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叶现代研究进展与资源化利用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枸杞叶现代研究进展与资源化利用展望

焦芳雪

保定冀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河北保定 071100

摘要: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枸杞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富民产业,枸杞叶的作业也非常大。枸杞叶是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或枸杞的干燥嫩叶,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系统整理了古代本草、方剂、农书、食谱等著作中枸杞叶的应用记载,梳理了枸杞叶古今药用与食用历史,以期正本清源,为枸杞叶药食两用价值挖掘、枸杞叶药用地位恢复、宁夏枸杞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产业链延伸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首先对枸杞叶资源性化学物质研究,其次探讨了枸杞叶资源利用展望,以供参考。

关键词:枸杞;枸杞叶;化学成分

引言

枸杞叶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barbarumL.、枸杞L.ChinenseMill.的干燥叶,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明目的功效,主治虚劳发热、烦渴、目赤昏痛、障翳夜盲、崩漏带下、热毒疮肿。有研究表明,枸杞叶中富含多糖类、多酚类、甜菜碱、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资源性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疲劳、降血糖、调血脂、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宁夏枸杞叶的活性成分在种类上与宁夏枸杞果实基本一致,部分成分含量甚至高于宁夏枸杞果实,展现出较好的资源价值和应用前景。

1枸杞叶资源性化学物质研究

1.1黄酮及酚酸类成分

黄酮类和酚酸类成分是枸杞中含量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枸杞叶是富含多酚类成分的部位,也是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新资源。研究发现,宁夏枸杞叶中黄酮类成分含量为枸杞果实中的10倍,且栽培品高于野生品。“宁杞菜1号”叶中黄酮类成分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达55.77mg·g–1。截至目前,从枸杞叶分离获得的黄酮类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及以其为苷元的糖苷类成分,包括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7-O-葡萄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等。其中,芦丁含量最高,占总黄酮含量的92%。据报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波谱分析法,还从枸杞叶中分析鉴定出5,7,3′-三羟基-6,4′,5′-三甲氧基黄酮、金合欢素、金合欢素-7-O-α-L-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等5个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枸杞叶中芦丁含量高于宁夏枸杞叶,宁夏枸杞叶中槲皮素含量高于枸杞果实中的含量。对不同采收期的枸杞叶总黄酮进行分析发现,5月采集的枸杞叶总黄酮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99%。枸杞叶中代表性酚酸类成分主要有绿原酸、龙胆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单咖啡酰奎宁酸、二咖啡酰奎宁酸、阿魏酰奎尼酸等。

1.2蛋白和复合物的微观结构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5种蛋白质与枸杞叶黄酮形成的复合物,可以看到其微观形态与结构上的变化。5种蛋白质与枸杞叶黄酮复合后形态都发生了变化。电镜图表明,与枸杞叶黄酮复合后,醇溶蛋白由平滑球状转变成了表面粗糙、凹凸不平的扁球状,可能是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多酚之间以及蛋白质—多酚—蛋白质之间的多种聚合作用产生;大豆蛋白由表面粗糙的块状转变成了絮状;酪蛋白由碎块状转变为网絮状,表明自由基接枝法制备的复合物改变了蛋白质的外观结构;牛血清蛋白由表面有棱状的片状转变成了球状和棒状,还有部分转变为片状,表明枸杞叶黄酮能够改变牛血清蛋白分子间疏水、静电或氢键等相互作用;乳清蛋白由平滑球状转变成了形状不规则的片状。以上说明制备复合物时,枸杞叶黄酮会与蛋白质相结合,最终改变蛋白质的表观结构。

1.3多糖类成分

枸杞叶中多糖类成分质量分数达10.23%,主要由中性糖和半乳糖醛酸等组成。其中,中性糖由鼠李糖、半乳糖、阿拉伯糖、葡萄糖、木糖和甘露糖等组成。从枸杞叶中分离纯化出枸杞糖蛋白LBLP5-A,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13×105,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相对摩尔比为0.5∶1.9∶1.0,糖质量分数为93.71%,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60%。通过电喷雾质谱法(ESI-MS)进行结构解析发现,其为一系列寡糖,结构为阿拉伯糖(0→6)-半乳糖(0→8)-鼠李糖(0→1),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质量浓度>2.5mg·mL–1,表现出比维生素C更强的氧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天精草中粗多糖含量进行分析发现,天精草中粗多糖质量分数在7—9月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最高可达21.4%。

1.4甜菜碱含量测定

甜菜碱具有转甲基、调节渗透压、抗应激、调节脂肪、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等功能,在工业生产中常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可为宁夏枸杞叶开发为甜菜碱提取原料药提供思路。

2枸杞叶资源利用展望

基于本草考证发现,虽然地骨皮与枸杞子是功效描述和应用记载最多的枸杞药用部位,而枸杞叶现代更多以蔬菜闻名,但是从古籍记载中不难发现,枸杞叶与枸杞子有着类似的滋肝补肾、明目益精、消渴润肺的功效。从明代之前古籍记载情况看,枸杞叶功效作用不输枸杞子。自明代以后,枸杞子地位逐渐上升,不仅大幅超越枸杞叶,甚至超过了地骨皮。这种应用趋势可能与明清温补学说盛行有关,温补学派医家重视补肾益精填髓,而枸杞叶该效用弱于枸杞子。正如清代《调疾饮食辩》中记载“苗、叶不滑,子多膏则滑,大便不结者忌之”[34]47,枸杞叶无枸杞子滑肠之效。此外,枸杞子素有服之后牙龈肿痛等“上火”的报道,而枸杞叶性寒“清上焦客热”,同时具有消痈肿之效,也许可弥补枸杞子此方面的弊端,满足相关人群补益的需要。由此看来,古籍中将地骨皮、枸杞子、枸杞叶与枸杞花并用以延年养生确有深意。因此,系统梳理枸杞叶应用的历史源流和应用记载,有助于正本清源、恢复枸杞叶的传统药用地位,并通过进一步赋予其现代科学内涵,为健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从枸杞叶现代研究报道看,其具有抗氧化、抗疲劳、调节血糖血脂、增强学习与记忆能力、抗抑郁、抗骨质疏松方面的活性。笔者所在课题组前期曾对枸杞叶进行了系统的资源化学研究,显示枸杞叶活性成分在种类上与枸杞子基本一致,主要为多糖类、多酚类、甜菜碱等,其中黄酮含量甚至超过了枸杞子。结合黄酮偏脂溶性的特点,似可解释《食疗本草》“叶和羊肉作羹,尤善益人”98的见解及枸杞叶多与动物脏器配伍补益精气的组方特点。同时发现,枸杞叶具有良好的改善血糖血脂代谢作用及抗神经氧化损伤作用,提示可以开发枸杞叶为主延缓衰老功能的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国内外市场对枸杞资源的需求及开发前景,充分利用我国枸杞这一得天独厚的黄河流域区域生态优势资源,创新枸杞叶资源价值,多途径、多层次开发多类型资源性产品群,改变枸杞产业产品品类单一、干果独大的局面,推动形成枸杞子、枸杞叶“双轮驱动”,枸杞果用、叶用、茎用“三业”并举,食用、药用枸杞差异化发展的枸杞产业发展新局面,延伸枸杞资源产业链,促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赛,杨孟可,李叶林,等.不同产地枸杞叶片多糖、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差异比较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9,44(9):1774-1780.

[2]赵雪琴,郭盛,卢有媛,等.宁夏枸杞叶水溶性营养成分分析及产地差异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8):2084-2093.

[3]王洁.多酚-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91-96.

[4]明鹤,杨太新,杜艳华.不同采收时间枸杞子中枸杞多糖和甜菜碱含量的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4):945-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