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精髓、感受魅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7
/ 2

掌握精髓、感受魅力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梁凤秋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第六中学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信息素养,让学生具备最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和自主的辨别,并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而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就应思考如何去积极的引导学生,如何做好学生的人生的导向,让学生更好的继承民族信仰、传承民族文化与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民族素养。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传统文化


前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就是“国学”,国学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不同领域都具有重大影响,重要价值,对于民族信仰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弘扬,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展等,都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中,能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基础上,还能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并形成良好的思想精神,使学生在不同时代知识、文化的熏陶、感染下,逐渐成长为具有人文素养、文化内涵的综合型人才,继而为国家做出贡献。

一、优化课前练习,潜移默化

初中是学生刚开始接触系统化信息技术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打字速度比较慢、打字姿势不正确、指法掌握不熟练[1]。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前“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打字练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三字经》等,或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虽然其中的字数比较少,但却是优秀文化的精髓所在,学生在练习打字技巧时,会不自觉的将其背诵下来,并能够进行深度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开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打字基础的学生,所选择的内容不同。如,针对一些打字基础较好,且速度较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篇幅较长、内涵较深的优秀文章,《周易》、《道德经》等;针对打字速度一般,理解能力中等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一些长篇名家诗词,让学生在练习中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意境,体会诗词的美感,《长恨歌》、《琵琶行》等;针对打字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短篇的古诗词内容,《他乡七夕》、《送段功曹归广州》等。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能让学生的练习效果得到显著提升,也能保证学生自信心,并切实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调整课堂教学,因地制宜

要想保证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教师应立足与教材内容[2]。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平台、信息技术中的搜索功能获取资源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搜索一些具有历史性、人文性等信息资源,如“抗日战争的发生地点”、“弟子规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唐诗宋词中所蕴含的传统节日”、“我国的各大名胜古迹”等,让学生在搜集中观看,在观看中感受,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独特的中华历史文化气息。

又如:在授课“电子板报、演讲文稿”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展示自己已经做好的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成品。如“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中国水墨画”、“唐诗宋词”、“传统美术”、“国粹——京剧”等主题作品,让学生在这些作品的感染下,展开自己的想象,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并尝试着进行主动创作,选定创作主题,明确创作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应发挥出自己的点拨作用,帮助学生搜集大量的制作素材,让学生创作出具有浓厚文化气息,插图鲜艳的电子作品。当学生完成制作后,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相互评价作品,并在交流中说一说自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看法,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利用网络交流,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师需要遵循的教学原则[3]。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让学生真正学的快乐、学习的轻松,教师教的愉快、教的积极。所以,教师应优化教学方式,并重点钻研教学内容,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线上聊天软件出现,如“微信、QQ、腾讯视频会议、soul交友聊天软件”等,并且多数学生都喜欢在线上交流,遇到一些趣味视频也会进行分享。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交流平台,选择合适的聊天软件建立聊天群组。

例如:在学习“网络交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带领学生注册QQ账号、电子邮箱,让学生体会网络交流的快乐。随后,与学生共同开展游戏“飞花令”、“成语接龙”。这种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新奇,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能让学生的兴趣兴趣浓厚。一些学生为了快速接上诗词,会主动利用网络进行搜集,并且有的学生还会将收集的诗词内容收藏在QQ账号中,以备下次使用。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搜集大比拼”的竞赛,让学生利用邮件的方式将所搜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谁发的内容越多、越全面,将会获取胜利。所搜集的内容可以是名人画作、名言警句、文化书籍、古诗词、传统节日、地域环境等。学生也可以将这些资料整理成问题,并发送给其他学生,进行线上问卷答题。这种答题方式比较新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个过程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鲜感,也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意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都是促进社会发展、国家进步的重要基础,经过历史演变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我国民族的灵魂所在,还孕育了一辈又一辈的杰出人才,让我国变得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昌盛。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更好的渗透、弘扬、传播我国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有更加正确的认知、体会,成为民族精神的继承者,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成为我国未来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同时,教师也应正视自己的地位,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所要做的不仅仅是专科知识的传输,而是精神、文化、内涵的传播,让学生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光宇.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适切性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1.

[2]林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例研究[J]. 中学课程资源,2020,(02):29-30+28.

[3]崔雪梅,杨柳青青,钟永江.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