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6
/ 2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刘远菲 毛毅 通讯作者

奉节县中医院 重庆 奉节 404699

【摘要】 目的 研究期间通过简列数据来分析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的意义。方法 采集100名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不同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研究期间接受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为参照组(护士50名),另外接受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患者为研究组(护士50名),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将其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同时判定不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结果 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患沟通各项评分均偏高,参照组各项评分均偏低,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满意率相比,两组数据分别显示98(98.00%)、82(82.00%),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采取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能促使护士在临床操作、病区管理、护患沟通等能力方面有效增强,进而使临床护理服务获得患者高度认可,适用性强,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难以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在临床护理及疾病治疗期间,较高的护理质量,可使患者的临床疗效得到保证,能很大程度的提升治疗效果,故临床将护理质量持续提升视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临床科学、正确的应用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1]。本次研究期间100名护理人员参与其中,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100名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同期在我院接受不同管理模式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目标。研究期间以患者接受护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将护士均分两组,两组男女比例均为1:49,研究组中年龄跨度22-28岁,均值(25.37±2.29)岁,;参照组中年龄跨度22-30岁,均值(26.54±2.16)岁,患者资料通过统计学检验显示无显著差异,可开展本研究(P>0.05)。

1.2 方法

本文研究中,参照组护士为患者提供传统护理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2]。研究组提供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护理服务,方法为:① 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要对服务理念、应用类别等进行明确,统计相关护士包括资质、工作检查、护理技能、特长等在内的基本信息,并根据具体情况将其划分为初级护士、中级护士、高级护士、护士长的类别。② 根据具体的分类,划分相应的职能职责,明确服务范围、工作内容等,科学分配护理资源,确保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得到满足[3]。③ 在各级护士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实施整体管理模式,使工作量最大化[4]。④ 根据具体分类的不同层次制定和控制工作责任制,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5]

1.3  判定标准

观察并统计各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指标,并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分析对比,同时判定不同管理模式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是本次研究所用的处理工具,分别用(n%)、X2计数和检验或用(`x±s)、t计量和检验,如数据之间存在意义,则用P<0.05表示。

2 结 果

观察表1: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患沟通各项评分均更具优势,参照组各项评分偏低,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x±s)

组别

例数

护理安全

护理操作

病房管理

护患沟通

研究组

50

96.37±2.04

95.64±2.19

95.34±2.65

96.14±2.68

参照组

50

84.35±2.19

84.31±2.42

83.96±2.11

82.41±2.63

P


<0.05

<0.05

<0.05

<0.05


观察表2:组间总满意率相比,两组数据分别显示98(98.00%)、82(82.00%),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护理管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50

39(78.00%)

9(18.00%)

2(4.00%)

48(96.00%)

参照组

50

26(52.00%)

16(32.00%)

8(16.00%)

42(84.00%)

P





<0.05


3讨论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实施期间,能够引导医疗模式发展为更具科技性、先进性的护理模式,促使护理干预措施的高效性和精确性得到保证,从而带动临床护士护理技能的全面提升,以促使患者的需求得以满足。

本次研究结果体现出,组间护理管理质量评分相比,研究组包括护理安全、护理操作、病房管理、护患沟通各项评分均有升高趋势,参照组各项评分均偏低,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总满意率相比,两组数据分别显示98(98.00%)、82(82.00%),组间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应用价值较高,可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促使患者临床操作、沟通等技能有效增强,进而使临床服务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玮. 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之友,2021(11).

  2. 贾晓丹,喻涛,唐冰.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中的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分析[J]. 母婴世界,2021(3).

  3. 倪广艳. 探究护士分层级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7):082.

  4. 杨爱丽.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4).

  5. 齐丽华.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8).

王伟华.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