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7
/ 2

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

陈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中心幼儿园 311258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们第一次离开父母家庭的关爱进入到集体中进行学习生活,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将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践行于孩童们的学习生活中。帮助幼儿们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实践技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也有助于幼儿与其他同学们一起和谐相处。本文试总结幼儿园劳动教育中对幼儿劳动观念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劳动观念;劳动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减少对幼儿们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业要求,要充分尊重幼儿们的成长规律,帮助幼儿逐步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生活技能和核心素养。劳动教育就是一种可以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幼儿们了解现实生活中各类劳动者的工作流程,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还可以让幼儿们通过亲身参与劳动提高实践技能水平,促进幼儿们健康成长。

  1. 幼儿园教育的现状

在目前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对幼儿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首先是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许多家长只是负责对幼儿们进行接送工作,或者只是照顾了幼儿的生活起居,而没有对幼儿的教育过程发挥正面作用。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是教育幼儿的良好场所,无论是进行文化知识教育还是品德素质教育,教师都要引导幼儿家长一起帮助幼儿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然后是目前的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趋势非常明显,教师、家长过多地关注幼儿们在各种练习中的成绩表现,幼儿也会将在幼儿园的学习重点放在提升自我的成绩分数上,这样功利化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们的核心素养。最后是教师对幼儿并没有予以相应的自主学习权利,幼儿们虽然年纪还小,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教师在进行教育过程要减少空洞的说教式教学,要通过模拟示范、以身作则和引导幼儿们进行实践操作的方式来践行素质教育[1]

  1. 在幼儿园推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原则

在幼儿园推行劳动教育可以在这些年纪还小的幼儿们心中播撒下一颗“劳动最光荣”的

价值种子,开展劳动教育并不意味着让幼儿们参与大量的劳动活动,而是指让幼儿们通过各种丰富多样的形式学习劳动实践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最后让幼儿们养成自觉积极参加劳动的好习惯。同时,劳动教育也可以让幼儿们通过集体参与劳动培养劳动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幼儿们在与其他幼儿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也可以逐步培养集体精神。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劳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们以一种寓教于乐地形式践行劳动教育。要有效地推行劳动教育,起到培养幼儿劳动教育观念的教学作用,教师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首先是要对幼儿们开展个体化、长期性的劳动价值观念教育,对于一些经常帮助家长完成家务劳动、已经具备一定劳动技能基础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在班级内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向其他的小伙伴示范如何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通过参与劳动表现自我、建立自信;而对于一些很少或者从未参加劳动的幼儿,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是最光荣的一种实践活动这一正确价值观上。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尊重幼儿们的自主学习权利,给予幼儿们充分的选择权利,而不是以完成任务式的心态将劳动工作摊派在幼儿们身上,这样容易引发幼儿们对劳动活动和劳动教育的反感情绪。最后是教师要积极关注幼儿们的身心状态,要让幼儿充分享受到参与劳动活动的快乐和满足,要避免幼儿们在参与劳动时出现身体损伤和心理负担。教师要通过让幼儿们参与劳动实践将理论知识和劳动实践相互结合,提升学习效率。

  1. 幼儿园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劳动观念的应用策略

  1. 推行职业劳动教育

幼儿们正是热衷于观察的年纪,无论是幼儿园内的教师、工作人员,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他们观察的对象。教师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天性,在幼儿园内推行职业劳动教育,让幼儿们了解不同劳动者的工作流程,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幼儿们接触最多的职业工作者便是教师,教师可以让幼儿们开展“模拟教师”劳动教育活动,让幼儿们通过模拟教师一天在幼儿园中的劳动流程来培养劳动实践技能。幼儿们可以以轮流的形式担任班级内的“小教师”,担任教师的幼儿在这一天需要领导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完成各项班级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幼儿们井然有序地完成一天的教学、用餐及其他活动。让幼儿们亲身体验教师的劳动流程,可以让幼儿们在培养劳动观念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教师工作的辛苦,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更加积极配合教师。除了让幼儿们学习教师的劳动教育流程,教师还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们了解其他职业工作者的劳动流程。例如当天还没亮时环卫工人就已经在大街上开始清扫工作,幼儿们天天经过的路口总有交警负责完成交通指挥。通过推行职业劳动教育可以有效地提升幼儿们对劳动教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

  1. 建立家校合一的劳动教育体系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组织小朋友们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幼儿家长在家庭中发挥言传身教作用,让幼儿们潜移默化地向父母学习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让幼儿参与到家庭的各项家庭劳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们理解父母平时工作的劳累辛苦,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构建,另外还可以让幼儿们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家庭主人翁精神。对于不同年龄和劳动技能基础的幼儿,家长可以让他们参加不同难易程度的家务劳动,践行劳动教育理念。例如对于相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家长可以通过与幼儿们一起观看各种动画、视频,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形式学习劳动技能,还可以让他们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如自己完成洗漱工作、整理自己的文具用品;而对于一些有劳动基础的幼儿,家长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到附近的社区中完成清洁扫除和垃圾回收等劳动工作,让幼儿们通过参与劳动收获技能的成长和愉悦心情。

  1. 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幼儿们初步熟悉一些常见的基础劳动技能操作,如整理自己的书桌、参与教室和园区的清扫劳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培养幼儿们的劳动观念。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们在园区内开展“劳动运动会”,让幼儿们通过合作小组和模拟劳动的形式培养劳动技能。如教师可以创建幼儿们熟悉的生活劳动场景:农田需要清水进行灌溉,因为缺乏相应的设备条件,幼儿们只能以轮流搬运的形式将水桶送至目的地。让幼儿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搬运水桶,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好地将水桶搬运至目的地。幼儿们面对这样的趣味劳动活动时,都非常踊跃。幼儿们在参与这样的劳动游戏的过程中既理解了劳动者们平日的艰辛,培养了劳动价值观念,又锻炼了自我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3]。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们开展“我的劳动记忆”演讲、征文比赛,让幼儿们互相分享彼此参与劳动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

结束语:在幼儿园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们以集体的形式参与各种劳动活动,不断培养自我的劳动实践技能和劳动价值观念,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推行要求的素质教育、快乐成长理念。教师要尊重幼儿们的自主学习权利,帮助幼儿们从模仿、重复教师教导的劳动操作转变为自觉在生活实践中积极参与各类劳动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推行职业劳动教育、开展家校合一的劳动教育体系和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策略来推行幼儿园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晶晶.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探究[J].教育观察,2021,10(20):11-13.

[2]唐丽颖.浅谈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124.

[3]郭姗.从“自发”到“自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20(2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