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1
/ 3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群英 土旦拉加

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西藏拉萨 850000

摘要 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各代建筑作品中精湛技艺和智慧的体现,值得纪念和借鉴。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在闪耀的光芒中逐渐被摧毁,有些建筑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保护和修复。本文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分析

引言

文物古建筑传达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生动的体现。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我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独特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因此确保我国古代建筑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因此,保护和修缮我国的文物古建筑是当务之急。

一、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内容

1、“本体”保护

文物古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这是保护的核心内容。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具体内容包括古物古迹的布局、立体造型、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总的来说,历代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建筑体系,又体现了地域民族信仰以及地域特色,从而保持了文物古建筑的原创性。必须按照现行的古迹保护原则进行维修和搬迁,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原貌”。此外,现在的文物古建筑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现代文物建筑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具有艺术和技术价值,有必要恢复建筑本身的原始状态,重现其繁荣历史的精髓。

2、文物古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保存

在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时,必须为古建筑的不同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这些古建筑风格必须与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相适应。一般来说,材料、结构以及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建筑材料有五种类型:木、石、砖、瓦和灰。其中,木材以及石材是天然建筑材料,砖、瓦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制成,灰是介于两者之间。木材是旧建筑日常维护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由于大量木材的严重短缺,原有的木材无法保证旧建筑的维护质量。此外,古代历史建筑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木结构作为古建筑的基本形式,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古代大师的技术水平和资质。随着社会发展的加快,,建筑的结构形式越来越多,直接决定建筑形式的最先进的建筑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多,降低了古建筑的科研价值。

3、保持原有的建筑工艺

为了更有效地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完整性,除了保护建筑材料、结构和建筑物外,还必须确保传统建筑技术和工艺的质量。总的来说,确保与原有建筑有关的材料、技术和工艺是古代文物古建筑修复和保证其修复质量的重要原则。如果传统的修葺方法不能解决现时的修葺问题,则现有的与保护有关的修葺技术可用于加固文物所在的古建筑,因此,新的建筑材料和工序必须经过初步测试,以确保保护和维修的准确性。此外,现代技术的应用可以解决传统技术无法解决的古建筑修复和保护问题。不过,这并不表示可以取代传统科技,亦不表示有需要弥补差距,提高文物保育的质素。

、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原则

1、原汁原味

“修旧如旧”,是目前所有文化遗产建筑必须遵守的一项重要修复原则,也是保存和修复古建筑的首要目标,是所有古建筑的出发点。大部分文物古建筑都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需观察它们的美丽,文物古建筑重建必须确保原有的历史古迹和资料“长寿”,不容许大规模的重建或拆卸。古建筑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建筑资源,是各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体现了社会生产实践在被破坏时代的发展,是不可能得到回报的。因此,文物古建筑的重建,应以原创性为原则,同时亦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损毁程度,进行全面的维修。此外,由于原作中的古代建筑反映了我国辉煌的建筑文化,因此必须努力保持和保证其真实性,保持其原创性。

2、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维护

文物古建筑需要特别注重体现风水思想的布局,风水作为一个重要思想,总结建筑经验和地球生态知识以及哲学和公共概念,在中国建筑中无处不在。然而,现代的修复技术逐渐削弱了风水观念,甚至把它当作迷信抛弃了。在风水的认识上,必须保证文化思想的认同,在修复的过程中,运用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是不可完全否定的。否则,不可能取得初步修复的结果。因此,有关人员在维修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应更有效地运用先人的意念,例如风水,尊重文物古建筑维修的原则,以达致初步维修的效果。

3、尊重民族和地方特色

古今建筑都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在维修文物古建筑时,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地域特色和技能。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人的建筑风格和独特性各不相同,中国建筑具有特殊的地域性。因此,有关人士在修复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本地建筑物的地理特色,并提高其维修质量。

三、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存在的问题

1、公众保护意识薄弱

公众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意识一直缺乏。我国人口数量比较多,由于知识、文化水平、意识之间存在差异,人的素质也是不一样的。古建筑和文化资产保护意识已成为社会公众的意识,脆弱性已成为古建筑文物修缮保护单位面临的问题。总体而言,公众保护意识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公众对政府主管部门实施的古物古迹保护措施不感兴趣。中国许多城市每年都开展各种保护文化财产的活动。这些宣传的活动目的是唤起人们对保护历史遗迹的兴趣和意识。然而,由于这些运动,公众很少参与这些运动。然而,由于反应相对有限,许多文物保护和公共关系活动最终被中断,收效甚微。其次,对古建筑文物的破坏逐年增加。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观念的转变,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旅游吸引力。事实上,文化旅游从本质上提高了对古建筑的理解,并充分揭示了古建筑文物的教育价值。然而,伴随着这个机会,一些开发商以及经营者积极开发和破坏古物和古迹,所有这些现象表明,公众的保护意识很低。因此,为了保护古建筑和文物,必须关注公众意识差的问题。

2、古建筑和文化财产的保护方法相对落后

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目前保护建筑文化财产的方法并不理想。一些古老和受损的建筑,如道路、一些文物、景观等,必须进行充分的恢复和保护,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的修缮方法与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原始目的和规定不符。许多在修复和保护过程中受损的古建筑都改变了外观,而不是“原貌”。这是保护考古遗址的理想方式,需要受到鼓励。

3、文物古建筑的完整性被破坏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许多城市呈现出许多地区差异,如新旧城市、复杂的城市结构、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等。尽管其中一些已经存在,但由于缺乏保护和维护的科学依据,已经失去了作为历史遗迹的原有吸引力。

四、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措施分析

1、做好相应的保护宣传,提升公众保护意识

文物古建筑是我们整个社会宝贵的历史记忆和宝贵财富,需要全社会共同保护。为提高全体公民的保护意识,首先,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要切实宣传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办法,让公众了解文物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存在情况。二是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新闻媒体对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宣传,通过提高认识,增加对文物古建筑的兴趣。通过信息技术,公众可以了解文物古建筑的价值,了解幕后故事,诱导和激发公众的保护意识,调动对文物古建筑的兴趣,建设积极向上的文物古建筑保护氛围。最后,负责人要到有文物古建筑的地方履行职责,向游客详细讲解文物古建筑保护的注意事项,并以此为基础,营造良好的旅游观景。

2、倡导科学的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方法

文物古建筑的修缮,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进行修缮,所以在修缮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定的规划。首先,需要全球意识,在文物古建筑修缮之前,对文物古建筑进行全面调查,了解损坏的程度和位置,确定损坏部分的材料,使用原材料越多越好。了解后,制定完整的维修计划。其次,文物古建筑提倡由内而外的工作,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文物古迹的影响。最后,文物古建筑的修缮符合适用原则。也就是说,在修缮文物古建筑的过程中,没有必要使用尖端技术。文物古建筑的修缮,要看文化财产本身的具体情况,适合人工修缮,但科技手段增加了破坏程度。

3、编写科学的保护方法

修复和保护文物古建筑需要科学合理的选择修复方法。因此,在文物古建筑的实物修复和保护过程中,有关的文物保护当局必须研究保护文物的科学有效方法。具体有:一是有关文物管理部门要在坚持“以旧修旧”观念的同时,更新传统观念,以便在不改变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的情况下永久保存和保护。第二,文物古建筑管理必须进行全球性及有系统的规划,以保存历史及发展古物古迹和古建筑。第二,要充分发挥文物古建筑的价值,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4、确保修缮资金有效投入

政府、集体、个人以及BT是文物古建筑修缮的主要资源来源,形成了政府投资、集体投资、私人投资、BT融资等相关的旧楼重建投资渠道;一是旧楼维修的日常开支,属于村民的,由村民负担。如果维修费用高,乡村负担不起,可以申请政府特别资助。第二,维修费用较低。在一些小型及旧型楼宇,个人资金可用于维修及保护旧型楼宇。旧楼的维修费用可透过更换及分租方式支付。因此,所有旧楼都需要融资和维修,可透过BT支付。通过农村社区、个人、发展公司和文化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提供资金,以便获得重建资金。有关的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及机构,需要结合文物古建筑邻近地区的环境评估及发展计划,制订分阶段保护及重建文物古建筑的措施。对于有营运价值的文物古建筑,必须成立适当的管理委员会。为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合理发展和管理,必须清楚明确文物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责任,建立适当的诱因,以确保文物古建筑日常巡查的成效,以及提供政府的整改和技术指引。

5、古建筑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结合文物古建筑有关的资料,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文物古建筑的视觉资讯管理系统,对文物古建筑实施动态控制,了解文物古建筑的居住环境。在建立信息系统时,还应建立适当的历史、业务和文化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旧建筑材料的有效供应和保护。此外,加强对古建筑文化技术的科学研究,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修复古建筑,保护、保存和发展古建筑,保存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6、墙面修缮与节能措施

由于受历史保护的建筑物维护时间不长,外墙通常会经常开裂和泄漏。同时,由于现有的保温技术不好,许多防护设施缺乏保温性能。因此,在外墙的修复中,隔热是通过安装隔热层来实现的。外墙不能覆盖保温层,以保护建筑物的原有外观,而只能覆盖塑料板。此外,需要结合建筑物天花板的铺设情况,需要喷涂阻燃拒水发泡聚氨酯,并用挤塑板粘贴,形成比较好的封闭空间。

7、古建筑加固

一般来说,古建筑修缮从三个方面进行加固工作:一是通过加固桩来达到减量化的目的,使古建筑周围的土壤密度满足实际应用要求,使地基承载能力更强,使用更可靠。建筑物的接触跌落,使整个建筑物更加稳定。二是把土填好,一些古建筑周围有洞穴,同时土壤中的有机物会在建筑地基的长期使用中造成一系列问题。工作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土方填土设计,确定开挖深度和开挖范围,施工时尽量远离房屋楼梯,及时修缮沉降。同时,还应注意提前预防土层问题。三是合理安装挡土墙,尽可能保护地基,防止整个地基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各种慢性变形,最终影响建筑物的整体使用,防止其造成建筑物的沉降. 将是基本的。施工人员在注意整栋老建筑的结构问题的同时,要尽可能地修缮古建筑。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地震和其他各种地质灾害导致许多古建筑的倒塌和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发生了变化。在进行古建筑修缮时,要注意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古建筑安全。如前所述,传统工艺对古建筑的维护非常有意义,但同时考虑到一些现有结构的缺陷,相关技术人员应合理应用新技术解决古建筑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新技术与传统技术尽可能合理的结合,修缮古建筑的裂缝等问题,保障建筑的安全,对有质量问题的部分材料及时修缮和适当更换,确保所有材料完好恢复纹理规格尽可能。

8、提高古建筑遗迹修缮技术水平和质量

因为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主要是恢复和加强古建筑的色彩、外观和结构。需要结合古建筑遗迹的历史特点,提高文物修缮的技术水平。一是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要通过现场检查,确定文物古建筑受损的规模和原因,制定目标修缮方案。二是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3D建模还原古建筑的结构和色彩,参考大量史料,走访相关专家,优化完善古建筑文化财产修缮方案。

9、实现古建筑文化财产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调统一

在古建筑遗迹的保护、修缮和管理过程中,要从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古建筑遗迹的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和谐统一。首先,有关部门和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守保护优先原则,对可开发利用的文物古建筑,必须提供围护、防护罩等保护设施。严格规定游客可以参观的区域,并设立专人看管,制止游客的粗鲁行为。二是要求城管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共同建立古建筑文化财产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古建筑文化财产检查、修缮登记、文物档案和损坏情况汇总报告,完善古建筑遗产保护、修缮和管理体系。

10、着力培养古建筑文化财产保护修缮人才

提高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管理水平,关键是培养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人才。首先,在知识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学校可以在学校开设相关文化财产保护与修缮专业,同时利用教育资源补充教育资源,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获取资源,不断完善古建筑文物,专业的、享有盛誉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可以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和修缮提供更多的科学指导。其次,在古建筑、文物保护人员方面,文物保护部要发挥主要作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相关人员要兼具建筑学和历史学的综合科学和信息技术知识。最后,对于文物古建筑修缮队,文物保护部门要会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培养对高素质的施工队伍进行培养,做好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充分了解文物古建筑修缮的特殊性,通过定期组织建筑人员学习传统的建筑技术和工艺,为古建筑遗迹的保护和修缮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古建筑遗迹的修缮与保护是一个需要广泛而复杂的程序的过程,关系到所有古建筑遗迹的修缮与保护成败的细节很多。广大行业同仁提高专业技能,齐心协力,成功做做好对古建筑文物的推广、修缮以及保护,并进行有效地落实,让珍贵的古建筑文物能够进行保护。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彰显着独特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高豫宛.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及加固措施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2):203-204.

[2]李爱群,周坤朋,王崇臣,解琳琳.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修复加固技术分析与展望[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9(01):195-206.

[3]翟永亮.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9):118-119.

[4]马建飞.浅谈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7):96-97.

[5]雷鸣鸿.探析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