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9
/ 3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

高学民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政治格局,中华民族作为各个民族群体的共同归宿首先是精神上的归宿。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多元一体格局的文化和精神依托,是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如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系统性且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构筑 思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目标追求,也是当前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的方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包含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凝聚升华。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构建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中国各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为此,在2021年8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这个精神家园所反映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在人类的社会中,人们生活的世界一般划分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为我们提供必备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则靠精神世界为其创造必备的精神文化条件。一般来说,精神家园指人的情感寄托、精神支柱和心灵归宿,是人们对生活意义、生存价值和生命归宿的一种精神和文化上的认同。对我们个人来讲,精神家园就是其精神世界与心灵的归宿。对一个民族而言,则是一个民族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寄托和精神归宿,包含了一个民族所特有的传统、习惯、风俗、精神、心理、情感等方面要素。

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并为中华民族各地域、各层次成员所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系。具体而言,精神家园的核心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并通过其特定的社会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价值信念和心理的总和。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能够被该民族的绝大多数成员所理解和信奉,为本民族成员广泛认同,共同拥有,是这个民族认同和归属的本源所在。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整个中华民族共同依托、共同传承、共同弘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念的总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所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个精神家园所反映的是中华儿女在长期共同生活、共同奋斗和共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精神气质、情感态度等凝聚而成的民族精神合力。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各民族团结统一、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进步的纽带。加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团结统一,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它是历史性和现实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连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现实实践精神和未来理想追求,通过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使之成为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稳定性和发展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而且还体现着中华民族精神动态发展的生机活力。三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广泛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鼓励广大炎黄子孙拥有广泛性精神追求,培养最广泛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拥有先进性精神追求,特别是鼓励人们培养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在中华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主导作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代表的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民族精神合力。

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思考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条件,是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必然要求,是民族团结的更高境界和更高追求,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1、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核心领导力量,我们建设的精神家园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和符合中国特色。中国最大的国情和特色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我们的国情,更是我们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因此,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立足这样的国情,发挥这个特色和优势。同时,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题中应有之义,这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政治保障。

  2、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们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和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这一制度保障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必须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以增强对社会主义认同为内在动力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在各民族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纽带,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核。现阶段就是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要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中,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

4、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主干,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精神、文化认同的活水之源、文化之基。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就要求各民族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动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5、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两个共同”,不断夯实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贫困的物质基础上是无法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实现各民族的现代化,让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过上好日子。如果没有实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在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这就要求我们的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才能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才能形成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6、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根植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建设好这个精神工程必须要有法制保驾护航。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在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又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更是实现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要有法治作为基本保障、引领和规范。

  7、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是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沟通、借鉴的主要媒介。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语言通了心灵才能相通,精神才能共享。2000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成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广使用的重要法制保障。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有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增进各民族文化的彼此传播与相互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各民族对“五个认同”的强化,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凝聚民族共识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然,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不是要取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依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

   8、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全覆盖无死角的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工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覆盖就是让民族团结教育覆盖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全面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文化体系,使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机关、学校、社区(村落)、军营、家庭、宗教场所、书刊、网络等,使维护民族团结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为。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保证中华民族始终保持凝聚力的文化基础。涵盖了众多学科和领域,这就要求我们的精神家园的建设,必须重视整体体系的构建,强调多学科的参与和全方位的渗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一个有效的建设体系必须主旨清晰、承接面坚实、能够形成真正的着力点和驱动力。一方面,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增强各族干部群众识别大是大非、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思想渗透的能力,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抓好爱国主义教育这一课,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在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祖国下一代的心田生根发芽。同时提出要“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总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要我们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识到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重要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强大的精神纽带就一定能把中华各族儿女紧紧团结起来,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大力量。

[参考文献]

  1.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党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