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脂肪抽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20
/ 2

综合护理在脂肪抽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高菊玲

湖北省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64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脂肪抽吸患者中应用形式与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需进行脂肪抽吸的病例数76例,分别选取38例开展不同护理,对照组的38例行基本护理,观察组的38例行综合护理,对比脂肪抽吸后患者消肿时间、疼痛VAS模拟值、术区严重肿胀例数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脂肪抽吸后消肿时间偏短,VAS阈值小,术期严重肿胀的案例数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偏高,(P<0.05)。结论:脂肪抽吸期间,综合的结合患者术区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护理,有助于改善抽吸后造成红肿的问题,同时可促使术区消肿恢复速度加快,有利于脂肪抽吸术后预后。

关键词:综合护理;脂肪抽吸;术区

脂肪抽吸术的术式包括负压吸引、超声波、高频电场等,手术切口较小,对容貌或形体的改善有直观作用,目前脂肪抽吸技术得到了完善,除了单一脂肪的祛除,还可以注射移植、浅层抽吸,随着人体理想轮廓的建立,使得患者抽吸后的不良感受减弱。但脂肪抽吸毕竟有切口或穿刺孔[1],术区因刺激容易肿胀,综合护理是考虑到系列抽吸情况,展开的多面护理预防、处理。综合护理对脂肪抽吸后患者的康复影响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需进行脂肪抽吸的病例数7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38例开展不同护理,对照组的38例行基本护理,患者中女性30例,男性8例,年龄为22~54岁;观察组的38例行综合护理,患者中女性34例,男性4例,年龄为21~57岁。组间文化、抽吸需求、脂肪厚度不作为研究条件。P>0.05.

排除条件:精神或心理障碍;严重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家属不依从、不认可;例假或妊娠期。

纳入条件:患者可配合手术准备;对麻醉不过敏;术后有基本的术区保护意识。

1.2方法

基本护理:

术前评估脂肪厚度、范围、对称度、做好标记工作,对患者血常规与凝血功能进行检查,排除与手术不利的因素,手术中合理麻醉,并提前说明麻醉需求,要求患者暂停有关用药,应用微创器械执行手术,并严格无菌操作。提示患者沐浴时间、洗漱注意事项等[2]

综合护理:

术前对患者详细介绍脂肪抽吸的功效与潜在并发症,促使患者充分的了解脂肪抽吸,在明确自我意愿下开展手术。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介绍成功案例,消除紧张焦虑,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针对面部的脂肪抽吸,应提前熟悉局部解剖结构,避免造成患者皮肤变薄,术前做好“找平”工作,预备术后加压等用品。患者术后术区有肿胀、淤青、血痂等,做好说明避免患者慌乱,轻度肿胀的很快消失,需耐心等待结果,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禁止患者洗浴时温度过高、按摩、挤压切口部位,尽可能避开术区洗浴,提示患者术区有发痒感为组织恢复的表现,让患者放心,按照要求穿着塑身衣,期间应避免劳作、长时间弯腰活动。对于血肿严重的可进行冷敷,预防感染时可利用抗生素冲洗切口位置,及时换药,检查皮肤组织,预防坏死,对于面部抽脂发生凹陷的,可在凹陷区域注入脂肪填充。脂肪抽吸期间需给予患者心理护理,若患者有紧张焦虑的情绪,应帮助患者缓解,给予患者心理暗示或者鼓励患者具有信心,促使患者积极的展开脂肪抽吸,配合手术的有关需求[3]

1.3观察指标

对比脂肪抽吸后患者消肿时间、疼痛VAS模拟值、术区严重肿胀例数以及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21.0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 4-s)表示,配对资料t计量、计数x2检验,统计差异P判定(P<0.05or P>0.05)。

2.结果

以天为单位,两组均在2天左右消肿,其中观察组消肿时间偏短,疼痛模拟中观察组疼通值偏低,可忍耐,术区严重肿胀的例数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详见表1.

表1 脂肪抽吸护理后系列的情况对比

组别

n

消肿时间

疼痛VAS模拟值

术区严重肿胀例数

满意度

观察组

35

2.15±0.52

1.23±0.65

2(5.71%)

34(97.1%)

对照组

35

2.86±1.25

2.51±1.23

5(14.29%)

30(85.71%)

X2

-

2.563

2.745

2.195

2.385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目前脂肪抽吸主要为颊部、下颏的位置,比较适合脂肪堆积严重但并无皮肤松弛感,联合开展皮肤整容、肥胖的患者。通过机械的定点定量抽吸,在比较精细且轻柔的手法下,以极小的创伤将脂肪抽吸,达到美容塑形的效果。目前关于脂肪抽吸的形式衍生出多种,无论是超声还是负压抽吸模式,均需要术后的综合护理,护理应结合手术的特点,提前与患者说明抽吸的原理,提示患者按照自身的情况酌情选择是否抽吸,避免患者冲动,也让患者术前做好心理准备,有术后改变的接受能力。在术后的2~3天为肿胀最严重的时期,此时可结合肿胀的程度,采取冷敷加压或者不理睬的形式,观察后续是否消肿,术后容易诱发的血肿、感染、皮肤缺血等问题均可在综合的护理评估中发现预兆,及时汇报医生处理,以药物干预或者脂肪填充、注入的形式,保障抽吸效果。综合护理应排除精神病等禁忌症,做好风险的预防工作,术后给予患者恢复指导,保护术区的无菌、清洁,加速术后的恢复,使得脂肪抽吸患者尽快回归生活[4]

参考文献:


[1]董蕊蕊, 李晨辉, 赵巧丽.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脂肪抽吸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苏醒期状况的影响[J]. 中国医疗美容 2021年11卷9期, 15-17,43页, 2021.

[2]宋林章. 下面部和颈部脂肪抽吸及塑形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21, 32(2):4.

[3]曹晗宸, 刘宏伟. 脂肪抽吸术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2, 36(1):6.

[4]陈麟凤, 常鲲, 陈岩,等. 淋巴水肿脂肪抽吸减容术中自体输血阈值研究[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1, 3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