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2
/ 3

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周叶

广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随州, 432700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替加环素治疗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予以替加环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部分清除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替加环素应用于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替加环素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安全性;感染控制


重症监护室(ICU)收治患者的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是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发人群[1]。多重耐药菌感染是院内感染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多重耐药菌是指具有多重耐药性的病原菌。此类病原菌同时对三种以上不同类别的抗生素耐药[2]。研究发现,多重耐药菌一般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与临床上抗生素滥用有关。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可筛选出耐药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难题和挑战。一旦鉴定出多重耐药菌,有些抗生素具有抗菌活性,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为患者选用合适的敏感药物,进行规范足疗程的治疗[3]。替加环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多种病原菌具有抗菌活性[4]。本研究选取2021年我院ICU收治的发生多种耐药菌感染的5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采取不同的药物治疗措施,分析将替加环素应用于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50例危重患者。本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情危重。2)符合临床诊断多重耐药菌感染相关标准[5]。3)病例资料齐全、完整。4)不存在精神障碍,可与人正常沟通。5)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免疫功能低下严重。2)生命体征不稳定。3)对使用药物不耐受或存在过敏反应。将研究对象平均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6-71岁,平均年龄(62.31±4.15)岁;病情2-5 d,平均病程(3.12±0.21)d。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6-70岁,平均年龄(63.05±4.01)岁;病情2-6 d,平均病程(3.12±0.71)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相比,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经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药物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法:取3 g药物,加入100 mL、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用药2-3次。对观察组予以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法:取3 g药物,加入100 mL、浓度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隔8-12 h用药1次。替加环素用法:初始剂量100 mg。自第二次开始,每日用药2次,每次用药50 mg。每50 mg药物采用1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两组治疗时间均为5-14 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所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3)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未恢复正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涉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包括发热、肺部啰音。实验室指标为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细菌清除包括完全清除、部分清除。完全清除率=完全清除例数/总例数×100%。部分清除率=部分清除例数/总例数×100%。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CRP水平属于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以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

对照组(n=25)

15

5

5

80.00

观察组(n=25)

18

5

2

92.00

X2

--

--

--

11.495

P值

--

--

--

0.021

2.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CRP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及血清CRP水平对比(x±s)

组别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d)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

血清CRP水平

对照组(n=25)

5.21±1.01

6.21±0.98

12.31±1.24

观察组(n=25)

3.01±0.01

3.14±0.87

6.54±1.04

t值

10.891

11.713

17.826

P值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细菌清除情况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细菌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分别为80.00%、16.00%,对照组细菌完全清除率、部分清除率分别为60.00%、24.00%。两组细菌完全清除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细菌部分清除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清除情况对比[例(%)]

组别

完全清除率

部分清除率

对照组(n=25)

15(60.00)

6(24.00)

观察组(n=25)

20(80.00)

4(16.00)

X2

12.381

0.500

P值

0.012

0.48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治疗期间,对照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00%,观察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头晕头痛(例)


恶心呕吐(例)


皮疹(例)

总发生率(%)

对照组(n=25)

3

2

4

36.00

观察组(n=25)

1

1

1

12.00

X2

--

--

--

3.947

P值

--

--

--

0.047

3 讨论

研究发现,ICU收治患者以重症居多,多数患者免疫力低下,治疗操作易侵入性操作居多[6]。院内感染是ICU收治重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在院内感染中,多重耐药菌感染较为严重。多重耐药菌是指某种病原微生物对三类或三类以上抗生素同时出现耐药的情况[7]。出现多重耐药菌是细菌变异及临床滥用抗生素的后果。研究发现,若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可打破患者肠道内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增加感染风险。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重患者予以治疗,难度大,需隔离治疗。

替加环素对临床常见病原菌(其中包括多重耐药菌)的抗菌活性均较高,属于甘氨酰四环素类抗生素[8],由米诺环素发展而成,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IAI等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广为应用。研究发现,采用替加环素后,患者体内可形成阳离子-四环素复合物,并将此复合物主动转运到细胞质中,对病原菌蛋白质合成予以抑制,灭菌活性。替加环素的覆盖菌株较多,包括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G+球菌、G-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的肠杆菌属、鲍曼不动杆菌等。替加环素的作用机制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较为相似[9],其作用途径:与细菌30S核糖体结合,对转移RNA的进入起到阻断作用,防止肽链合成,对细菌蛋白质合成起到最终阻断作用[10]。在替加环素用药安全性方面,过去几年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替加环素不存在致畸性。然而,据报道,在大鼠和狗的动物实验证实,使用替加环素后,实验动物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均有所减少,骨髓细胞异常降低、胎儿骨骼发育异常。目前研究发现,胃肠道症状是替加环素治疗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据调查,年龄18-50岁的成年患者中,发生恶心、呕吐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不良反应患者占比较多[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细菌清除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证实,将替加环素应用于危重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白斌.分析替加环素辅助治疗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7,14(4):81-82.

[2]刘国华.替加环素辅助治疗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临床效果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61):159,161.

[3]卢晓航,雷震,张艳丽.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7):52-53.

[4]钟雪,冯婉玉.替加环素单药与联合方案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8(2):127-134.

[5]孙丹,焦红梅,李子芊,周颖,李雪迎,付志方.替加环素注射剂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老年危重症患者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14):1291-1294.

[6]刘英丽,李派,刘剑波.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6(11):1993-1994.

[7]徐康,邵华,于锋,詹莹.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重症肺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6(8):577-583.

[8]高金丹,方强,苏群.替加环素治疗多重或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疗效评价[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5(8):621-625.

[9]徐金平,莫丽娟,文萍,陈刚,王大平.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4):2743-2746.

[10]郭主声,梁思远,林偲思,朱学海,张丽.300株鲍曼不动杆菌琼脂稀释法与纸片扩散法药敏检测结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2):2281-2283,2350.

[11]杨林.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60例腹腔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7):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