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抑郁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1
/ 2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抑郁症的影响

王媛媛 贺琳琳 韩娟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明确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3月到2021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试验,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选入心理组和普通组,各46例;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SAS、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前,心理组和普通组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心理组和普通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心理组比普通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普通组相比较,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胃炎;抑郁

由于现在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导致患慢性胃炎的人越来越多,该病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一旦患病后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影响。并且,改变病程很长,很难治愈,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越来越重,这对病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该给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促使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次就主要针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抑郁症的影响进行探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3月到2021年1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92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试验,根据入院顺序将其选入心理组和普通组,各46例;心理组年龄在23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41.39±4.15)岁,男27例,女19例,病程0.7年至8.7年,平均(3.61±1.05)年;普通组年龄在24岁到66岁,平均年龄为(41.25±4.27)岁,男25例,女21例,病程0.5年至9.2年,平均(3.21±1.13)年。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均知情并且签署同意书;依从性高。排除标准:病例资料不完整;无意识、不能正常交流、精神疾病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中途退出者。两组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 方法

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包含健康宣教、用药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心理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包含:①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以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给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多鼓励患者,并且给予帮助支持,指导其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好心态,也可以给患者讲解心理疾病和胃炎关系的相关案例,让患者了解情绪对治疗疾病的重要性[1]。②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状况对其进行语言或者行为干预,例如在检查和复查时,咨询患者“您觉得胃痛好些了吗?还会常常胃疼吗?”等对患者进行暗示,促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然后通过开放性询问方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例如“您这只是浅表性胃炎并不会恶化,并且因为您发现早、诊断早,积极治疗很快便可以恢复。”或者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鼓励患者倾诉出平时遇到的不如意的事情,然后适当的对其进行疏导,促使患者可以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一些不良事件,调整好心态,积极的生活[2]。③情绪管理:可以值得患者做一些有利于改善心情的活动,例如定期参加户外运动,但是运动量不能过大,并且在餐后30min运动,时间保持在30min左右,也可以看比较有趣的书、电视、听音乐等,帮助改善情绪。

    1. 观察指标

  1. SAS、SDS评分: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SAS评分在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超过70分表示重度焦虑;SDS评分在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超过73分表示重度抑郁。

  2. 护理满意度:用医院自制的调查表邀请患者打分。最高100分,60分以下表示不满意,60-85分表示满意,超过85分表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利用软件SPSS25.0处理,计量、计数资料用`x±s、(n,%)表示,差异性对应t、c2检验;依据:P<0.05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

实施护理前,心理组和普通组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心理组和普通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心理组比普通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SAS、SDS评分对比(`x±s,分 )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心理组

46

65.35±7.07

31.13±3.41

68.47±7.33

32.22±4.51

普通组

46

65.26±7.14

42.23±5.15

68.14±7.05

43.04±5.36

t

/

0.060

12.188

0.220

10.476

P

/

0.951

0.000

0.826

0.000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和普通组相比较,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n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心理组

46

31(67.39)

14(30.43)

1(2.17)

45(97.82)

普通组

46

19(41.30)

19(41.30)

8(17.39)

38(82.60)

c2

/

/

/

/

6.035

P

/

/

/

/

0.014

3讨论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诱发的胃黏膜慢性炎症,该病具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等特征,由于病情长期不愈导致病情集中,进而癌变,导致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使患者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3]。慢性胃炎是一种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临床症状不光包含腹痛和消化道反应,也会伴有抑郁、焦虑、失眠等反应,因此,需要给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帮助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效果[4]

以往临床中常给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但是该护理模式比较被动化,主要是根据流程给患者进行指导,但是根据实践发现,其护理效果并不佳,因此,临床还需要对护理措施进行改进,致力于给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本次严重给慢性胃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前,心理组和普通组的SAS、SD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心理组和普通组SAS、SDS评分均有所下降,但心理组比普通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和普通组相比较,心理组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很显著。通过给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情绪管理几个方面,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了解情绪管理和疾病的关系,确定情绪的发病原因,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情绪的重视程度。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疑虑,然后适当的对其进行疏导,积极对患者实施护理,使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帮助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并且,支持患者讲出内心的疑虑,正确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不良问题,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控制不良情绪。然后指定患者进行参与一些活动和转移注意力有效的控制情绪,进而促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

根据以上所讲,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心理状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吕宁.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负性心理状态的改变价值研究[J].人人健康,2020,515(06):205-205.

  2. 崔顺娟,王瑜.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0):2.

  3. 陈阁,崔亮亮.基于Orem自理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2.

  4. 邴雪,杨驰,钟琼.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