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中如何实施个体化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10
/ 2

高血压治疗中如何实施个体化策略 ?

张玲

眉山市东坡区通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眉山 620010

  1. 什么是高血压?

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我们称之为血压,这里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而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疾病,它常常伴随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我们常说的高血压一般表现为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的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高血压大都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它主要是由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及家族遗传所引起的。一般我们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是因为测量血压时指标超过了正常值,而且同时伴有头晕、身体乏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

  1. 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急性期治疗

这里的高血压急性期相比于其他的急性期疾病会有所不同,它专门指在某一些特定的诱因作用之下而出现的高血压并发症,即高血压危象。此时的治疗是非常复杂的,要考虑多重因素,以及患者及家属应先了解主要治疗原则,并配合治疗过程。治疗时首先需立即对患者进行降血压措施,而且要有控制地让血压缓缓下降。一般来说针对高血压危象的治疗会考虑对患者进行持续稳定剂量药物的静脉滴注或泵入。

2、一般治疗

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宜的治疗措施,在4周内或12周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若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措施的治疗,患者的血压仍超过目标水平,此时应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3、药物治疗

依据每个个体的身体状况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进行药物治疗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听旁人说哪种药非常见效就自行服药,因为药物对每个人的反应可能是不同的,可能他用的见效非常好,但也可能你用的会起反作用,所以说用药不存在什么绝对的好坏,也没有绝对的有效和快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有效的药。在日常生活中,除常用非处方药物外,我们都应该在正规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充分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服用高血压药物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初期治疗应选用较小有效剂量,再根据需要逐步加至足量。初始的治疗药物可在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中选择。而且医生也会在诊断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各项情况选择针对性的药物,进行个体化治疗。最后,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可以24小时有效地控制血压,同时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调脂治疗

如果高血压患者伴有血脂异常,应要求他们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并积极接受相关的降压治疗以及适度地降脂治疗措施。

5、血糖控制

对日常饮食进行相应的调整,减少糖分的摄入,但如果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或者是容易发生低血糖、病程长、合并症或并发症多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

  1. 高血压治疗中如何实施个体化策略?

高血压发病受诸多因素影响,如遗传,地区等,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也会引起不同形式的高血压,患者在发病时会有不同的表现症状。所以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应该针对性的根据不同的高血压患者的表现特征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并提出治疗策略。

  1.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强度要注意个体化

相关研究表明,在相似治疗方案下治疗的患者其血压控制率可能不同,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人,其血压管理的不同所导致的。故一个良好的血压控制不仅是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更为关键的是有效的血压管理。因为每个人的血压状态以及生命的基本特质不同,同时也跟季节、地域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相关。然后不同类别的人以及不同岗位的人群对药物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大胆地去控制高血压,同时要注意个体的一些特质,服药个体化原则。

  1. 如何将血压达到较理想水平?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的目标血压应是<140/90mmHg。依据相关研究及报刊表明,为更高效的治疗高血压,在治疗过程中要依据该患者现有的危险因素的多少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同时参照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全面考虑综合的考虑血压的治疗策略。从以往的高血压诊断方法来看,最贵的检查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最贵的药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而且根据患者所处阶段的不同,治疗方法也应有所改变。只要他们的血压能达到较理想水平,运用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例如,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况需要实时检测。这时选择在家进行是十分便捷经济的。但是老年人平时在家自行控制血压需要注意几点:第一、定期测量血压,可以在家自备一个量血压的仪器,每天早晚测一次,定期到社区医院测量。第二、坚持用药,控制血压的办法是坚持服用降压药。第三、心情保持开朗,生气时血压容易升高。第四、饮食要低盐低脂,多蔬菜。再比如说,孕期高血压平时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多吃蔬菜水果进行低脂饮食,限制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心态。多观察血压变化。保证充足的睡眠。平时也应该避免情绪波动。

  1. 个体化治疗要重视血压管理的内涵

首先,重视血压监测,全天候的血压控制是血压管理内涵之一。

血压管理的内涵包括了血压达标、综合控制及合理药物治疗诸方面。

无数临床试验均证实全天候的血压控制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基于此,相关研究已确认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作为血压诊断标准之一。上述共识和指南旨在强调血压全程控制应在血压监测下完成。我们更需要认真完善血压诊断方法,筛查高血压且需要良好的血压控制人群。

其次,简单化、优化治疗是高血压治疗的简易途径。

据有关社区统计,高血压患者2年持续治疗的依从性可以降低50%。故患者再进行治疗时不应该有相关病发表现时才进行治疗,因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我们应该在得知患有高血压时,积极的配合治疗,并付诸长期有效的行动。所以说,提高治疗依从性,增加高血压患者治疗的持续性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环节。

最后,选择最合适的治疗目标,提高血压管理的内涵。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要选择最佳治疗目标。各种疾病相关指南为高血压治疗提供了可能的治疗目标。由于血压长期控制不良会导致心、脑血管等大血管事件。而且高血压病发也是由许多复杂的原因相互作用导致的,因此,在治疗高血压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多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1. 结语

随着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患有高血压的人数却越来越多,所以控制并预防高血压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进行高血压治疗时,不应只是针对患者血压的控制,同时有效的血压管理更为关键。而且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其次初期选择小剂量用药,缓慢降低血压;再者定期进行血压监测,重视服用降压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后病情严重者可考虑选择小剂量联合用药,更甚者寻求医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