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应用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8
/ 2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应用探究

许程远

广西广播电视技术中心钦州分中心 535000

摘要:基于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领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持续迈进。传统电视发射技术应用无法满足数字电视发展需求,为此需通过发射技术的创新应用来满足民众对数字电视的观看需求。本文从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特点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数字电视发射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发射机;激励器;数字电视;预失真技术


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发展,促使数字电视得到广泛普及与应用,相较于传统电视技术而言,数字电视在播放质量、播放功能、状态切换等方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智能化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得益于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用,可在保证电视节目高质量播放的前提下,确保节目播出可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因此,探讨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用,对助力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特点分析

相较于传统电视发射技术而言,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用特点体现为:(1)高质量画面,抗干扰能力强[1]。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改革与升级,可在保证发射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外部因素对发射机造成的影响,抗扰能力相较于传统发射技术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依托于冷却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电源冷却系统、功率放大系统等的集成应用来构建传输通道,可实现以数字信息转化的形式来提升对画面质量的把控效果,并保证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减少卡顿、闪屏等问题的出现。(2)智能化、自动化。数字电视发射技术应用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特点,可做到在运行期间对播放节目的精准、自动控制,且数字信息传递得到智能化监控。若发射机在运行阶段出现异常故障,系统第一时间预警并定位故障位置,以便于相关人员及时维修处理。(3)覆盖面积更大。不同于传统反射技术应用,数字电视发射机能够做到对更大范围的覆盖,且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节目,以满足当前民众多元化的观看需求。

  1.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应用

  1. 激励器技术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稳定运行离不开对激励器的有效应用,运行期间激励器主要负责进行数字与视频、音频编码的预校正。基于激励器运行前提下,MUSICAM系统会依托于先进编码技术的应用完成低频编码处理,通过发挥其掩蔽效果来实现噪音有效控制[2]。同时,可借助AB类功放来实现对发射机功能的改善,且数字电视发射机可利用激励器进行中频非线性电路的预校正,以确保电视清晰度得以精准控制,并保证电路与周围环境处于相适应的状态。目前激励器技术在数字电视发射机中得以广泛普及,尽管不同国对于电视发射机技术的称呼存在差异,但运行期间均以中频非线性预校正电路为基础原理,实现无需人工干预即可保障发射机稳定运行。

  1. 基带预失真技术

基带预矫正技术的应用是保证数字电视发射机稳定运行的关键所在,发射机功率放大器在运行期间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极易出现非线性失真线情况,此时可借助对基带预矫正技术应用避免功放利用率受到非线性失真的影响(如图1)。同时,发射机运行过程中极易出现的群时延频响、未级带通滤波器可利用基带预矫正技术来实现有效校正,以确保发射系统的MER得以显著提升[3]。通常情况下,数字信号处于宽频谱状态,若以非线性区为基准进行功放使用,其输出信号信噪比会在互调干扰的影响下变差,甚至出现无法正常接收的现象。若在A类线性区进行功放的完全使用,不仅增大整机功耗,且运行效率始终处于较低状态,进而影响到发射机的运行稳定性,其运行成本控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而借助对基带预失真技术有效应用,可通过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来促进发射机稳定运行,其原理主要是:(1)以FPGA硬件平台应用为前提,非线性区基于基带数字域进行预校正,通过对非线性失真的补偿来保证末级功放有效使用。且预校正算法的应用产生的非线性校正特性与频率之间存在较大关联,在校正高功率功放(热记忆效应明显)时效果较为显著[4]。(2)运行期间可基于IIP、FIR滤波器应用,对发射机末级无源系统利用所需幅度与群时延频响进行线性失真的校正。结合对发射机运行要求的分析,需将群时延校正量、幅度频响校正量分别控制在≮300ns、≮3dB。(3)对于线性与非线性预校正特性的调节,可借助PC机的工具软件,具有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

62ba5a31bcd4a_html_23022cd49b23b939.png
1基带预失真技术示意图

  1. 低相噪捷变频技术

为保证数字电视发射机的稳定运行,需在信道编码调制期间以相对严格的标准对相位噪声加以控制,在保证相位噪声处于较低状态的同时,以宽频带捷变频进行本振信号处理,以避免MER受到相位噪声的影响,确保接收端可做到对信号输出的有效接收[5]。而要想实现对相位噪声的有效抑制,需在合理使用高中频变频技术的同时,保证参考源的使用符合高稳定性要求。要想实现对捷变频功能需求的满足,以鞍山吉兆、同方吉兆变频器为例,进行变频方案的科学制定。第一种方案是上变频的形成以1.255GHz本振混频与中频信号为主,结合对上边带的获取进行调制信号的获取,信号中心频率为1261.25MHz。第二种是下变频混频的形成以第一次混频结果与本振信号为主,最终射频输出的确定以下边带为基准。依托于PLL频率技术的应用,产生上变频模块与频率综合本振信号,通过对变频功能的两次使用来实现相位噪声的有效控制。此外,运行期间需将30.24MHz的参考时钟设置于此模块中,以此为基带处理系统参考。

  1. 无线传输技术

数字电视发射机运行期间需借助更为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来保证信号的高质量传输。以WHDI技术应用为例,运行期间以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应用为基础,可实现以优质连接路径的提供来保证非压缩类信号的有效传输[6]。且传输过程中视频类型的划分,可借助WHDI技术以视觉重要性为基准进行多级别划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数字电视发射机已然取代传统技术成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民众生活中得到全面的普及与应用,且该技术具备的覆盖面广、低能耗、画面质量高、智能化等优势可满足民众的多元化观看需求。鉴于此,为进一步推进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需重视对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结合对民众需求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分析,持续加大对数字电视发射机的开发与创新力度,以此为数字电视发射机创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 林素微.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研究[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5):2.

[2] 张景水. 关于数字电视发射机无线覆盖技术的探究[J]. 数码设计, 2020, 9(6):1.

[3] 汪引新. 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及应用浅析[J]. 数字通信世界, 2017(02):220-221.

[4] 吾解特·吐尔达合. 探究地面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特点及日常维护[J]. 农村科学实验, 2020(12):2.

[5] 鲁娜. 数字电视发射机应用技术分析[J]. 电视指南, 2018, No.152(10):304-304.

[6] 甄彦韬. 数字电视发射机的技术原理与发展趋势[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