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新建住宅小区加固后主体结构检测鉴定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某新建住宅小区加固后主体结构检测鉴定分析


杨卓


江苏省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建筑物使用的时间越长,主体结构性能以及安全性将逐渐减弱。因此,为了保证新建住宅小区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时间,许多新建小区对主体结构进行进一步加固。主体结构检测鉴定可以真实反映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介绍了建筑物结构检测的目的与原则,同时以经过加固的某新建小区项目为例,介绍检测方案,并分析检测结果不合格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各个建筑工程整体结构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住宅小区;加固;主体结构;检测鉴定


引言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延长既有结构的使用时长、增加建筑用途,主体结构改造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又以加固最为常见[1]。为了保证加固后的建筑物依旧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业主在加固结束后,应委托专业机构对建筑物主体结构进行检测鉴定。作为检测人员,应结合工程情况明确检验内容,选用合适的检验方式,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有效性,确保建筑物满足相关文件的要求。


一、建筑结构检测的目标与原则

(一)建筑结构检测的目标

建筑检测的关键在于评估建筑物是否安全以及能否正常使用,建筑物检测可以细分为专项检测与整体检测,专项检测重点检测建筑物局部维修以及改造状况。整体检测指对所有构件的检验。检验结果直接反映了建筑物的评级结果,也决定了建筑物的加固方式。就目前而言,建筑物检测工作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检测人员通过观察检测,确认建筑物表面有无裂缝,混凝土构件是否出现露筋的问题[2]。该检测为定性识别,为后续检测奠定基础。之后,检测人员对建筑物开展定量识别,具体检测建筑物整体情况,特别针对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性以及质量予以分析,借助先进设备以及化学实验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开展专业的检验。

建筑结构检测的目的如下:为之后建筑物维修改造设计提供数据参考;为建筑物未来大修供应结构检测技术支持;若是业主需要更改建筑用途,或是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使用条件改变,检测数据可以作为参考;及时补救施工过程留下的隐患;通过检测收集的信息数据,构建与建筑物有关资料以及档案,特别适用于历史性建筑物。

(二)建筑结构检测的原则

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不仅需要开展专项检测,还需要开展整体性检测。检测期间,检测人员需要先和业主进行交流,专业的鉴定人员必须尽可能全面收集建筑的信息数据,然后结合施工单位所用技术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3]。制定期间,检测人员还需要思考建筑物的性质,专业信息设备以及资金是否充足。建筑结构检测期间,必须始终坚持如下原则:

第一,真实性原则。严格遵照业主的要求,始终坚持操作规范与标准,保证所有信息数据真实、详细[4]

第二,统筹性原则。不同类型建筑物的功能有显著差别。开展检测过程中,检验人员必须立足统筹性开展初步调查与研究,然后结合项目实际状况制定检验方案,确保检验工作的合理性以及全面性。

第三,合理性原则。不管采用何种检测方式,在测试方式以及选择样本期间,都需要坚持科学且客观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在数据核算方面,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第四,规范性原则,检测人员应始终明确自身检测范围,针对不在资质范围的检测内容,严禁进行检测。


二、某新建小区加固情况概述

某住宅小区主体结构采用五层砌体结构,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新建住宅小区中地下室主要作为储藏室,一层至五层均为一般住宅用。建筑物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达到7度,基础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地震分组为一组,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等级为丙类,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主体结构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观察许多客厅楼板出现大量裂缝,楼板发生了可肉眼可见的形变。经检验,该新建住宅小区资料完善,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图纸施工。问题楼板全部是客厅楼板,轴线规格为8000mm*6300mm,厚度为170mm,底筋采用10@130,负筋采用12@150,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达到C30,预留试块抗压强度符合相关文件要求。设计单位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检验之后,制定了工程变更计划,客厅楼板加厚30mm,保护层厚度增厚至15mm,混凝土强度设计等级提高至C35,清除原本楼板混凝土之后,分别在上层与下层钢筋中外部添加底筋以及上筋,底筋x,y向全部为16@200,上筋x向与y向全部采用12@150,并通过粘贴碳纤维布的方式完成对楼板四周框梁加固。


三、新建住宅小区加固后主体结构检测方式

(一)检测内容及结果

主体结构检测内容含有结构现状缺陷检验、构件规格偏差抽样检验、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分布抽样检验以及主体结构形变抽样检验等内容。具体检测结果如下所示:

经过现场检验显示该楼梁截面尺寸误差、剪力墙厚度误差以及剪力墙与楼板钢筋间隔距离等各项指标均满足我国相关标准的要求。检测人员开展碳纤维正拉粘结强度模拟实验时,均为混凝土破坏方式,符合我国相关规范的要求,结果为合格。

结构现状缺陷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确认部分楼板构件发生钢筋裸露、蜂窝麻面等问题,1层、3层部分梁构件、碳纤维以及混凝土梁粘结质量不满足要求,部分缺陷面积占比不低于5%。另外,其余构件粘结外观质量较好。现场检验结束后,施工人员修补了楼板中出现缺陷的构件。其中,针对缺陷面积占比不足5%的碳纤维以及混凝土梁粘结区域,通过注浆修补,针对缺陷面积超过5%的区域,采用割除修补的方式,重新粘贴等量纤维复合材料。

随机抽样检查2批次构件混凝土,并评价其尺寸偏差,确认其是否满足实际需要。测量样本总计40个,36个板构件尺寸误差超出要求范围,合格率为10%,与我国相关规范要求不符。超出规范要求的楼板全部是更换的楼板,楼板厚度和要求厚度偏差全部为正偏差,偏差范围在10mm至52mm之内,部分超限偏差范围控制在30mm至40mm之内。

抽样检查楼板钢筋保护侧厚度过程中,检测样本总计7个,测量点共计40个,34个测量点的纵向受力筋保护层厚度超出许可范围,合格率仅为15%,与我国相关规定要求满足90%以上条件不符。所有超出标准的楼板全部为更换后的楼板,楼板钢筋保护层测量位置全部为正偏差,超限的电位保护层层厚处于24mm至40mm之内。

(二)检验结果不合标准的因素分析

就本次检验结果显示,该新建住宅小区建筑物更换的楼板厚度以及楼板钢筋保护层层厚均存在偏厚的问题,结合施工企业反映,依照设计文件需求,拆卸楼板之后存留原楼板钢筋,并分别在原本楼板上层与下层钢筋增加新的楼板钢筋,之后予以支模并浇筑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受到原本钢筋网形变的作用,新添加的钢筋平整度不高,为了避免出现钢筋裸露的问题,需要完全包裹钢筋,因此楼板局部便会出现厚度增加的情况,楼板保护层层厚超过标准同样是因为该原因。现场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在相同楼板中随机挑选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开展厚度测验,计算三个数值的平均值作为楼板最终厚度,2次测验厚度有差异,由此可以证明大部分更换的楼板平整度不佳,但是所检测各个位置楼板厚度最小值不低于200mm;钢筋保护层层厚在随机抽样检查过程中同样存在这一问题,相同楼板之中,局部区域裸露的钢筋数量较多,但是大部分区域保护层厚度较厚。检验人员现场检验情况证明了施工单位的说明。

结合第三方检验单位检验报告显示,目前该建筑工程中楼板厚度以及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误差均已经超过了参考标准。结合我国相关规范文件要求,检验单位应判断其不满足标准,不可验收。然而,该工程中误差超过许可范围的楼板均为更换之后的楼板,且本身属于加固功能,该类型楼板是否会对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无法确定。施工企业联系原设计单位再次开展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更换后的楼板厚度依照240mm予以计算,假定钢筋保护层厚度处于不利情况,设定为40mm。经过原设计单位再次计算显示,楼板厚度增加以及保护层厚度增加,都不会改变整体结构以及构件的承载能力:楼板厚度偏厚使得楼板重量增加,但是经过加厚楼板钢筋与附近框架梁附着的碳纤维具有较大的富余程度,虽然荷载增加,但是并未超过富余程度。另外,施工人员虽然增加了楼板整体厚度,如果依照原地面施工方式可能影响室内高度,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对室内高度的影响,设计单位提出采用局部地暖设计的变更方式,改换为轻薄型管道,保证室内净高度满足实际使用的需求。


结束语

新建住宅竣工之后,业主需要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主体结构检验。作为检验人员,应明确检验的目标与原则,认真检验工程施工质量,特别是针对经过加固或是其他处理的建筑物,认真分析检验结果,讨论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原因,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解决,保证建筑物整体结构的安全性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 阮小林. 既有幕墙检测鉴定亟需标准 访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筑围护系统检测所所长刘盈[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0(2):31-32.

[2] 卢振龙,李云周. 某住宅燃气爆炸后检测鉴定及加固处理[J]. 中国房地产业,2020(11):297.

[3] 曹炳政,李勇生.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鉴定与消能减震加固处理[J]. 施工技术,2019,48(15):15-18.

[4] 高敏. 货运铁路并置T梁结构安全检测及承载能力评定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8):172-174,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