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幼儿园小班生活活动中师幼互动分析

赖春晖

深圳市龙华区华贝尔幼儿园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幼儿园小班群体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相对于大龄幼儿而言,小班的幼儿具有管束难度大、理解力低、可塑性强等特点,也因此,小班的幼儿作为一张“空白的纸”,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行为品格的形成,幼师与幼儿之间展开平等、和谐、友爱得到互动与交流,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人格和正面的三观,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儿童。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生活;师幼互动


“幼有善育”幼儿教育理念强调幼教要“共创、共享、共长”,幼儿和幼师的成长要能够同步、同时进行,帮助幼儿与幼师建立起有效的互动,是幼儿教育得到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与教师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受教师的影响也是充分的,只有给予儿童、发现儿童,才能从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真正提高师幼互动的实效性。

一、完善师幼互动评价体系

长久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作为“总指挥”,对幼儿拥有绝对的指挥权和安排权,幼儿往往不具有自主活动和管理的权利,这种教育观念与“幼有善育”中尊重儿童、看见儿童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应该引起当代幼儿教师的注意。

教师将幼儿视为“被动”学习和照顾的对象,本身就是对幼儿主观能动性忽视的一种做法,要做到“看见儿童”,就要不断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体系,不仅要将培训常态化、规范化,更要与评价体系相结合。例如综合教师自评、互评、幼儿评价、家长与园所评价等方式的评价体系,让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从评价体系建立的角度看待师幼互动,要充分尊重幼儿对互动教育方式的反馈,例如问询幼儿“认为一日活动里哪个环节最混乱呢?”有的幼儿认为吃饭的时候最混乱,有的则认为放学的时候混乱,教师要详细询问幼儿想法的缘由,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放低姿态向幼儿“请教”,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对自身的“自主感”和“成就感”,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单纯的“服从者”。

对于儿童中心理念的学习和儿童主体地位的树立,园所可以组织教师就深圳市鹏城论坛“看见儿童”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学习,对其中的“完整的认识幼儿教育,给幼儿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儿童”教育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就如何培养“完整的幼儿”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探讨师幼互动对幼儿实践能力和核心素养培养有哪些启示等等,帮助教师逐渐建立起完备而专业的教育理念体系,并做到充分的教学实践。

二、充分利用生活活动进行互动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于小班幼儿有言,生活教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实用性,教师在教学互动中与幼儿展开的互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就要从生活活动中渗透有效互动,关注个体参与活动的表现,充分利用生活元素增加与幼儿互动的频次、丰富互动形式,从而与幼儿建立起更加积极、和谐的社交关系。

就以午餐为例,一般教师都会要求幼儿不要说话,安静就餐,但对于喜欢说话、活泼好动的小班幼儿来说,想要吃饭时交流的冲动是很强的,一味地压制他们对食物的体验交流,不仅会剥夺幼儿随时迸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会消磨幼儿宝贵的社交机会,因此教师只需要要求幼儿“不能在嘴里有食物的时候说话”,但可以在嘴里没有食物的时候简单交流一下食物的味道,不可以玩闹或大笑,让幼儿分享美食的快乐、交流就餐的感受,在增进对彼此了解的同时,也学着表达自己的感受,提高口语交流能力,还能营造和谐的就餐氛围,促进幼儿的食欲。

三、积极情感与爱意表达教育

俗话说,一个人只有学会爱自己才能学会爱他人,如果一个人连爱都不懂得,又如何让他明白感恩、无私与高尚呢?教师如何能够在生活活动中融入“爱意”,教会幼儿懂得爱自己、爱他人、表达爱、感受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积极的情感交流

积极的鼓励永远好于消极的打击,对于大人如此,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更甚,“看见儿童”强调教师与幼儿的沟通与共同成长,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和面貌来应对幼儿,幼儿才会报以同样积极的回应。比如幼儿顽皮地一再做出“弄撒水壶”、“明知故问”、“尝试危险”等行为,教师在制止的时候要注重方式方法,当幼儿不断尝试将水壶弄撒 ,最终将水洒了一地的时候,教师是严厉地批评幼儿,并当着全班幼儿的面要求该幼儿收拾干净,还是蹲下身子,拿来拖布跟幼儿一起收拾干净,并告诉幼儿弄洒了水的严重后果?肯定后者一定比前者更有教育意义,幼儿从善意的指正中获得成长,从消极的打击中收获的只能是自卑和难过,可见只有积极的情感交流才能让幼儿与教师建立起更加健康的互动。

(二)父母爱意的延续

幼儿对爱的最初理解都是源自于“爸爸”和“妈妈”,因此从“妈妈”的角色定位上来诠释“爱”更能引起幼儿的共鸣,提升“关爱感”,比如在一日活动中融入“在幼儿园,教师就是妈妈”的说法,教师在上厕所、吃饭、穿衣、洗手、扎鞭子等环节充分发挥“妈妈”的角色优势,用温柔的呵护和充满爱意的拥抱向幼儿传递最为直接的爱的教育,能够唤起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和信任,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和情感认知力。

“看见儿童”强调,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真正了解幼儿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想做什么,随时面带微笑,习惯拥抱牵手,以积极阳光的面貌和心态来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避免任何先入为主的做法,也不要将自身的消极情绪传递给幼儿,做到真正地将幼儿看做自己的幼儿,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从有效的观察中获得与幼儿互动的正确指导。

(三)教师分工明确

教师与幼儿的数量上本身就是一对多的,而要做到对个体的有效观察和互动,就必然会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而如何能够保证有效的互动,防止教师因为过度疲劳而消极应对幼儿的要求和教育,就成为当下幼儿教育的重点关注问题之一。

教师要根据个人的特质和擅长领域进行合理、细致的分工,并默契地进行配合和交流,例如安排本身生过宝宝的教师作为主导教师,承担观察幼儿、带领幼儿,主动回应幼儿要求的教师,安排几个较为年轻活泼的教师分别承担照顾幼儿、唱歌跳舞和维持环境纪律等职能,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主管教师有了更多的精力去细致观察每一位幼儿,并将个人总结出的幼儿特性及时地与其他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其他负责细节工作的教师也能够在教育中收获幼儿丰富的反馈,提升自身对幼儿的喜爱和了解程度,提升对幼儿的工作能力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一名好的教师,是幼儿一生的财富,因此作为幼儿人生启蒙的第一名引导者,小班的幼儿教师要心怀爱意,以师者大爱来呵护幼儿的成长。因此良好品性的培养,离不开幼师对“爱”的诠释和教育,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以爱为帆,以责为基,“看见儿童”,坚守初心,让幼儿能够在积极的鼓励中勇敢成长,放飞梦想。

参考文献

顾晓清.“失语”的幼儿——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话语权的回归[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12):45-48.

邵立新.师幼互动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157-158.

苟继霞.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J].新课程,2021(5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