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

张强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 重庆 400010

要:ICU人工气道的目的是解除气道阻塞,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纠正缺氧,保证气道通畅。除此之外,该措施的实施可以保护呼吸道,防止意外吸入,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因此,ICU人工气道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可以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许多学者对相关护理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减少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ICU;人工气道;临床护理;研究进展

New progress in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ICU

Zhang Qiang.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0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artificial airway in ICU is to relieve airway obstruction, effectively remove respiratory secretions, improve ventilation and correct hypoxia, and ensure airway patency. In addi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asure can protect the respiratory tract and prevent accidental inhalation, which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Therefore, ICU artificial airwa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which can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critical patients. Many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relevant nursing technologies and put forward new viewpoints and theories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airway and shorten the rehabilitation process of patients.

Key words: ICU; Artificial airway;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progress

气道湿化主要是为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应用人工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颗粒,增加吸入气体的湿度,维持粘膜纤毛的正常运动、清除功能[1]。建立人工气道可以使上呼吸道湿化恢复正常,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增加合理的气道湿润能稀释痰,保持气道通畅湿润,及时排痰,进而有效预防肺部感染[2]。本文主要是对ICU人工气道的临床护理研究新进展进行分析,现具体分析为:

1 体位护理

研究显示,与半坐卧位相比,仰卧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床头高度、预防误吸是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病率的重要预防措施。相关研究显示[3]将床头抬高30至45度,对疾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对于没有机械通气禁忌症的患者,稳定的头部和头部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从而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改善疾病治疗及预后。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教育

在国外ICU医护人员的教育中发现,通过吸入性肺炎相关预防知识的教育,其发病率降低了57.6%。积极组织专业的吸入性肺炎护理团队,加强预防护理的教学和培训,为吸入性肺炎预防提供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持。

3 严格无菌操作及洗手制度

手部清洁是预防吸入性肺炎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与不同的患者接触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物品[4]。脱下手套后应进行手部清洁。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洗手率增加,感染率下降。因此,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教育,提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让所有医务人员在手术前后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4 呼吸机管道的管理

研究显示,呼吸管是细菌定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频繁更换呼吸管并不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一般建议每周更换一次。如果有可见污染,请随时更换。除此之外,收集的冷凝水应及时倾倒,并作为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将呼吸机管保持在患者气管插管水平以下,以防止受污染的冷凝液流入患者气道。热湿交换器具有高温高湿效应,可以保持通风管道干燥,避免冷凝危害,值得推广应用。

5 加强口腔护理

良好的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可以对ICU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具有预防效果。重视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健康评估和护理。每天进行3-4次口腔护理,减少细菌向下迁移。当使用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时,患者应保持清醒,冲洗前先给气囊充气,防止冲洗液进入气管。根据口腔pH值选择口腔护理液:大于7时,使用2%-3%硼酸溶液;小于7时,使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

6 吸痰护理及气囊的管理

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分析,结合患者实际确定吸痰间隔时间。吸痰应根据需要及时准确。根据气管导管内径选择吸痰管。内径不得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这有利于气体从间隙进入气道。吸痰前后吸入纯氧3-5分钟,注意插管深度。吸痰时动作要轻快,将其向内插入,一边吸痰一边旋转吸管。在有大量痰液的地方放慢速度。到达预定深度后迅速撤离。使用呼吸器的患者容易出现人工气道滑脱、下呼吸道感染、通气不足等并发症。因此,必须定期调整气囊压力,避免压力过高或过低。

7 气道湿化效果的评估

目前,如何评价加湿效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是基于临床经验,缺乏这方面的比较研究。据国内报道,根据痰的性质和稠度:1级(稀痰),痰似米汤或白色泡沫,易咳嗽。吸痰后玻璃管内无痰潴留。Ⅱ级(中度痰),外观比I级浓,可用力咳嗽。吸痰后,少量痰滞留在玻璃管内壁。如果痰管太厚,很容易清洗痰。痰管是黄色的,但很容易清洗痰。痰管容易吸收大量痰,但痰不粘内壁。

总结语:

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气道湿化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方法不断涌现。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选择合适的气道湿化模式,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人工气道有足够的湿度、湿化,最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的生活质量,实习最佳预后。

参考文献:

[1]梁艳珍,梁倩,黄彩云.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232-234.

[2]邓雪琳,邵银花.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神经外科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预防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85-87.

[3]李慧敏,徐红,杨芹. 专职护理小组在预防ICU患者人工气道意外拔管风险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129-131.

[4]夏明明. 精细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21,34(3):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