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四联动”特色活动助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幼小衔接“四联动”特色活动助成长

叶子

西安高新区第五十一幼儿园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如何借着《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东风,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参与效能,成为我们家园工作的重心。我园积极与小学建立有效互动的市级幼小衔接共同体,结合本园实际,深入探寻良好的“家—园—校”幼小衔接教育生态系统,构建家园共育桥梁,促进幼小衔接项目的切实开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特色

一、家园联动,共促幼儿进步

首先,树立衔接意识。我们根据大班家长和小学一年级家长反馈的调查问卷结果可知,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小学之间课程内容差异较大,从而产生幼小衔接问题。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幼儿没有提前学习知识,会无法适应小学生活。基于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双减”政策和科学衔接方法。此外,我们组织教师开展问卷反馈信息研讨。参与研讨的教师根据家长反映的共性问题,结合多数幼儿的实际表现,深入剖析幼儿在学龄前需要关注以及被忽略的教育细节,并总结、提炼入学准备的教育教学策略。

其次,家园双向沟通。为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对比幼儿在园情况及在家状况,并针对问题逐一解决。同时,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制作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点滴,促进幼儿持续发展。

最后,开展家园教研。为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我们邀请家长参与了多次园本教研活动,及时梳理了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幼小衔接的计划、安排,帮助家长抓住幼儿成长契机。

二、幼小双向沟通,携手推动发展

我们与仁兆小学通过联合教研,深入了解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师在指导幼儿做好入学准备与入学适应中的问题与困惑,分层跟进指导。此外,我们引导幼儿园、小学的教师将衔接重心放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教育回归生活”上,鼓励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研究衔接的育人模式、课程内容、年段进阶的实践路径,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和研训计划,帮助幼儿顺利度过入学适应期。

为促进幼儿园和小学对双方课程的了解,我们开展了半日活动跟踪与课程观摩活动,同时互赠教材。互相学习后,双方创建了定时、定向、定内容的园本课程教研制度;搭建了学科课程与主题课程双轨并行的课程体系,共促双方落实好零起点教学。

教师之爱学生,当为之计深远。我们制定了幼儿个案追踪案例,结合成长档案,与小学双向沟通,了解幼儿后期发展状况,为促进幼儿长远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三、特色阅读衔接,共享“悦”读时光

我们在与小学双向座谈中发现,小学教师认为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于是我们深入探索阅读新形势,针对幼儿年龄特点做以下准备。

一是创设好书交换站。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将幼儿最喜欢的绘本装进“漂流书包”中,让幼儿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二是开展特色亲子阅读。我们鼓励幼儿与家人分享在园的阅读内容,幼儿根据故事大概情节进行回忆、想象和创编。三是再现阅读内容。我们引导幼儿回忆熟悉的绘本内容,并运用绘画的方式再现阅读内容,在满足阅读需要的同时,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幼小衔接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幼儿、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家长四方联动,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幼小衔接工作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将幼儿的终身学习、后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幼小衔接工作才能有所突破和创新。

四、幼儿园:科学引领

第一,线上线下家长会。

家庭教育助力幼小顺利衔接,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正式入学前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我园每月召开线上园级家长会、线下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班级家长会等多层面家长会,邀请小学校长、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凝聚家、校、园教育合力。

第二,家庭教育领读者。

园校联合成立“家庭教育领读者”团队,定期进行图书领读和分享活动。通过线上研讨学习,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读书群内进行交流分享,给更多的家长带去实用的家庭教育方法,搭建了和谐共育的开放平台。我园筛选了《小魔怪要上学》《小阿力的学校》等激发幼儿上学兴趣和缓解焦虑的绘本,有针对性地缓解了大部分幼儿的消极情绪。

第三,家教微课堂。

园校共同体开发了“养育男孩”“养育女孩”“正面管教”等20余节家庭教育微课程,帮助家长解决家庭中的育儿问题,引导家长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同时,园校联手研发“教子有方”系列微视频课程,采用“线上”学习的方式开展家庭教育培训。

第四,家园主题研讨。

我园组织召开了 “幼小衔接习惯养成主题研讨活动”,邀请小学教师来园给家长进行现场讲座,邀请一年级学生家长回园进行交流,把学生在校的生活录制成视频,与幼儿园家长、幼儿分享。多形式的家园主题活动,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会的效果更加明显。

五、快乐体验

第一,生活化课程——满足需要、贴近生活。

围绕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我园开发“生活自理能力”“入学必备能力”等生活化课程。例如:在“生活自理能力”课程中,大班教师结合自己班级幼儿特点生成不同主题的生活自理能力课程,通过小步递进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整理与任务意识;在家庭中,通过整理书包、书桌、家务等活动,让幼儿延续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实现家园共育。

第二,社会化课程——吸引幼儿、富于挑战。

在此过程中,注重幼儿身心特点,激发幼儿兴趣,形成“我要上学啦”“我的专属毕业季”等社会化园本课程。例如,在“我要上学啦”课程中,师幼通过观看“小学一日生活微视频”、走进小学校园等活动,幼儿畅想心中的小学,萌发上小学的愿望。

六、积极参与

第一,家长调查问卷。

我园通过多方了解,制定科学合理的家长调查问卷,再针对上述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基于幼小衔接中生活准备与社会适应方面课程的探索研究”。这样的普及课程,极大减轻了幼儿和家长的心理焦虑,有助于幼儿轻松、愉快入学。

第二,家庭打卡活动。

我们非常重视家长在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我会做家务好习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快乐21天绘本阅读”等打卡活动,受到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也为幼儿能力的提升和习惯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第三,多元评价反馈。

我们对毕业生进行后续跟踪调查,通过面对面约谈和电话回访的形式获得真实可靠的反馈,见证幼小衔接良好效果;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要求,宣传展示幼小衔接科学理念和做法,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调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前的充分准备。

参考文献

[1]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 陈景凡.  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 2008(11)

[2]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 樊玉莲,樊冬梅,陈琛.  上海教育科研. 2010(05)

[3]我国幼小衔接政策的历史演进与展望[J]. 刘源,张志勇.  教育科学. 2021(01)

[4]日本幼小衔接政策的新动向——以日本2017版《幼儿园教育要领》为蓝本[J]. 任丹萍,赵慧君.  现代教育科学. 2021(04)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下的幼小衔接策略[J]. 方斯.  教师教育论坛. 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