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配合及术前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配合及术前后护理

赵媛 周惠 通讯作者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 北京市 大兴区 102618

【摘要】目的: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2021年2月-9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60名,都接受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从并发症上看,试验组3.33%,和对照组20.0%相比更低(P<0.05)。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59±0.24)d、(1.56±0.27)d,和对照组(2.64±0.79)d、(2.41±0.58)d相比更短(P<0.05)。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用综合护理,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病情恢复更为迅速。

【关键词】结肠息肉;护理;高频电凝电切;配合


医院消化内科中,结肠息肉十分常见,以肠腔中黏膜隆起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征[1],可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方式对病人进行干预,但为能确保疗效,还应做好病人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本文选取60名结肠息肉病人(2021年2月-9月),着重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与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1年2月-9月本科接诊结肠息肉病人60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女性14人,男性16人,年纪在35-68岁之间,平均(49.58±3.41)岁。对照组女性13人,男性17人,年纪在34-68岁之间,平均(49.23±3.57)岁。2组年纪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 2组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期间都接受常规护理:病情监测、术前准备与用药干预等。试验组配合综合护理:(1)术前,评估病人身体状况,对于合并心脏病或高血压者,需积极控制其原发病。嘱病人术前7d停止服用抗凝药物。借助图片,为病人讲述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的原理、临床优势与操作流程等,介绍术后常见并发症,如:穿孔及出血等,让病人能够做好心理准备。主动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解决心理问题。鼓励病人,支持病人。教会病人如何稳定心态,包括暗示疗法与呼吸疗法等。向病人介绍手术成功的案例,增强其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密切配合手术治疗。术前进细软,少渣的半流饮食2d~3 d。手术当日禁食。若不耐饥都可饮无色糖水。便秘者根据医嘱术前一晚给予乳果糖或清肠药;当日晨起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用2000ml温水冲服。持续溜达多走动,直至排成清水样便(无渣)。(2)术中,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屈膝状态。合理调节高频电凝,若息肉比较大,需合理调整。嘱病人放松全身,进境时,让病人深呼吸,以减轻其疼痛程度,另外,进境也要保持动作的轻柔,于结肠转弯的部位工作不能粗暴。电切时,需确保在息肉近端,且息肉蒂不能太短,以免出血。严密监测病人体征,观察病人反应,若有异常,立即处理。做好病人术中的保暖工作,适当遮盖病人的裸露部位,并对输注液体等进行加温,以免病人出现低体温等情况。操作过程中,若发现出血,需立即予以电凝止血治疗。(3)术后,按医嘱禁食水(48-72小时),期间严格卧床,避免过早、过度活动,防止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此后,可根据病人恢复情况,逐渐调整至普食。注意观察病人排便情况,如颜色、性质、量等。询问病人有无皮下气肿、腹胀与腹痛等症状。严格遵医嘱指导病人用药,嘱病人切身随意调整用药量,也不要擅自停药,以免影响药效。

1.3 评价指标

1.3.1 统计2组并发症(残端出血,及便血等)发生者例数。

1.3.2 记录2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SPSS 20.0,t对计量资料(62b52722b58ba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检验,χ2对计数资料[n(%)]检验。若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并发症分析

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并发症发生者,试验组1人,占3.33%,为便血者;对照组6人,占20.0%,包含便血者4人与残端出血者2人。对比可知,试验组发生率更低(X2=6.9352,P<0.05)。

2.2 康复指标分析

从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上看,试验组分别是(1.59±0.24)d、(1.56±0.27)d,对照组分别是(2.64±0.79)d、(2.41±0.58)d。对比可知,试验组的时间更短(t1=4.6892,t2=4.9734,P均<0.05)。

3 讨论

临床上,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非常高,可引起腹泻、便血与腹痛等症状,且本病的发生也与基因突变、饮酒、高脂饮食、炎症刺激、吸烟和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若不积极干预,将会引起炎症后果[2]。目前,通过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可抑制结肠息肉的进展,但若病人在手术期间不能得到护士精心的护理,将极易出现并发症

[3]。综合护理乃新型的护理方法,涵盖了“以人为本”新理念,能够从术前干预、术中配合及术后指导等方面入手,予以病人更加专业化与细致性的护理,以提高其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术后康复进程[4]。对于此项研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分析肠鸣音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时间,试验组比对照组更短(P<0.05)。

综上,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用综合护理,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预防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光平.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配合及术前后护理[J]. 养生保健指南,2021(51):102-104.

[2] 邓文娟.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结肠息肉的护理与配合[J]. 饮食保健,2021(28):181.

[3] 洪怀娟. 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护理配合探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1):91-92.

[4] 方琴. 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J].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2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