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市场需求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基于市场需求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张伟

大理技师学院 ·培训中心, 云南 大理 671006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各业务领域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因此,各大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希望对提升计算机课程的有效发展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市场需求;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立目的是培育出更多符合市需求的综合性人才,从而为我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校往往更侧重于专业知识与学术研究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在毕业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学校应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教育结构,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脱离了行业的实际需求

各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重点是实用型技能的培训。然而从当前来看,有些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是理论导向而不是实践导向,大多数学校过分依赖学历教育,不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无法适应市场需求,造成求职困难。

(二)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目前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为课堂教学,即由一位教师使用同样的教材和同等的教学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属于“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状态:有的学生觉得课程内容过于浅显,没有听讲的欲望;相反,另一些学生因缺乏基础知识,导致课堂上听不懂,逐渐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均衡有效发展。

(三)学生入学基础的差异

当前,我国大多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对象一般是刚入学的新生,由于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也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有些学生已经对计算计课程有所了解,或者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但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教学环境和教育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性,再加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差别,导致学生间在计算机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发达地区由于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教学设备,一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初步掌握了计算机理论知识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在偏僻的乡村地区,由于滞后的学习环境和陈旧的教学设施,部分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很难参与到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中,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计算机技能低下,因此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很难做到标准化、统一化培训。

  1. 基于市场需求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计算机技术课程的教育目的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如何培育更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专业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大课题。首先,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学校在培养人才的目标上和培养教学改革中,都要贯彻知识和实际技术相结合的原则。传统的教学结构注重以内容为核心,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训,没有将知识水平与能力素质相结合。因此,学校及教师应通过市场需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结合新课程的设计需求,依照严格的标准,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课程内容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在具体教学中,高校要基于市场需求,积极满足时代变化的需求,探索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就业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持。高校是国家培育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战略培训基地,要主动改革自身的教学方法,着力发现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势与弊端,逐步建立适应国家当前需要的计算机科学培养模式。考虑到计算机信息管理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对实践型人员的培训工作密切相连。所以,学校应对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际训练中的学时占比进行合理调节,为互联网技术专业人员创造可靠的教学机制,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与实验机会。其次,高校需要注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共同实施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1. 建立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在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针对传统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形式做出适当的调整,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将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组。例如可以设立培训班和实验班,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科书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计算机技能较高的学生设置在实验班,教师可以适当加强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知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对于基础知识欠佳的学生可以设置培训班,教师侧重教授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同时,学生可以借助多种学习平台接受专业培训,参与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讨论与分享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因此,分班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学的优越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消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此外,由于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师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以确保教学任务能够有效平稳发展,使学生全方位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就业资源的融通

为了更好的满足市场需求,培育出更多社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打造集教学、培训、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模式。首先,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设施及技术帮助,并可以从众多学生中选拔出企业所需的人才。同时,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学生对未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通过让学生参加产品制造和设计的过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拓展实践经验,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发展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为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招聘活动,如人力资源的公开招聘、面向毕业生的专职招聘、院校内部的招聘等等。通过参与招聘活动,学生能够对招聘流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面试的技巧、制作简历的方法等方面具有全面的了解。同时,面试是招聘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面试过程中,学生必须回答由面试官提出的各项专业问题及实际应用策略,通过此流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聘技能及应聘经验,并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与改正,使学生在未来求职过程中拥有更强的优势与竞争力,提升学生在择业与就业中的成功率。

结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牢牢把握市场需求,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变革。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行业提供更多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惠光伦.双创背景下基于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有效性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8(03):117-119+128.

[2]程浩.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7(24):73.

[3]程浩.高职院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及教学改革[J].考试周刊,2017(56):134.

[4]王宇翔.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6(19):20-21.

[5]何贤芳,牟江涛.浅谈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J].新校园(阅读),2016(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