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管有效措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9
/ 2

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监管有效措施探析

蔡婷婷 刘洁

321322199005011261

33038119850817252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水平的提高,现阶段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发展与变化,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使得建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建筑公司重视工程质量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最大程度上提高施工质量,降低企业的施工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利润。因此,在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及管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控制措施,笔者针对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实施措施

一、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主要业务包括工艺特点、项目操作标准、管理规范、材料使用状况、施工方案等工艺的合理性的探讨,需结合相关操作标准、控制标准进行总结,以期提升建筑本身的核心利益。因此,强化质量监管的合理性有利于凸显出建筑项目本身的地位,能够总结出建筑工程的质量标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用户的财产和生命健康不受到侵害。另外,新时期质量监管过程中,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也能综合性地评估出项目的材料使用情况、预期效益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指标,同时对勘察、设计、操作准备阶段进行比对,有利于促使整体操作始终在额定标准内进行。一旦管理中发现质量问题,管理人员也能依据问题的发生原因、项目标准、监管要求进行测试,并给予工程进行科学的调控,进而提高施工质量安全,也能巩固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

二、建筑管理中的工程质量监管问题

(一)工程监管人员缺乏质量意识

建筑管理过程中,人的质量意识和态度综合表现为工程质量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工程质量,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需强化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领导层和管理层应当做好榜样,并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从而使企业全体员工都有较高的质量意识。若企业领导层、管理层缺乏质量意识或者质量意识较差,则会导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松懈,难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二)工程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的通病多表现在施工过程中。部分建筑企业通过分析、研究施工质量的通病,根据个人经验,制定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质量监督机制更具针对性,从细化程度来讲,这种质量监督机制规定要求较高。但是,制度的制定存在滞后性。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需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程质量监管机制。

(三)责任划分不清,任务落实不到位

在当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责任划分不清,具体任务难落实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监管作用难以发挥。如,在质量监管工作中,设置了很多小部门、小机构,其数量存在着明显超标现象,而且责任划分凌乱,下设部门责任等级划分繁琐,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乏力,工作责任难以有效地落到实处。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房屋土建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

1.加强实体检测

包括主体结构、节能实体检测等。通过加强实体质量的检测,包括对达到一定龄期的钢筋砼构件的回弹、梁板钢筋保护层厚度、结构层高、板厚、基础砼构件的钻芯取样等措施,对实体检测不合格的,必须进行处理(包括设计复核、检测机构实体鉴定)等措施,未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者处理后仍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以此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的监管。

2.做好建筑施工过程监管

一是做好各施工工序的交接检查。要保障施工质量,那就需要严格进行各个工序直接的交接以及严格的审查,技术负责的人员对此不容丝毫懈怠,必须要及时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并做好记录,签字确认。二是施工各验收阶段,工程验收应严格依据施工设计图纸及工程合同进行有效验收。如验收时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则不应签字,应及时反馈责任人员,要求予以返工整改。三是要强化施工中隐蔽工程的验收监督管理力度,通过加强监理旁站制度以及施工完成后的拍照、拍视频对现场录像等方式对现场予以记录保存,达到提高验收管理的水平,强化验收人员的责任意识,形成互相监督制约的过程管理机制,确保验收工作科学客观。

3.落实生产质量责任制

落实生产质量责任制,首先是项目部要建立健全的组织体系。在监管机制中明确地规定了各个部门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尤其是一些重复交叉的工作规定,保障各个部门有序的规范地进行工作,避免出现工作混乱的情况。因此对于工程监管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和补充,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合理地规划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职能。包括项目经理负责制及质量员、材料员、施工员等,使组织体系内的各人权责明确,且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能没有盲点,不会出现职责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即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出现了质量问题也便于找出具体责任人。其次是公司以及项目部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对质量优良的工程的各级负责人予以表彰奖励,对质量合格率较差、返工率相比较高的项目的各级责任人员予以通报批评甚至经济上的惩罚。

4.加强人员培训

一是加强质量监管人员的职业技能素养和职业操守的教育。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继续培训,加强加深各级项目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底线意识。二是加强现场技术工程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责任心的教育。通过推行师徒制,传帮带,通过实行技术技能现场比武等方式,使各级班组及施工技术工人的施工操作技能不断提升。

5.推行样板先行制度

通过推行样板先行制度,使各班组通过现场观摩对质量优良的样板工程及优质施工做法有形象直观地认识和感受,有利于提升管理人员以及施工班组的质量意识。

(二)加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

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的监管手段,大大提高了项目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了项目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及监管效率。主要表现在:一是容易实现对现场安全质量的动态监管,保障现场与监管的有效衔接;二是构建并强化了立体多元的施工现场监管系统,完善监督档案,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利用信息系统实施监管工作,使得监管工作更加系统化、规范化、透明化从而大大提高了质量监管效率。

对于工程项目信息化监管的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提高建筑工程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监管工作中加入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提高建筑企业的重视程度,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才能加大建设力度,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支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构建工程的整体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如在工程的设计环节,可以利用BIM信息技术建模以此检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便于进行数据的调整,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二是输入各项信息,合理地规划施工的进度,保障施工环节的顺利衔接。三是运用施工信息系统,能够掌握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了解施工进度的合理性、现场施工工艺、材料型号性能等内容,为后续的监管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四是根据工程的不同部门进行系统的合理划分,各个部门可以根据工程系统加强联系,实现信息的共享,更新施工信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通过实施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及监督管理措施等强化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水平,最大程度上减少建筑工程减少过程中的安全及质量问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金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房地产世界,2022,(04):99-101.

  2. 郭龙清.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房地产世界,2022,(04):107-109.

  3. 陈璟毅.新时代建筑工程管理方法智能化应用策略[J].散装水泥,2022,(0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