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分析

王洁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水土保持工作队, 陕西延安洛川 727400

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村涝池等储水工程正在不断消失,农村水质环境和自然生态资源受到破坏。本文以关中乡村涝池水生态修复分析为题重点探讨了涝池水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两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后续涝池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涝池;水生态修复;措施

引言

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源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工水体和自然水体的大量消失,再加上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导致不同地区出现旱涝问题,而涝池是农村水生态的核心,兼具了蓄水、防洪等等功能,部分地区的涝池还可以为家畜提供饮水,进行农田灌溉等等,在一些缺少湖泊、地下水的关中地区即解决农村用水问题,又能塑造水体景观,对农村水环境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导致乡村涝池不受重视,水质资源差、部分区域甚至将涝池作为垃圾排放地区,严重影响环境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现阶段,如何做好农村地区涝池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是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环节,总的来讲,水生态修复工作受到国家政府和民众的高度重视。

1涝池的功能作用

1.1雨洪滞蓄与旱涝调节

农村涝池是具有储存雨水功能的,并且还可以进行旱涝调节,解决农村居民用水问题。调查研究发现,道路坡度在5°~6°时,每100㎡的年径流量在6~8m³左右,也就是说,每平方公里的雨水流失量可达到600~800m³,雨水的流失量是非常大的,涝池一般为人工堆砌的圆形、方形储水工具,雨水落入涝池后整个水资源储存量有所上升,并且涝池自身可以与周围的植被和河沟等组成生态系统,减少地表径流。

1.2景观与文化功能

涝池是中国关中农村文化的载体,除了具有蓄水、旱涝调节等实用功能以外还具有文化功能,大多数关中地区所建设的涝池是非常漂亮的,设计整洁、大方,具有关中特色,在兼具实用功能的同时,为农村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具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景观。

2关中乡村涝池水质修复保障构建模式研究

现阶段关中地区农村涝池水质差主要是由于涝池本身作为旧时代产物不受村民重视,养护不足,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将垃圾倒入涝池的行为,严重影响水质环境,后期水生态修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完成:(1)通过蓄水减少地表的径流量,从根源处减少污染物的存在。(2)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净化水质。

2.1补水过滤系统设计

补水过滤系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涝池水质差的问题,这种新生的补水过滤系统一般是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减少固体悬浮物的存在,因此系统实际建设使用过程中需要与植物相结合,目前大多数关中农村地区选择在涝池周围种植草地、灌木等,形成植物过滤,即可以保证水流的平稳流入,又能减少固体颗粒物或者植物残体,水资源质量有所提升。另外,种植草地的行为属于环保行为,也为农村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地质资源环境和农村生态,同时也是特色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

2.2人工湿地技术

研究关中地区涝池分布发现大多数涝池基本在人烟稀少的区域,与居民生活区较远,同时涝池附近种植植物,农民种植庄稼作物,作为天然缓冲带具有人工湿地景观的建设优势,后期可通过人工湿地技术结合场地优势做好原生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为关中农村地区特色文化建设助力。

2.3生态景观浮岛技术

现阶段关中农村地区涝池水生态修复基本是通过物理方式完成的,因此植物修复技术体现了重要作用,生态景观浮岛技术可以将植物修复技术在水体中应用即实现净化水质的发展目标,同时又属于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美观性。

2.4水生植物净化技术

水生植物净化也是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的常用技术之一,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现状选择输氧能力更强,污染吸附能力更加优秀的水生植物,一般建议选用水生美人蕉、菖蒲等,另外建立人工湿地植物生态系统可以兼顾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和美观作用。

2.5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

依靠单纯的植物吸附作用很难真正实现农村涝池水生态修复工作,因此要求技术人员结合关中地区的水质环境特点开发具有成效,低成本的水体净化技术,目前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进化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主要是通过地形差或者微型污水提升泵将水质较差的水资源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分级跌落,在此过程中完成新鲜氧气置换,整个过程高效快捷而且符合能源节约理念。

3关中乡村涝池景观构建模式研究

3.1关中乡村涝池景观构建方法

3.1.1提取景观要素,把握地域特征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关中地区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由于气候条件,地势地貌,植被特征等都有显著特点,实际景观建设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充分了解关中文化特点,把握地域特征,结合实际提取要素,实现以涝池为基础的景观构建。具体建设首先要重视实用功能设计,涝池根本的功能是储水,蓄水和旱涝调节,景观建设要在现代审美需求的基础上重视实用性。其次,进行本土风貌的了解、分析,遵循基本的自然发展规律。

3.1.2尊重自然肌理,保留乡土记忆

现代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促使人们审美理念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景观设计受到群众欢迎,但是关中地区涝池水生态景观建设必须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保留关中地区的文化发展特色,具体如下:(1)涝池水生态修复和景观修建都应该遵循自然资源节约准则,在场地具有原有优势的情况下不购入外部材料,减少土地消耗和外部资源消耗,同时保留原有条件也是保留乡土记忆,为建设更具有关中特色的涝池景观提供帮助。(2)低成本经营。景观建设不能本末倒置,做好水生态修复和涝池景观设计是为关中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无论是建设还是经营都应摒弃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尽量使用简单易得的材料,注重材料的重复利用,在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降低生产建设成本。

3.2关中乡村涝池景观构建的内容体系

具体的涝池景观建设内容体系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空间和元素。首先在宏观上要分清主次,以水体景观建设为主,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分层次进行设计。其次是微观元素,做好景观的设计、铺设。

3.2.1宏观空间构建层面模式分析

宏观层面建设以水体景观为主,重视水资源生态保护,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保留特色的原有生态环境;人工景观建设主要是为农村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场所,包括栈道、平台等等,这些位置的建设也应该根据实际生活需求尽量选用自然资源进行建设。

3.2.2微观元素层面模式分析

(1)微观层面做好以自然,大方为主题,充分考虑关中农村地区质朴热情的特质,因地制宜进行铺装活动。(2)植物设计包括水生和陆生植物两个区域,水生植物要选择吸附能力更好的植物,卢迪植物选择适应性更强的植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涝池是我国关中地区常见的蓄水工程,在农村用水方面提供极大帮助,但是近些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乡村涝池水质环境不断恶化,水生态修复工作迫在眉睫,本文重点分析涝池功能、水生态修复技术、景观构建模式等内容,为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苏媛,高小宝,张锐,等.关中地区农村典型涝池水体污染物特征及其水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20,40(1):256-261,268.

[2]时晓东.礼泉县东塬村涝池水生态修复整治工程设计分析[J].陕西水利,2021(11):152-153.

[3]耿乃立.北方干旱区恢复完善农村涝池一举多得[J].中国水利,2017(14):40-42.DOI:10.3969/j.issn.1000-1123.2017.14.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