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3
/ 3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刘霞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施护期间的有效措施,并展开对比分析。方法:本项研究针对某阶段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研究时间点设定在2020年3月-2021年8月,入组研究总人数设定为54例。入组研究依据为施治期间所采用护理措施不同,其中纳入对照组中27例,施治期间予以常规护理;纳入观察组中27例,施治期间予以循证护理。研究关键问题是对两种护理方案下整体效果的统计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常规施护的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结核病灶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于干预前,两组入组人员的血糖水平测定值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于干预结束后再度测量显示均有降低,但相较而言观察组更低,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施护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两种疾病的发生,应在临床护理中积极引用。

【关键词】糖尿病;肺结核;护理措施;护理效果;循证护理


糖尿病、肺结核都是临床中发生率相对较高的疾病,并且均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需要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1]。单一病症的治疗进程已经相对较长。两种病症并存将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同时治疗进程再度延长,以及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如不能严格遵医嘱治疗,则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2]。基于此,也就需要在对该类患者施治期间予以相应护理管理,但常规护理模式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在此背景下,我院尝试融入循证护理模式,已取得良好成效,现特针对该种模式展开对比分析研究,以下述报告形式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项研究针对某阶段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且已经相关检查结果证实,研究时间点设定在2020年3月-2021年8月,入组研究总人数设定为54例,入组研究依据为施治期间所采用护理措施不同。纳入对照组中27例,男性占比14/27、女性占比13/27,组间患者年龄值区间为[33,67]岁,获取均值(54.25±5.46)岁;糖尿病病程值区间为[4,12]年,获取均值(6.58±1.36)年;10例为侵润型肺结核、7例为空洞型肺结核、剩余10例为其他类型。纳入观察组中27例,男性占比15/27、女性占比12/27,组间患者年龄值区间为[32,66]岁,获取均值(54.18±5.51)岁;糖尿病病程值区间为[3,12]年,获取均值(6.60±1.33)年;12例为侵润型肺结核、6例为空洞型肺结核、剩余9例为其他类型。经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基础信息实施对比处理后发现并无差异(P>0.05),由此得出后续获取资料可比。

1.2 方法

在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施治期间,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即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宣教、告知治疗流程、注意事项,进行饮食、用药指导等。

针对观察组患者,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包括:(1)成立循证护理小组,并本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共同商讨治疗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当前已存在和潜在的危险因素,据此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2)在实际开展护理期间,依据护理方案进行具体化护理干预,包括饮食指定,既要满足糖尿病控制饮食的原则,又要确保肺结核病补充营养的需求,定期对饮食方案做出调整;在并发症方面,要能够做好预防工作,比如定时帮助患者排痰,避免肺部感染的出现等;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予以疏导,避免因情志不畅导致其病情加重;在患者出院后,也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疾病控制情况,并予以及时指导和纠正。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经施护后的结核病灶控制情况,以痰检和痰培养结果为依据,结果显示均为阴性,且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感染灶已经彻底被吸收,则视为控制成功。同时,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满意度进行收集,问卷总分值在0-100分之间,超过70分均为满意,低于则不满意,对比满意率。对于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和对比,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为主。

(2)于施护前后对两组入组研究人员的血糖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测定,以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主。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出现的资料数据相对较多,但均可将其归至计量、计数类型中,并分别予以均数±标准差(62b3fa507a00b_html_6c71416d688897f8.gif ±s)、百分率(%)呈现,通过t值、x2值上述两种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实施校对。此次处理所用软件型号为SPSS 25.0,将P=0.05作为临界值对组间/组内对比数据资料的统计学意义进行测定,在临界值之下,视为有意义;在临界值之上,视为无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组人员结核病灶控制、并发症出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如下表1:相较于常规施护的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结核病灶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上述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

1 两组入组人员结核病灶控制、并发症出现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

组别

例数

结核病灶控制率

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率

观察组

27

26(96.30)

1(3.70)

27(100.00)

对照组

27

20(74.07)

7(25.93)

6(22.22)

x2

-

5.283

5.283

6.750

P

-

0.022

0.022

0.009

2.2 两组入组人员于施护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值对比

如下表2:于干预前,两组入组人员的血糖水平测定值组间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于干预结束后再度测量显示均有降低,但相较而言观察组更低,且组间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

2 两组入组人员于施护前后血糖相关指标水平值对比62b3fa507a00b_html_6c71416d688897f8.gif±s

组别

例数

FPG(mmol/L)

2hPG(mmol/L)

HbAlc(%)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施护前

施护后

观察组

27

7.58±1.67

5.47±1.19

9.84±1.35

7.33±1.25

6.44±1.36

4.23±0.86

对照组

27

7.56±1.64

6.63±1.16

9.78±1.71

8.56±1.23

6.67±1.82

5.34±0.65

t

-

0.044

3.627

0.143

3.644

0.526

5.350

P

-

0.965

0.001

0.887

0.001

0.601

0.000

3 讨论

肺结核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且具有传染性,单一病症治疗本身就是“持久战”,加之合并有糖尿病,则会导致治疗难度增加,任一一种病症的发病都可能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另一种病症治疗“失败”[3]。基于此,在临床治疗中,针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还应该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以此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其病症得到有效控制,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经本文研究结果呈现,相较于常规施护的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的观察组结核病灶控制率及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更好,上述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结果均存在差异性(P<0.05)。黎冬韵[4]等研究人员曾开展与本项研究相似研究,获取研究结果与本项研究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基于遵循护理模式指导开展护理干预工作,能够实现对患者实际情况的充分了解,确保所开展的每一步护理干预措施都有据可依,都是贴合患者需求所进行的,进而更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控制,降低各类并发生的出现几率,符合患者及家属的实际需求[5]

综上,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施护期间予以循证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控制两种疾病的发生,应在临床护理中积极引用。

参考文献:

[1]石雪.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5):189-190.

[2]杨文燕,黄丽君. 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肺结核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2):99-103.

[3]徐亚红. 多样化护理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36-138.

[4]黎冬韵. 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2021,24(23):142-146.

[5]张敬静,张翠翠,杨文文. 应用积极心理学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的观察[J]. 心理月刊,2021,16(19):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