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复杂地下涵洞有限元应力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4
/ 1

大型复杂地下涵洞有限元应力分析

程正飞

(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津 300072)


摘要:为分析某大型地下涵洞真实应力状态,建立有限元精细模型,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对其应力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下涵洞进口段、中段以及出口段均出现拉应力,涵洞顶板普遍存在拉应力区,易造成混凝土开裂,对涵洞结构安全不利。

关键词:大型地下涵洞,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精细建模

1 引言

应力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地下涵洞的安全稳定[1-2]。目前在地下涵洞应力分析中,通常将地基应力简化为均匀分布荷载考虑,但实际上,地基土与涵洞之间的应力分布与均匀分布荷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并且,由于地质条件和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与隐蔽性,使得大型地下涵洞应力场分布更加复杂[4-5]

某地涵规模庞大,且有四条河流流经该地涵,洞身相当于受到四条河流形成的多向渗流场作用,运行条件复杂,稳定安全影响因素多。为掌握该地涵洞身及其周围土体真实应力状态,建立了三维整体精细计算模型,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对其进口段、出口段以及中段的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重点关注各段拉应力大小与出现位置,以期为工程安全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2 计算模型与计算工况

2.1 计算模型

取整个洞身段和一定范围的河床及基础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计算模型[6],如图1所示。模型范围为:顺河方向,自洞身段向上下游各延伸100m;顺洞身长度方向,自洞身进出口断面向上下游各延伸150m;竖直方向,从堵洞体底面向下延伸150m。

62c2443139f97_html_873bdccf8aa07f46.png62c2443139f97_html_6a448b35c4bba9df.png

①整体有限元网格 ②洞身细化网格

62c2443139f97_html_bb7376f7eaec65d.png62c2443139f97_html_f3827101bf1d882f.png

③上游进口处有限元网格 ④下游出口处有限元网格

图1 计算模型

2.2 计算工况

根据工程调度运行方式,选定计算工况如下:地涵上部为一号河,特征水位13.44m;地涵高三孔为二号河流,排涝水位9m;地涵低九孔为三号河流,排涝水位8.6m;地涵下游侧为四号河流,排涝水位7.8m。

3 结果分析

图2为涵洞进口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由图可见,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涵洞进口段顶板靠立墙附近,最大值约为235.42kPa。

62c2443139f97_html_94845789f2c99a1a.png

图2 涵洞进口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

图3为涵洞中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由图可见,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涵洞顶拱处,最大值约为167.95kPa,数值较进出口处小,其原因除了受力大小之外,还与其结构形式有关。

62c2443139f97_html_76b7b7bde9f436b7.png

图3 涵洞中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

图4为涵洞出口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由图可见,拉应力主要出现在涵洞进口段顶板靠立墙附近,最大值约为318.54kPa,底板跨中也有一定的拉应力,最大值约173.2kPa。拉应力较进口段稍大,其主要原因是涵洞出口段埋深大于进口段埋深。

62c2443139f97_html_5bc171bc5d5d2328.png

图4 涵洞出口段第三主应力分布云图

4 结论

为掌握某大型复杂地涵洞身及其周围土体真实应力状态,建立了三维有限元精细模型,并进行了应力场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涵洞进口段、中段以及出口段均存在拉应力,各段最大拉应力值分别为235.42kPa、167.95kPa、318.54kPa,主要发生在涵洞素混凝土顶板处,且大部分顶板均受拉,形成拉应力区,不利于涵洞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 肖晨光. 穿堤涵洞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3, 000(012):120-121.

[2] 孟旖. 高填方路堤的应力应变状态及涵洞受力机理分析[D].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6.

[3] 宋力, 宋万增, 高玉琴, 等. 引黄涵闸引水涵洞地基竖向应力分布规律[J]. 人民黄河, 2015, 37(01):126-129.

[4] 赵建斌, 申俊敏, 董立山. 高填方涵洞受力特性现场测试及数值模拟研究[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4, 35(3):111-115.

[5] 蒋承轩, 陈保国, 毛新颖, 等. 柔性地基上高填方减载式涵洞受力特性[J]. 岩土力学, 2019, 40(01):282-287.

[6] 张业勤, 陈保国, 孟庆达, 等. 减载条件下高填方涵洞受力机制及基底压力[J]. 岩土力学, 2019, 40(12): 4813-4818+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