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8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周佳琪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文萃小学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高效的学习模式已不再是片面地模仿,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跟随时代的变化 创新教学理念,借助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教学方向;教学模式

数学教育不能把学生大脑束缚在课堂上,需要加强学生整体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抽象思维的培养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对知识的探索思考,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授课方式缺少变化。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合理规划教学进程,利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积极改进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有意愿主动学习,主动去探寻数学海洋的奥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方向

当前不少学校的数学教学只看重考试成绩,轻视教学过程,学生只能单一地进行演算和背诵公式, 学习效率不高。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教育需要的是思考,而不是复制,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小学数学教学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学习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周边事物的分析和观察能力。 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题目的解答、 方程式的运算、公式的应用对逻辑思维能力都是一种 锻炼。 小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结合有关内容的教 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 简单问题的判断、推理,逐步形成有条理、有根据的思 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由此可见,培 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可以将小学数学与日常 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数学的应用模式,加深学生对学 过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对于小学数学加减法 公式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超市采购。教师 给学生规定好购物的费用,通过购物的数量、价格等 数字的计算来锻炼学生的公式使用能力。同时,对 物品的选择和规划也强化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用。 小学数学将日常生活与教材相结合,为学生带来了 更生动、更真实的数学课程。教师通过课堂设计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材知识更立体化、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当代教学的方向应当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学习找到快乐,把学习变成自身一种良好的习惯,进而形成优秀的文化素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 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不拘泥于书本和教材中的固有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成不变的背诵和演算只能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把学生的头脑和思路完全束缚在一个范围之内,无法让学生完全掌握数学科目的深度和精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前做好课堂准备,强化学生的审题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 学会多角度思考、揣摩课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抽象思维;把握好课堂节奏,避免学生分散学习注意力。同时,教师要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难度适宜的数学问题,带领学生在数学世界中畅所欲言,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形成。

(一)加强生活化教学课堂的设计

教师应当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深入思考,提前设计好教学思路,准备好需要的道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授课的效率。同时,教师应重点设计好教学的语言,教学内容尽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的同时,有力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教材上的知识。还应尽可能地开发全新的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生活用品。如跳绳、毽子等学生 常用物品的统计,日常生活用品的计算和应用,学生 身高、距离的测量,这些身边的事物往往能帮助学生 更快地理解数学教学中的公式和应用。对图形的接触,也有利于学生未来对几何科学的学习。

(二)分组合作教学

教师在设计数学课程时应注重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的方向去努力。小学数学教学可以采取多层次、分阶段进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分组分队的方式进行竞赛式教学。如何创新数学教学,开拓出更多教学方式,是每一位授课 教师都应该认真思考的。某资深数学教师曾经给我 讲过他的教学案例,他在设计课程时将教学课程一分为三,由浅到深,要求学生们采用分组闯关比赛的方式,计算准确的可以进入下一关,错误的学生就会被淘 汰,然后选出哪一组完成全部关卡的速度最快。这样做既可以丰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们产生好奇心,从而 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专注于数学课堂,同时也可以通过不同关卡题目的比对,引导学生们开拓自己的思维,加深学生们对数学解答过程的印象, 巩固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合信息技术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计算学习的目标,抓住课堂的核心和重点,因为所有的教学 活动和授课准备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教师应当充分掌握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方法,与教材相 结合,为学生们提供新颖的数学课堂。比如图形教学,我在某小学数学公开课上看到,教师提前准备好教学素材,利用信息技术来演示长城、大桥、水立方等指向性较强的、贴合教材的图形建筑物。小学生 正处在思维的活跃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有意愿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片。教师通过对图片的讲解,提前设计好引导的语言,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建筑的外观上,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素材所包含的图形。立体化的教学能把学生的思维从理论知识引导到实际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

三、结语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 地引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理论知识与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让学生通 过数学科目的学习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施玲 . 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素养的培养. 福建基 础教育研究,2020(06).

[2]钱怡洁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 养. 小学时代(奥妙),2020(06).

[3]王黎军.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读本,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