市居民的乡愁,但目前我国只有42%的人口户籍在城市,因此不可能只靠这部分人员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我国不同农村地区在发展时存在不平衡现象,一些农村地区有着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可采取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就有这些资源的农村毕竟只占少数,且若大部分地区采取这两种方式来发展经济,就会导致同性竞争出现,反而可能会出现赔钱的现象。


目前我国就业机会基本在城市地区,因此农村精英也会选择进入城市发展,所以说农村现阶段要将重点工作放在提供保底上,以为农民提供生活保障。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为多数农民提供生活条件保障及服务,而不是仅仅为了少数农民造福,其是要通过投入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继续结合土地和农民,并对结合中存在的困难进行解决,保障农民可在农村获得更高的生活水平。基于绝大多数农民提供保底策略解读是一种积极的解读,其是将重点聚集在对小农户生产生活问题上,关注的是农民这一整体以及保底要求。乡村振兴市场条件下,农民通过劳动智慧获取机会实现致富梦想,要为我国农民提供相对于城市平民更高的收入以及生活条件,要对土地和农民结合存在困难进行解决,并对农村环境脏乱差、行为不文明问题进行解决。若政策解读重点在于少数农民致富上,此种乡村振兴不可能使所有农民得到惠及,可能会导致激进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失去农村土地这一退路。稳定解读在于保障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权利,土地依然能成为进城创业失败农民的家园。 而截止2035年中国城市化、现代化也会基本完成,进城农民能在城市得以安居乐业时,还要再展开乡村战略下一步计划。
结束语
总之,城乡二元化结构下乡村振兴策略解读时要允许农民自主进入城市发展以及安居生活,因此要保留其返乡的退路,时期依然有能回到农村的退路,这样农户才能积极的进入城市发展,也不用担心农民事业导致社会政治出现不稳定现象,使城乡之间成为相互补充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杨发祥,杨发萍. 乡村振兴视野下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一个社会学的分析视角[J].人文杂志,2020(3):119-128. 
[2]熊斯斯.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路径研究:基于广西的实证[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15-16. 
[3]贺雪峰.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5):1-7.
[4]贺雪峰.城乡二元结构视野下的乡村振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8(6):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