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有效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4
/ 2

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有效性研究

毕萌萌 冯琦 沈燕 杨建兰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研究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应用于ICU气管插管患者中,对计划性拔管率产生的影响,以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 观察对象:随机选取82例ICU气管插管患者,收治时间:2020年6月12日/2021年5月28日(开始/结束),具体分组:随机抽签结果红签(常规G组:予以药物镇静+常规护理)、蓝签(预见Y组:予以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每组患者例数:41例,护理效果标准: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ICU入住时间。结果 预见Y组的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ICU入住时间<常规G组(62b522c4b304a_html_9b7f2de62a634f1b.gif =6.116,t=8.541),P<0.05,差异有意义。结论 将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应用在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缩短患者ICU入住时间,通过我们提供的护理服务使得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有很高应有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ICU气管插管;药物镇静;非计划性拔管率

ICU病房较为特殊,收治于此处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患者往往出现无法正常呼吸情况,需要给予患者机械通气支持治疗,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在ICU病房患者气管插管治疗中,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安全威胁极大。本文研究中以ICU气管插管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意在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配合药物镇静对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有效性,具体报道下述。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随机入院我院收治于2020年6月12日~2021年5月28日期间的ICU气管插管患者82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预见Y组(蓝签):予以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常规G组(红签):予以药物镇静+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基线资料,P>0.05,具有同质性(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

组别

性别比(男:女)/例

年龄均值/岁

预见Y组n=41

22:19

56.98±1.36

常规G组n=41

24:17

56.85±1.29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入ICU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行评估,并在医嘱要求下给予患者右美托咪定.、吗啡、咪达唑仑、呱替啶等镇静类药物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常规G组: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气管插管情况进行观察,并适当给予患者肢体按摩等。

预见Y组: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镇静类药物治疗同时,增加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①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性评估。护理人员对患者气管插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状态,评定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风险系数,针对高风险系数患者,护理人员增加查房密度,并增加适宜的肢体约束等。②预见性约束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采取预见性约束护理之前,将护理的目的与意义告知患者家属,获取患者家属同意,并在患者管道约束过程中控制患者双手与导管之间的距离在20cm左右,约束时确保松紧适度。③认知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采用宣传册、微信公众号相关文章推送等方式,开展患者家属及康复患者健康教育,并在教育过程中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

1.3观察指标

对常规G组、预见Y组患者ICU入住时间、非计划性拔管率(等于非计划拔管患者数所占百分比)。

1.4统计方法

使用统计软件SPSS 24.0对研究中数据进行统计处理,ICU入住时间、患者家属满意分以(62b522c4b304a_html_c70236bd83190a8b.gif ±s)表示,两组对比使用t检验;非计划性拔管率以n(%)表示,两组对比使用62b522c4b304a_html_9b7f2de62a634f1b.gif 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有意义的标准值为P<0.05。

2结果

预见Y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2.44%(1/41),常规G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19.51%(8/41),两组数据对比62b522c4b304a_html_9b7f2de62a634f1b.gif =6.116,预见Y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更低,P<0.05,差异有意义。

预见Y组ICU入住时间(2.92±0.26)d短于常规G组(3.47±0.32)d,t=8.541,有P<0.05,差异有意义。

3讨论

非计划性拔管主要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自主拔管或者事故拔管等导致气管脱离的情况。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属于ICU机械通气治疗的并发症之一,一旦患者气管插管脱离会导致患者病情逐渐迅速恶化,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具有重大意义[2]

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属于一种创新的护理干预方式,此种护理方式可以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出现拔管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给予针对性预见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的情况下,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确保患者ICU治疗期间的安全

[3]。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予以药物镇静+常规护理(常规G组)同予以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预见Y组)相比,后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患者ICU入住时间明显优于前者(P<0.05)。这一结果充分提示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优势:通过患者非计划拔管风险评估可以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及时预防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情况,确保患者安全;通过预见性约束护理的讲解,获得患者家属同意,加深患者理解,可以保证护理工作可以顺利推进,同时也能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且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通过认知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对气管插管及镇静药物使用等有所了解,确保在实际护理中,相关护理工作可以顺利推进,且通过解答患者疑问,还可以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护理质量提升。

综上所述,在给予ICU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可以使用药物镇静+预见性护理的方式,以有效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患者提供舒适护理服务,让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更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雯, 李娜, 王书鹏,等. 镇静药物对择期手术术后老年患者膈肌活动度及脱机拔管时间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0, 39(06):609-612.

[2]庄丽娜, 周世彬. 预见性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患者预防非计划性拔管中的效果[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 024(003):345-346.

[3]王晓佩, 刘琳琳, 王熙祉. 预见性护理对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改善作用[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v.30;No.294(18):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