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一例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效果

李杰 王粉菊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650032

膝关节置换术为临床常见手术方案。随医疗科技发展,机器人辅助治疗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可将传统手术经验转化为数字化手术规划,对患者进行精确测量并制定个性哈治疗方案,以提升手术治疗精确性及安全性,减少患者手术创伤,促进其术后功能恢复[1]。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手术室在对1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机器人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尽管此种手术创伤性较低,但术后仍需辅以有效护理干预,以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本次对我院1例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

患者杨XX,女,58岁,左侧膝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2个月入院;入院诊断:左膝骨性关节炎,2型糖尿病;于8月16日入院,做好术前准备后,组建“机器人”手术配合小组,于8月18日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机器人辅助下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完成精准测量,并制定个性化力线矫正方案,手术1h完成。

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1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2/86mmHg,空腹血糖9.3mmol/L;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楚;心前区无隆起,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外形正常,腹部柔软,胆囊、肝脾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脊柱生理弯曲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双足背搏动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X线、CT检查:左膝骨性关节炎。

入院诊断:左膝骨性关节炎;2型糖尿病。

2护理干预

2.1生命体征监测

遵医嘱用药治疗;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血糖、血压、心率等),复查患者凝血功能、血沉、肾功能、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等;关注患者切口水肿、出血等情况,若敷料湿润、边缘翘起则及时更换。

2.2认知水平低

①与患者一对一交谈,了解其对机器人辅助治疗、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案认知情况,并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指导,包括利用视频资料、手术中视频照片展开健康教育指导,并介绍术后饮食、康复运动等术后康复护理内容重要性;宣教期间关注其面部表情,若存在疑惑情绪,则对疑惑之处重点讲解;②与患者家属同步健康宣教,叮嘱其增加对患者日常护理监督、支持。

护理评价: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评估,评分为8分,效果良好;护理依从性明显提升。

2.3应激情绪

①与患者一对一交谈,了解其不良情绪来源,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包括列举成功案例、讲解情绪状态与术后康复之间关系、强调机器人辅助治疗专业性等,以阻断其负性情绪来源;②指导患者舒适体位,叮嘱其舒缓肌肉、情绪放松,使其生理松弛,缓解术后焦虑情绪。

护理评价:患者出院前对其进行SAS量表调查,评分为45分,焦虑情绪显著改善。

2.4膝关节运动障碍

①术后6h~1d:对患者进行下肢按摩,以加速血液循环,避免髌骨周围粘连;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按摩患者肱四头肌,并嘱患者主动踝泵运动,避免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②术后2d:鼓励患者主动下肢活动锻炼,包括抬腿、屈膝运动,运动强度以患者实际耐受度为宜;应用下肢康复器帮助完成床上下肢被动屈膝训练,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角度,若训练期间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受,则适当缩短训练时间,并予以镇痛药物干预;③术后3~4d:帮助患者下地负重站立,若无明显不适感,则搀扶其床边缓慢行走,并结合其实际耐受情况逐渐延长床边活动时间;④术后5d~2周:指导患者床上主动锻炼,锻炼内容以屈膝训练、肌肉锻炼,并增加患者室内行走距离、延长训练时间,以促进其膝关节功能恢复;⑤院外运动指导:叮嘱患者避免膝关节过度负重,保持院外运动质量,包括应用弹力带实施抗阻运动、有氧运动,以持续性改善其膝关节功能。

护理评价:术后15d对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价,以膝关节功能(HSS)量表评价,评分为52分。

2.5术后疼痛

①肢体按摩:对患侧小腿、大腿部位热敷、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流状态,缓解其疼痛感受;②指导患者舒适体位,深呼吸后全身放松,以缓解其生理不适感;③病房内播放轻音乐,主动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疼痛注意力。

护理评价:术后3d患者VAS评分为3分,VA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下降。

2.6饮食依从性下降

①结合患者营养水平、食物喜好等,完成饮食准备;术后6~8h,指导患者饮用少量温水,无明显异常时,指导患者进食少量流质饮食,饮食以清淡、高膳食纤维食物为主,并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术后2d过渡至正常饮食,以营养均衡、高膳食纤维、高蛋白食物为主;②院外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院外饮食均衡,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③饮食依从性:对患者讲解保持饮食依从性重要性,叮嘱家属保持饮食一致性,以提升其饮食依从性。

护理评价:护理后患者饮食量显著提升

3讨论

随近年来医疗科技发展,手术治疗更强调精准性、微创性。与常规手术方案相比,应用机器人辅助治疗可提升患者术前评估精准性,可将传统手术经验,转化为数字化手术规划,更够更快满足临床对医疗资源高效利用及精准医疗的迫切需求,减少患者术后开髓定位相关损伤,可最大程度上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满足精准手术治疗、提升手术质量。尽管此种术式手术创伤显著降低,但膝关节置换术仍存在明显手术创伤,出现术后明显疼痛感受,增加其应激情绪;同时因机器人辅助治疗属新型治疗方案,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怀疑治疗效果相关焦虑情绪,影响其康复依从性,因此对术后护理要求较高[2]

本次研究中,患者存在护理依从性下降、存在焦虑情绪、明显疼痛感受、饮食依从性下降等情况,因此在对其护理干预中,以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管理等护理为主要护理内容,其中通过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术后康复建立良好心理基础;加强疼痛护理,可减少其疼痛相关不良情绪,并通过积极饮食护理,为其术后康复提供良好生理基础;在此基础上实施膝关节康复护理,可提升患者膝关节康复护理效率,促进其膝关节功能康复;而随其膝关节功能恢复,可减少其膝关节功能障碍相关不良情绪,可进一步提升其术后康复依从性,满足其康复需求[3-4]

参考文献

[1]周海英, 张丽丽, 陈金娇,等. 多学科协作下加速康复外科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2, 38(03):192-197.

[1]朱倩兰, 金佳, 宋宏晖,等. 早期下床开始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18):1701-1703.

[1]张筱娴, 李爽, 王焕军,等. 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疼痛管理的护理[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 34(1):61.

[1]尹淑珍. 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 21(7):1236-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