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

谢松

(石河子纤维检验所,新疆石河子 832000)


摘要:在花样繁多的纺织品生产活动开展中,棉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除此之外棉花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棉花中的异性纤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丝,这类纤维的存在会使棉花的整体质量大幅度下降,是棉花中的杂质成分。在这样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对棉花异性纤维的实际含量进行检测便有了突出意义。为此本文以棉花异性纤维主要来源为切入点,对影响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在文章最后对棉花异性纤维检测技术进行了细致探讨。希望通过本文可以为棉花质量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棉花;异性纤维;含量;监测技术

引言:

所谓的异性纤维实际上指的是夹杂在棉花中的化学纤维、丝、麻、毛发、塑料绳等非本色棉花杂质。这些异性纤维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物理特性在棉花加工活动实际开展中很难采取有效方式对这些成分进行高效去除。此外在棉花梳理活动开展中,由于这些成分的本身与棉花极为相似因此这些成分会被梳理为更细的纤维,进而导致棉花原材料出现瑕疵。使得棉花在后续纺织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由于异性纤维的存在而导致其强度不足出现断头等不良情况。除此之外,在对布料进行染色的过程当中,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导致染色出现不均匀、色斑等情况使得棉花纺织品的美观度大大下降。不但会对其销售造成不良影响,而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利润产生破坏。

1棉花异性纤维的主要来源

棉花在生产以及后续制备的过程当中之所以会产生异性纤维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的:第一,在对棉花进行采摘以及销售的过程当中,如果生产棉花的农民利用化纤编制的袋子对棉花进行盛装装,并且使用塑料绳等材料对带口进行封口活动的话。那么在后续对棉花进行收集整理时就会被这些物质感染;第二,在棉花收集完毕并且将其进行晾晒操作时,如果未曾对地面上的一些杂质进行细致清理便进行晾晒也会导致棉花当中混入一些杂质;第三,在加工时如果喂料工人并未对棉花进行详细挑捡也会导致杂质混入到成品当中使得加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由此不难发现,要想全面提高棉花纺织品的实际质量,保障棉花的使用效果。就需要采取必要的检测手段对等待加工的棉花进行合理检测,以分批次的手法准确测量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含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清除,全面提高棉花整体加工程度。

2影响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指标主要因素

2.1人为因素

当前异性纤维检测活动开展时,一些棉花加工企业需要通过人眼的方式来识别棉花中存在的异性纤维。但是人眼在经过长时间观看之后,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有效识别出异性纤维。此外当光照不合理时人眼的观察力将会下降。人眼对于一些类似于棉花的异性纤维很难有效识别。根据相关调查发现,人眼对棉纤维颜色参与差异小于5%的异性纤维很难在实际观察中对其进行识别。

2.2取样不合理导致监测指标偏差

在对棉花异性纤维含量指标进行监测时,由于一些棉花加工厂家规模极为庞大,因此每天需要对大量的棉花进行加工。单纯的依靠人工的方式对其进行检测,难免会使检测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这时为了提高检测数据,往往会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整批棉花的实际质量。但是在实际抽样中,监测人员往往会使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样品的选举。这种方式虽然效率较高,但是有时选取的样品往往无法代表整体棉花的质量进而导致最终监测结果准确性偏低。

3棉花异性纤维检测技术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针对棉花异性纤维含量并未有相应的量化指标以及相关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保障棉花异性纤维检测工作开展质量,可以通过遵循一定的监测规定来使监测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在取样活动开展时,为了保障样品代表性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取样:第一,在加工时对同一籽棉大垛以及同一天、同一生产线中的棉包进行取样时,应当按照每10包随机抽取2千克样本,并对同一生产线全天各类样本进行检测加工的汇总,判断该批棉花的异性纤维含量;第二,在棉花交易活动开展中,对批量交易的棉花进行异性纤维检测工作中具体的检测手法可以由双方协定协商探讨。在取样时可将各切割样品根据层平均分为两份,并且与另外一个切割样品中对应面包内测一半合并作为样品。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保障棉花样品形状及尺寸,使其尽可能的维持在原始的状态当中,并且对样品中的异性纤维含量进行有效的鉴定活动。

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棉花产业在各项任务开展的过程当中,异性纤维清理机械的实际应用性能变得越来越好。很多棉花厂家耗费大量资金购入异性纤维分拣设备,并将其应用于棉花生产当中。根据大量调查发现未经过棉花异性纤维清理的无论是手采棉还是机采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混入人畜的毛发、残膜等异性纤维。而在使用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机后籽棉中的残膜、异性纤维以及其他类型的杂质都被有效的清理出来,使加工皮棉的等级大大提高。由此不难发现在棉花异性纤维处理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大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机的应用力度可以全面保障异性纤维的清除效率,提高异性纤维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4结束语

综合文章上面描述不难发现,要想使棉花加工质量得到全面保障。相关部门就应当加大引导力度,让棉花加工企业在收购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进一步加大对“混等混级”的管理力度,对籽棉中异性纤维进行有效监测。在注重整体及科学性的前提下全面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进而从源头上杜绝异性纤维。

参考文献:

[1]刘冰欣.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探讨[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06):80-81.

[2]张秀芳.棉花纤维品质和异性纤维含量检验技术研究[J].检验检疫学刊,2019,29(04):94-95.

[3]本刊编辑部.《棉花细绒棉》新标准系列问答 异性纤维8问[J].中国纤检,2007(10):15-16.

[4]唐淑荣,褚平,侯爱玲,孟俊婷,冯翠萍. 我国棉花检验体制改革进展及相关标准的修订[C]//.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2007:110-113.

[5].仪器化公证检验棉花异性纤维检验技术规范(试行)[J].中国纤检,2005(11):7.

[6]毕井泉.认真总结试点经验 全面推进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棉花加工,2005(04):4-8.

[7].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议在京召开[J].中国纤检,2005(08):7-13+23.

[8]孟雅丽.“三丝”多与少 数字来说话——棉花异性纤维检验技术规范试行中[J].中国纺织,2005(08):72-73.

作者简介:谢松(1980-11-07),男,汉族,新疆石河子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棉花检验与纺织品检测和行政执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