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工人职业健康危害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油漆工人职业健康危害分析

李勇 郭强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青岛市 266000

摘 要:油漆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材料。因用到较多化工原料、生产工艺复杂,在油漆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检测出的有酸类、酮类、有机溶剂、刺激性气体等。油漆工人工作的过程中会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长期接触,因此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为了寻找有效的降低这些因素影响的方法、保护工人健康,我们于2019年4-7月对某市某工厂油漆工人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油漆工人;职业健康;调查;有毒有害物质

1 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从某市某油漆厂工人中选择100人为接触组,其中男46人,女54人,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31.24岁;工龄1-19年,平均工龄11.4年。选择该市90名学校教职工为对照组,男32人,女58人,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31.10岁;工龄2-25年,平均工龄12.1年。经处理,二组人员的工龄、年龄、习惯等方面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差异。

    1.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与体检结合的方式对二组人员进行统计调查。问卷调查方面,调查表为自制,包括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厂区状况、个人习惯、自觉症状等方面。体检方面,对照卫生部职业检查方面的相关规定及该工厂的实际情况,对体检项目和相应指标进行了选择。主要有:过往病史、职业病史、内科、五官科、眼科、血压、血脂、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B超等。同时,对油漆生产车间内的有害物质情况进行了采样监测。

2 结果

2.1 工厂情况

该油漆厂为国营企业,1982年建立,年产油漆4900吨,年总产值约3600万元。

对厂房和职工待遇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以下是具体情况:经过数次改造,目前厂房通风条件良好,但在排毒散气设备方面较为欠缺。工人的个人防护很不完善,除口罩、手套、工作服外,工厂未向工人安排或发放任何防护措施。同时,经走访,发现员工入职前企业未进行员工培训,也无成体系职业卫生相关规定,没有建立员工职业卫生档案以及厂区卫生领导小组,厂房内没有树立职业卫生公示栏。调查中见到劳动合同13份,其中,没有向员工告知该职业相关危害,也没有关于员工职业病的后续赔偿以及处理办法。该厂设置四个车间及一个库房,工人每日平均工作时间约7-9小时。

2.2 生产环境监测结果

该厂油漆原料中共含有以下有害物:松香、汽油、苯酐、甲苯、二甲苯等。油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有:漆料、稀料、沥青等。

在该厂设置四个采样点,共采集样品24份。样品检测情况如下:汽油样品8份,合格6份,合格率75%,平均浓度257mg/m3,日最高浓度307.4mg/m3;二甲苯样品10份,合格6份,合格率60%,平均浓度81mg/m3,日最高浓度210.5mg/m3;甲苯样品6份,合格4份,合格率66%,平均浓度62.3mg/m3,日最高浓度135.4g/m3。

2.3 健康检查结果

健康检查包括自觉症状及体检两个方面。结果如下。

2.3.1 自觉症状

统计表明,有全身乏力症状的共31人,占总人数的31%;视力下降的共27人,占比27%;呼吸不畅共19人,占比19%;记忆力减退的17人,占比17%;有咽喉痛、烦躁、胸闷症状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6%、12%、9%,此外,有六人表示自己出现了失眠症状,另有一人感到下肢沉重、性功能减退。

2.3.2 体检结果

2.3.2.1 体征检查

在工龄较长的工人身上,较为普遍地出现了神经系统运动平衡失调现象。工龄15年以上的工人共19人,其中13人闭目站立试验、单腿站立试验阳性,且普遍有步态异常、轮替动作缓慢的情况出现。此外发现慢性鼻炎17人,占比17%;慢性咽炎13人,占比13%;沙眼19人,占比19%;怀疑这些疾病的出现与油漆生产过程中有害气体对工人的影响息息相关。

2.3.2.2 化验检查

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白细胞减少以及慢性咽炎检出情况明显增高(P< 0.01);贫血症状、慢性结膜炎、慢性鼻炎检出情况明显增高(P< 0.05);此外疾病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接触组全组进行体检,共100人,其中,神经衰弱症侯群检出者38人,检出率38%,对照组全组进行体检,共90人,检出神经衰弱33人,检出率为37.6%,两者无统计学意义差异(X2=0.02,P>0.05);接触组中,共有26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为26%,对照组异常10人,检出率11%,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x2=0.32,P>0.05);B超检查中,接触组检出肝、胆异常34人,检出率为34%,对照组检出17人,检出率为19%,两组差异不明显(x2=0.24,P>0.05);接触组中检出出血现象22人,检出率为22%,对照组检出9人,检出率为10%,两组差异不明显(X

2=0.67,P>0.05);接触组中,血压偏高6人,检出率为6%,对照组血压偏高13人,检出率15%,两组无明显差异(X2=1.44,P>0.05);在血常规检查中,接触组平均WBC约5.8×109/L,平均HB为11.8/L,平均PLT为168×109/L,对照组平均WBC约6.0×109/L,平均HB为11.9G/L,平均PLT为169.5×109/L,统计学意义上,两组无差异。

3 讨论

同类研究已经表明,长期接触低浓度甲苯、二甲苯等物质的情况下,甲醛会对作业者造成健康上的损害,苯及其同系物则会明显使得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减少,在多个接触组中,高血压以及白细胞减少的阳性表现明显较对照组为多。此外,油漆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会引起一系列症状(不良建筑综合症),如眼部不适、精神萎靡、头痛、疲劳、烦躁等,类似感冒。本次调查中,接触组沙眼、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以及记忆力减退、咽喉痛、烦躁、胸闷、全身乏力症状以及神经系统运动平衡失调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虽然对该企业进行的多种化学物质的检测均未超出国家标准,但由以上调查结果可发现,多种低浓度毒物共同作用,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工人健康。这种环境下工人健康情况的具体受影响程度,需要通过更多研究进一步分析论证。

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定期召集工人进行健康课程培训;同时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通过走访、工人举报等方式收集资料,对安全措施及岗前教育不到位的企业,依法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实行不定期抽查制,督促企业增加安全卫生相关设施。企业方应当尽到责任,及早告知工人该职业所存在的风险,并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应对机制;积极对工人进行卫生宣传;为工人配备合适的防护手段,有条件的可在厂区设置澡堂供工人清洁;应按照国家相关卫生规定,每年为工人安排全面体检;此外,还应当尽量寻找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成分,以降低低浓度慢性毒性环境对于工人健康的影响。工人方面,应有自我防范、保护意识,若工厂不提供定期体检,则应尽量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若已确诊职业病,应要求工厂提供相应措施及补偿,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对工厂的生产条件进行督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以促进工作环境的改善。通过三管齐下的方式,真正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将国家具体政策贯彻到实处。

结语

应重视长期低浓度毒性环境下工人的工作状况以及健康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降低日常生产过程中工人受到的影响,将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落实到位,促进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琴,孙玉雷,崔庆华.河南省某油漆工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5,31(1):20-22,28.

[2]李继猛,朱洁,李娟萍.机械制造业油漆工苯接触与健康效应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1,37(5):296-298.

[3]孙少华,石丽,周晓杰.高密市苯系物作业工人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情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5,21(1):41-45.

[4]王晓辉,关宁,贾海波.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低浓度氨、二氧化硫对健康的影响[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2,2(6):18-19 

[5]金泰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3 

[6]段小燕,余善法,杨金龙,等.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甲苯、二甲苯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1):45-47

[7]马淑贞.苯及其同系物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的卫生学调查.职业与

健康杂志,1999,15(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