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2

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与实践 

王绪阳

山东隆源矿业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肥城 271600

摘要: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多因素、多环节、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据调查,煤矿事故频发的概率约为78%。因此,有必要及时了解煤矿生产过程中机电管理的误区,认真探索,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提高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确保煤矿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创新;实践 

1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不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的理论前提。我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制度制定不完善。首先,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早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起步较晚,电子机械化的应用范围起初并不广泛。因此,虽然其应用领域相对扩大,但发展还不够充分,这使得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不够高,管理层对其重视不够,这也成为系统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管理体系的制定没有做到实时性。

1.2 缺乏严格的监督

监督不仅是确保机电管理体系正确实施的保证,也是纠正和管理问题的机会。但是,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的检查人员相对缺乏,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监督重视不够。煤矿机电设备需要专业人员操作,责任心强。缺乏严格的监督,会使工作人员无法操作煤矿的机电设备,无法检测到工作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导致使用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导致安全管理失误。此外,缺乏责任心和全方位综合监管也会忽视煤矿机电安全问题。

1.3 无视法规和非法生产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规定是在探索煤矿机电设备使用情况的探索工作中得到的总结和理解,但违反规定的员工总是会有的。最普遍的现象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下,为了增加煤矿经济产量,导致超负荷运行和使用,违反自身生产能力,只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安全问题,无视有关规定,进行非法生产、运输,为煤矿机电安全管理埋下隐患,容易引发事故,危及生命安全。

1.4 煤矿机电设备结构落后

无论哪种设备具有一定的保质期,都容易受到气候、地质环境等因素的破坏,因此在运输和使用中都无法得到安全保障。地下地质环境潮湿,设备更新不及时。一段时间后,设备会出现老化问题,影响正常使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体制不能优化升级,导致结构落后,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需要。

2提升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2.1建立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制度

在明确我国煤矿机电安全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后,管理者要针对问题开展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的科学性。建立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是做好相关工作的必要条件。管理者应意识到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明确体系的建立应适应自身的发展,分析自身在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一定的管理策略。相关制度建立后,应根据管理制度明确各单位在设备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使相关制度能有效约束管理者、使用者和维修人员,从而提高系统在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

2.2注重引进先进人才,加强教育培训,促进员工安全素质的提高

作为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要正确认识人才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重视先进人才的引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煤矿企业应提高员工工资,以吸引更多愿意在煤矿企业发展的人才。同时,煤矿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防止优秀人才流失。煤矿企业也要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重视职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是要结合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机电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促进他们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二是要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不仅要从法律法规、行政命令等方面对职工进行约束,还要通过安全例会、安全标志、警句、安全教育、安全讲座等方式规范职工行为。每月、每季度、每年进行一次,通过典型事例进行宣讲,使“让我安全”的观念转变为“我想安全”,增强自律意识。具体来说,每月应举办一次机电安全管理研讨会。安全管理领导、机电技术人员、机电班组长参加,共同讨论分析煤矿机电相关技术问题和问题,然后对机电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的相关培训,使所有煤矿机电工作人员都能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确保机电系统的顺利安全运行。此外,每月召开煤矿工作现场交流会,积极学习其他单位优秀的安全管理经验,加强交流,促进基层煤矿机电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要注重安全技能教育培训的实效性,避免培训的形式化和形式化。同时,要重视培训考核,实现教考分离,将技术素质与相关激励政策挂钩,促进员工自学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第四,煤矿企业可以与地方高校合作,结合企业实际需要培养人才,定期组织企业实习,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3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加强技术培训是提高机电设备安全管理质量的基础。煤矿单位在明确专业技术重要性后,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相关工作质量。在技术培训中,本单位应根据岗位职责明确员工需要掌握的技术,以便对员工进行分类,进行有效的技术培训。为了考核相关人员对技术的掌握程度,激发相关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在采矿工作中定期举办技能竞赛,对排名靠前的人员给予经济奖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调安全,逐步树立机电设备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4按标准加强设备管理和维护

设备进入采矿现场后,管理人员应收集设备的各种数据,根据相关数据建立设备档案,并记录设备的使用和状态。此外,应根据相关数据确定设备的维护计划,以确保相关工作得到规划。加强设备管理后,管理人员应按照相关标准加强维护工作,设备出现问题时不进行维护工作,以减少因病工作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此外,在日常采矿工作中,要求操作员观察其负责的设备,以便在发现问题时及时进行维护。

2.5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

为了提高安全性,确保采矿工作效率,相关管理人员应积极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有效提高采矿效率。在使用新设备、新技术的过程中,要积极加强煤矿综合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确保实现使用机械设备节约人力的目的,优质机电设备也可以减少使用中出现质量问题的现象,确保设备使用安全,减少对人员安全的影响,帮助煤矿单位加强自身建设。

2.6 建立健全设备信息管理体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煤矿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信息技术在机电设备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管理人员在使用信息系统的过程中,应对设备的购置、使用、维护等信息进行登记,建立信息档案。当相关人员需要设备信息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效率。此外,维修工作完成后,维修人员应记录设备维修的具体信息,以丰富管理信息,为安全管理提供一定的信息依据。

结束语

在我国煤矿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煤矿行业过于注重提高煤矿工作质量,不认识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在机电设备老化的情况下,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进行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使用机电设备的风险。此外,由于煤矿单位的忽视,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降低了机电设备的安全性,人员安全受到极大威胁。针对这些问题,管理者应建立完善的机电安全管理体系,提高机电工程人员素质,加强技术培训,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注意设备使用中的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浅谈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韩帅. 机电信息. 2016(27)

[2]浅析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张豪,张长友. 山东煤炭科技. 2015(12)

[3]新时期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的发展与创新研究[J]. 丁百东,都波,陈永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