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糖44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对甘蔗产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6
/ 4

桂糖 44种茎补种新台糖 22号宿根蔗对 甘蔗产量的影响

何远 覃晓远 韦志英

来宾市兴宾区石 牙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546126

来宾市兴宾区甘蔗技术推广站 546100

来宾市兴宾区甘蔗技术推广站 546100

摘要:利用甘蔗新品种桂糖44种茎补种新台糖22号(以下简称“ ROC22宿根蔗,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择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3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状态为对照CK,设桂糖44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A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处理B2个补种处理。调查各处理植株月伸长速度、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株高、茎径,进行产量统计。处理A桂糖44补种蔗茎的出苗率75.32%成茎率87.12%6~10月平均伸长速度55.1 cm与处理A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出苗率成茎率处于较高水平;其株高308cm与处理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处理A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26.28%P<0.01,经济效益明显。处理B同品种补种的出苗率71.41%和成茎率19.36%偏低,6~10月平均生长速度20.8cm缓慢,整体产量与CK无显著差异,经济效益不明显。采用桂糖44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宿根栽培;桂糖44;种茎补种;产量

蔗糖生产是来宾市兴宾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是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糖料蔗常年种植面积8公顷左右,产原料蔗约600t,为国内第二大原料生产县市(区)。宿根甘蔗是指上一年甘蔗收获后,留在土壤中蔗蔸或称蔗头上的侧芽萌发出土生长成为新的植株,经人工栽培管理而成的新一茬甘蔗。宿根蔗栽培因能节省重新种植需要的蔗种、人工、机耕等种植成本,是甘蔗生产中重要的种植制度。宿根蔗面积常年占总植蔗面积的65~75%,因此,宿根甘蔗在兴宾区糖料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宿根甘蔗产量是原料蔗年度产量主要构成。然而由于品种退化、地力下降以及不正当的田间管理措施,宿根甘蔗在产量、品质等方面远远低于新植甘蔗。近年来种植甘蔗可比收入降低,蔗农淘汰宿根蔗年限长,随着宿根年限的增长,其产量、品质降低,病虫害加剧,成为制约糖料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甘蔗宿根年限长,宿根蔗因地下萌动能力愈差、芽萌动少、甘蔗宿根年限长甘蔗天年、绵虫等病虫害发生严重或因机械收获损伤造成缺株断垄较严重,有效茎数少,导致宿根蔗减产严重。。蔗区长时间推广种植甘蔗品种ROC22,以致其种性退化日趋严重,普遍表现出宿根年限缩短、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等问题,因此,开展宿根甘蔗丰产性研究,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对提高宿根蔗产量及促进兴宾区蔗糖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卢汉2013的研究表明,可在3月下旬~4月初宿根蔗萌芽出土时,对不能发芽的蔗蔸及时进行移蔸补苗;如缺苗较严重,可就近选择生长旺盛的植株移植后浇水抚育,以保证补苗成活。李恩艳2014研究表明, 宿根蔗查苗补缺的方法是在铲蔸的同时,将铲起的蔗蔸或种茎砍成双芽进行补植,齐苗后进行移密补稀,以保证全苗樊保宁2017的研究表明采用桂辐98-296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解决宿根 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由于兴宾区糖料蔗65%上种植于旱坡地,缺乏水源,利用查苗补缺技术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时,移苗补种后不能及时浇水,成活率极低,且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很难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需要探索新的解决宿根蔗产量下降问题的方法。桂糖44是甘蔗新品种,具有萌芽力强、出土快,分蘖早,抗病、抗逆性强,宿根性好,拨节伸长快、整个生长期生长旺盛及适应性广等特点。通过本试验拟探讨桂糖44蔗茎补种ROC22宿根蔗对甘蔗产量的影响利用桂糖44进行蔗茎直接补种兴宾区主栽甘蔗品种ROC22宿根蔗试验,以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该方法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材料

供试甘蔗品种为ROC22桂糖44

1. 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20年在广西兴宾区牙镇朝南村谢有出甘蔗地进行。选择当地甘蔗主栽品种ROC22缺株断垄较严重的第3年宿根蔗地为试验地,即蔗畦出现60 cm以上无蔗蔸或蔗蔸芽坏死无法萌动较多的宿根蔗地。试验设2个补种处理,处理A桂糖44种茎补种ROC22宿根,该处理的各小区包含桂糖44种茎补种和ROC22宿根蔗生长的蔗株;处理BROC22种茎补种ROC22宿根,该处理的各小区包含ROC22

种茎补种和ROC22宿根蔗生长的蔗株;以ROC22宿根蔗地的自然生长状态,即ROC22宿根蔗不补为对照CK。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00m2行距1 行长10 m×10,采用大区对角线排列法排列。

补种方法:在上一年甘蔗收获后,首先选用无病虫害、蔗芽饱满完好的桂糖44ROC22蔗茎上半茎或蔗梢,砍成2~3芽段作为补种种茎备用。当宿根蔗长出2~3张叶片时,蔗畦缺株断垄明晰,可进行人工补种。补种时开种植沟深度10~15 cm,下种密度为16个芽/m,种茎芽向两侧,呈双轨品字形,贴地平摆于植蔗沟内,下种后连同宿根蔗覆土盖种,盖种土厚5cm左右,不盖膜。记录各处理每小区补种的下种芽数,补种的桂糖44ROC22出苗后用标识标记,以便调查。田间施肥水平、除草培土等农事活动及田间管理按当地常规习惯进行。于2020423日补种,2021年元月9日进行小区田间实产验收。

1. 3 调查项目及方法

上一年甘蔗砍收前,调查每小区的有效茎数。2020423补种时

记录每小区补种蔗芽数;527日调查补种的桂糖44ROC22蔗苗数,计算出苗率,出苗%=蔗苗数/补种蔗芽数×100;每小区标记20甘蔗,自5月下旬~10月下旬,每月分别测量蔗株株高, 计算月伸长速度,月伸长速度cm=当月平均株高- 上月株高。收获前按照有关规程测产验收,调查有效茎数、株高茎长、茎径及产量。计算成茎率和发株率,成茎率%= 有效茎数/蔗苗数×100,发株率%=出芽数/上茬有效茎数×100。其中补种的桂糖44ROC22茎、宿根蔗蔗茎分别称重。

  1. 4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多重比较采用LSD法。

1 不同处理对甘蔗出苗率、成茎率和发株率的影响


处理


植期

上茬有效茎数(条/ha)

补种蔗芽数

(芽/ha)


蔗苗数

(株/ha)


出苗率(%)

成茎率

(%)


发株率

(%)


A

桂糖44补种ROC22宿根蔗


54306

25191b

18975

75.32aA

87.12aA

85.89

B

ROC22补种ROC22宿根蔗


53878

26714a

19076

71.41bB

19.36bB

85.11

CK

ROC22宿根蔗

54472

-

-

-

-

84.87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

2.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甘蔗出苗率、成茎率和发株率的影响

从表1可看出,不同处理的上一年有效茎数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处理AB的补种蔗芽数差异显著(P<0.05,下同),出苗率和成茎率则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各处理宿根蔗的发株率差异不显著。说明采用ROC22直接补种时,因补种的蔗种萌芽期较长,蔗芽出苗后株龄较小、在生长过程中光、温、水竞争力弱,难以成为有效茎,同时验证了桂糖44萌芽时间短、早生快发、拨节伸长快、整个生长期生长旺盛及可作为种茎直接补种的种性特点。

2.2 不同处理对甘蔗月伸长速度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处理A桂糖44补种蔗6~10月的平均月伸长速度为55.1 cm,与处理A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伸长速度差异均不显著;处理B中, ROC22补种蔗的蔗苗生长较慢,其有效茎的平均月伸长速度仅为20.8 cm,极显著低于处理A桂糖44补种蔗及其他宿根蔗。说明桂糖44补种后可早生快发,拨节伸长快,生长旺盛,而ROC22补种后生长滞后。

2 不同处理对甘蔗月伸长速度的影响

处理 植期

月伸长速cm)



6月

7月

8月

9

10月

平均

A


桂糖44

补种

47.0

75.2

63.2

43.3

46.5

55.1aA



ROC22宿根蔗

48.9

73.8

62.8

43.9

45.2

54.9aA

B


ROC22补种

26.3

29.5

17.7

14.6

15.9

20.8bB



ROC22宿根蔗

49.2

75.4

66.8

39.8

44.6

55.2aA

CK


ROC22宿根蔗



48.0



74.8



66.8



39.9



40.2



53.9aA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

2. 3 不同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从表3可看出,处理A桂糖44补种蔗的株高为308 cm,与处理AB宿根蔗及CK的株高基本一致,但极显著高于处理BROC22补种蔗的株高;处理AB中补种蔗的茎径差异不显著,但与各处理宿根蔗的茎径存在极显著差异。验证了ROC22补种蔗出苗后生长较慢,受到宿根蔗茎叶遮挡,生长势弱,蔗径变小。各处理宿根蔗的有效茎数差异不明显,但处理A桂糖44补种蔗的有效茎数17556/ha极显著高于处理B中的ROC22补种蔗的有效茎数3263/ha。从产量表现来看,处理A 蔗茎的合计产量为77.86t/ha,分别比处理BCK21.65%26..28%,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处理BCK增产5.91%,差异不显著。

3 不同处理对甘蔗产量性状的影响


处理



植期


株高(cm)


茎径(cm)


单茎重(kg/条)


有效茎数(条/ha)



产量



合计

产量


A




桂糖44补种

308aA

2.64cB

1.29

17556bB

20.87bB

77.86aA





ROC22宿根蔗

307aA

2.63aA

1.29

44603aA

56.99aA


B




ROC22补种

259bB

2.58cB

1.21

3263cC

3.60cC

61.00bB




ROC22宿根蔗

308aA

2.60abA

1.27

44531aA

57.40aA


CK



ROC22宿根蔗




307aA




2.58bA




1.28




44957aA



57.40aA



57.40bB

同列数据后不同大、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

  1. 4 不同处理的农业效益分析

从表4可看出,处理A采用桂糖44进行补种,蔗茎可增产20.87 t/ha,农业产值增量为 10435/ha,扣除蔗种费及补种、砍收人工费等补种成本后,增加效益为6061.3/ha;处理BROC22进行补种后,原料蔗茎增产较少,导致农业产值增量低于补种成本,而用桂糖44补种宿根蔗可提高甘蔗产量,产生显著效益,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 不同处理的农业效益分析结果

处理 甘蔗茎增产 原料蔗产值 用种量

(t/ha) 增量(元/ha) (t/ha)





补种成本(元/ha)


增加效益

(元/ha)


蔗种费 补种人工 砍收人工 合计

等费用




A 20.87 10435 2.55 1275 800 2298.7 4373.7 6061.3

B 3.60 1800 2.96 1480 800 396 2676 -876

CK 0 0 0 0 0 0 0 0

表中相关数据计算按原料蔗价500.0元/t、补种人工800.0元/ha、砍收110.0元/t计

3 讨论

一直以来,蔗农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主要通过查苗、移苗、 补缺的办法来解决,即把生长较多较密处的宿根蔗苗,移栽到缺株断垄的地方;或在田间地头,用蔗茎育苗后,进行移苗补缺。移苗容易伤根系,也由于旱坡蔗地缺乏水源,移苗后难以浇水定根,极大降低了移栽蔗苗的成活率;且育苗移苗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种植成本增加,因此育苗移栽补缺很难在大田生产中广泛应用。 蔗农常常利用相同品种的种茎直接补种宿根蔗,但收效甚微。本试验中,以同品种ROC22补种其宿根蔗,补种蔗茎出苗后生长较慢,受到出苗早的宿根蔗茎叶遮挡,在光、肥、水的利用与吸收竞争方面始终处于劣势,蔗苗植株弱小或不同程度地自然消亡,成茎率较低,且蔗株平均伸长速度缓慢,生长滞后。其原因在于:种茎蔗芽萌发需要时间比宿根蔗蔗芽萌发过程长。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桂糖44补种ROC22宿根蔗,6~10月的平均月伸长速度为55.1 cm,与处理AB的宿根蔗及CK的平均月生长速度基本持平,说明桂糖44具有萌芽时间短、早生快发、拨节伸长快及整个生长期生长旺盛的种性特点。 补种的桂糖44成茎率达87.12%有效茎数达17556/ha、株高与ROC22宿根蔗基本一致,蔗茎产量较CK极显著增产26.28%

4 结论

采用桂糖44种茎补种ROC22宿根蔗,可显著提高宿根蔗的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解决广西甘蔗生产中主栽品种ROC22宿根蔗缺蔸断垄、产量下降问题及有效延长宿根年限行之有效的方法,宜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卢汉雄.论横县宿根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3,33(06):124+126.

  2. 李恩艳.宿根甘蔗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农业,2014(10):30-31.

[3]梁阗,游建华,吴凯朝,韦贵剑,廖庆才.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试验研究初报[J].广西糖业,2016(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