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体位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对其预后的促进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2

俯卧体位在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对其预后的促进作用探讨

吴小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830054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重症肺炎护理中采取俯卧体位对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呼吸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卧位先进行中心分层,在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研究组应用俯卧体位,对照组应用仰卧体位。对两组临床效果作比较。结果:研究组咳嗽、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多维度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俯卧位体位下患儿PaCo2、 RR指标改善程度优于仰卧位下,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俯卧位体位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利于改善肺通气指标,可推广。

【关键词】俯卧位;小儿;肺炎;肺换气;呼吸困难

小儿肺炎发病率在小儿科长期处于高位,考虑到小儿机体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善,若未开展及时治疗,较易发展成重症肺炎,严重时甚至威胁小儿生命[1]。目前临床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该病主要采用机械通气辅助提升肺部换气指标,能够促进预后。但该方式易造成患儿肺泡及气道过度扩张的问题,损害小儿肺组织。相关学者研究显示,在俯卧位通气下,较仰卧位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更短。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笔者特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8例展开研究,数据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资料

选择2020年6月-2021年6月就诊本院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依照护理时卧位不同分设对照组(n=44),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2-10岁,均值(6.22±2.75)岁;研究组(n=44),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3-9岁,均值(6.23±2.86)岁。两组对象资料数据比较无意义(P>0.05),提示可于后文行统计学分析。纳入条件:临床确诊;精神、认知功能正常;剔除器官衰竭、肺部发畸形、视听障碍及未满足手术开展指征的。

    1. 方法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44例对照组患儿仰卧位通气治疗。

1.2.2 研究组 给予44例研究组患儿俯卧位通气治疗。具体方式如下:(1)机械通气前准备:通气前30min,停止鼻饲,向患儿家属做俯卧位通气宣教,征得其同意后,即可对患儿行头高足低式俯卧位调整。若患儿表现出不适反应,可能存在脱管风险时,需对其上半身制动干预,避免出现主动拔管的问题。操作前叩背干预,并防止对机体其他部位造成损伤。在插管后需要对患者基础生命指征做详细调研,如血氧饱和度、24h无创动脉血压等,针对血氧饱和度水平较低的患儿,可适当提升吸氧浓度,从而对机械通气参数有效调节,避免出现通气过量、通气不足潮气量不足及通气频率不足等影响预后的问题;(2)通气时管路干预:准确测量通气管路与患儿门牙之间的距离,保证翻身时呼吸道仍通畅,减少导管脱落、扭曲等问题发生,降低气体交换障碍发生频率;(3)吸痰干预: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理念,选取小儿适合的吸痰管吸痰(通常吸痰管路直径≤气道导管50%),操作时轻柔利落,避免单次吸痰时间过长。

    1.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共包含三项评估指标,咳嗽、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2)肺换气指标:统计治疗前后两组PaCo2及 RR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评析

借助PEMS 3.2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准α=0.05。

  1. 结果

2.1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研究组咳嗽、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多维度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表1为详情。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6298199f93c0d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d

组别

例数

咳嗽

低氧血症

呼吸困难

研究组

44

2.61±0.24

1.70±0.24

2.40±0.22

对照组

44

3.23±0.30

2.38±0.52

3.50±0.35

t


10.187

7.876

17.650

P


0.000

0.000

0.000

2.2 肺换气指标比较

结果显示,治疗后俯卧位体位下患儿PaCo2、 RR指标改善程度优于仰卧位下,数据比较有意义(

P<0.05)。表2为详情。

表2 两组肺换气指标比较(6298199f93c0d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RR(min/次)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研究组

44

51.62±2.37

42.12±2.75

25.64±4.31

18.80±3.09

对照组

44

52.73±4.60

50.70±4.52

25.83±4.37

21.62±3.55

t


1.423

10.757

0.205

3.975

P


0.158

0.000

0.838

0.000

  1.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变化快,早期干预行机械同期干预能降低呼吸肌耗氧量,进而使肺组织充分扩张,可利于肺泡通换气功能改善[2]。本研究中将俯卧位通气方式应用于本研究中,数据显示,研究组咳嗽、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多维度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后俯卧位体位下患儿PaCo2、 RR指标改善程度优于仰卧位下,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分析原因如下:对照组所应用仰卧位通气方式,将影响肺部组织距离背部的直线距离,心肺组织气管将直接挤压肺部,易降低肺组织膨胀效率[3]。而在俯卧位体位下效果则完全相反,由于减少了内脏对肺组织的挤压,进而能够增加肺部扩张效率,减低肺部扩张量[4]。特别是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措施后,俯卧位下机体胸膜腔能在重力的影响下,均匀地扩张背侧肺泡及腹侧肺泡,机体内萎缩的肺泡可在重力作用下扩张,肺部气体重新分配,借助机械通气手段,治疗过程中气体将有效分流,进入到各级支气管中,利于改善各级肺换气指标,利于临床症状早期转归[5]。此外,俯卧位下患儿的膈肌移动情况不同,小儿与成人的呼吸方式不同,小儿呼吸肌发育差,故主要靠膈肌呼吸,当膈肌下降时,肺部容积将增大,若在无机体内脏挤压的条件下,俯卧位下膈肌后部运动不受到腹内容物流静脉血压力的影响,呼吸后内脏所获得的扩张效果更为显著,可利于改善血氧和指标,调节呼吸频率至正常水平[6]

综上,针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采用俯卧位体位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利于改善肺通气指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巧如,梁世山. 俯卧位通气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及对肺动态顺应性的改善作用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4):522-523.

[2] 李怀玉,王永明. 俯卧位通气治疗小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80例效果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9,42(1):29-31.

[3] 柏振江,徐仑,封其华,等. 俯卧位通气在小儿肺炎肺不张中的应用[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0(1):108-111.

[4] 王超平,赵勇,王昀,等. 俯卧位肺复张对重症肺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0(3):347-353.

[5] 刘丽萍,苏然. 改良俯卧位排痰法在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1):3917-3920.

[6] 王涛,徐前程,秦雪梅,等. 高流量氧疗联合俯卧位治疗4例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经验总结[J].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0,27(2):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