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1
/ 2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陆明月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河北 承德 06845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污染气体大量排放,在诸如此类因素的影响下,森林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此外,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也是导致林业质量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要针对其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环境开展不同的防护措施,利用营林技术防治森林中的有害生物,以促进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引言

病虫害是制约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林业的发展,人工林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再加上现阶段林业树种比较单一,导致生态系统比较脆弱,病虫害频频发生。据调查,目前林业有害生物高达800多种,有害生物危害程度逐年上升,使得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生态环境循环遭到破坏。长期以来,林业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使害虫出现抗药性,加大防控难度。因此,大力推广林业生物防治技术对于防治林业病虫害具有重要作用。

1营林技术概述

营林技术就是指在人工干扰下实现树种自然生长的措施,结合科学合理的辅助手段,促进树木健康成长。一般情况下,营林技术包括:树木栽种前的选苗过程、合理的栽植手段、水量控制手段、有害生物防治措施,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实现林业中不同树木的健康成长。近几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意义,营林技术也就随之被大众所重视。在人工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控制。而且,当前人们对于林业发展的态度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治理思想逐渐朝着防治思想转变,营林技术的应用也就更加科学有效了。对于现代化林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营林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出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效果,也能够充分发挥出林业本身的生态效益。

2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原则

2.1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

由于自然保护区的特殊性质,不能采用大规模的化学防治工作措施,如果产生了大批量的有害生物,则很难进一步治理。所以,保护区要加强生物预防的重视程度,采用多样化的对策与举措,防治有害生物的不断蔓延。

2.2坚持效益原则,保持自然完整

自然保护区有效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于林业有害生物的有效防治为了全面减少不必要损失,努力发挥林业的最大综合效益。所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要立足于长期性、综合性发展追求,不断减少林业生物的不必要损害。保护区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天然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努力维持林区生态自然。在日常有害生物防治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确保生物安全。

3生物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生防防治技术具有不污染环境、有效期长、高效低毒的特点,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人们的认识不足,导致推广存在局限性。首先,生物防治技术成本较高,尤其是生物源农药防治成本比化学农药要高很多,推广难度较大。其次,生物源农药由于受到生物技术、生产工艺的限制,生物防治效果在不同的环境条件存在差异,杀虫谱也比较窄,生产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广大群众还无法自觉应用生物防治措施。最后,林区面积较大,基层工作人员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影响了生物防治技术的全面开展。例如人工繁育的昆虫天敌,在林区生存过程中存在着种群复壮的问题,当害虫天敌进入不同的生态环境中,防治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别。

4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4.1优先选择抗性树种

随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引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效果。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对于抗性树种的培育工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并在这一时期深入研究了林木的抗性机制。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哪种树木,在选择与利用阶段要尽量避免抗性等特征,在全国范围内,要积极寻找能够抵抗天牛类与白蛾类的树种类型。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探究可以发现,西北地区的杨树品种在种植与生长过程中,能够对天牛起到良好的防御效果,同时毛白杨也具有此项特征。为了确保树种选择合理,则可适当增加杨树、枫香等类型不同的树种。此类树种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抗病虫害效果,而且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能够对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4.2建设混交林

对于单一树种而言,混交林的抗性明显要更强。当出现有害生物侵害时,单一树种会出现持续扩张的现象,而混交林可有效抑制虫害的发生。混交林落下的树叶、枯枝等成分复杂,可为树种提供肥料,既可改变环境,还可增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分解能力,有利于促进树木的生长。在人为栽植混交林时,可充分利用森林的环境,如光照、土壤、水分等。例如,可利用光照把喜光和耐阴的树种进行混交;可利用土壤的养分和水分把深根和浅根的树种进行混交,确保树种的多样性,提高林业质量。此外,混交林根部深,树冠茂密,抗性强,有利于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同时,针阔混交林可有效阻止火灾的发生,发生火灾时不会迅速蔓延。合理选择混交树种,吸引鸟类进入森林,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控制有害生物的入侵,增强树种的抗性。

4.3合理应用防治技术

4.3.1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对环境的影响最低,需要通过一些工具来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目前常见的方式都是通过光、热、电等来实现物理防治。如高温高热除了能消除虫害,还能杀死病菌,进一步降低隐患。物理防治相比化学防治更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应用化学方式进行防治,多少会对树木或者幼苗产生危害和影响。但是应用物理防治手段则可以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不会对周围其他生物造成伤害,但是因其应用的面积范围小,导致利用率不高。

4.3.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当前大力推广的的技术,其特点是防治后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并且还会减少对森林生态环境破坏。通过生物防治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方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物种间的相生相克的规律进行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类别来选择相对应的病虫害相克事物进行整治,这一过程的实施不会出现污染,可以在没有任何危害的基础上进行防治病虫害。但当前生物技术的应用较为复杂,很多细节还没有完善,仍需要专业人员的研究和探讨。

4.4及时清理病虫害林木

在对林业资源采取标准化处理时,首先应当精准控制源头。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技术,同时也应当记录苗木病虫害的治理时间、措施等等,彻底根除已经遭受病虫害的林木。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恶化,同时也能够有效保护周围林木。此外,在完成林区清理以后,也应当合理选择树种进行人工栽植,实现造林工程的有效延续,而在选择树种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抗病虫害能力更强的树种,实现对病虫害的准确防治,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降低病虫害密度,控制病害恶化。

4.5选用伐根嫁接技术

对于已经遭受病虫害的林区,不仅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同时在完成病虫害清理以后也应当积极实施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但在治理过程中难免会对林业资源造成破坏,因此也需要采取恰当的修复措施。首先,可以采取伐根嫁接技术,实现土地土壤的快速恢复,不仅能够加快林木采伐过程中的整地造林时间,同时也能够有效降低苗木购买与整地费用,在保障林木存活率的前提下,也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林业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5结语:病虫害的存在始终是影响林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有利于推动林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工作人员应明确其为害现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有害生物的防控,如重视营林技术的发展、选取良性树种、结合多项防治技术手段、控制生态系统及完善营林技术体系等,保护林业资源,提高林业产量,促进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邱立新,林晓,卢修亮,姜海燕,温玄烨,范世奇.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工作现状与发展对策[J].标准科学,2021(12):85-89.

[2]李霞.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重要性[J].农家参谋,2021(23):160-161.

[3]焦宝娃.基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33):96-98.

[4]刘汉国.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监测工作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2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