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30
/ 2

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技术

何俊卿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北京市 10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建筑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在建筑工程中,基坑工程施工技术占据了重要地位,只有不断加强基坑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有效保证基坑安全。

关键词:基坑 地下水 管井 降水 护坡 止水 水泥土 搅拌桩 土方开挖


引言:本项目基坑总周长约1400米,基坑总面积约为49000㎡,基坑深度为4米,基底预留肥槽宽度1米。基坑北侧地下室基础距用地红线约为5.4米;基坑东侧地下室基础距用地红线约为5.4米;基坑南侧地下室基础距用地红线约为5.5米;基坑西侧地下室基础距用地红线约为2米;基坑周边三倍坑深范围内无任何管线。场地地基土按其成因年代可分为10层,按力学性质可进一步划分为18个亚层;本场地属不液化场地,场地土为中软土。初见水位埋深0.60~2.30m,相当于标高0.43~-0.25m;静止水位埋深0.40~2.00m,相当于标高0.65~0.13m。

1.基坑工程整体设计

1.1基坑止降排水型式

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粉土(⑥3)层顶板标高在-3.00~4.00m左右,距坑底约1.00~2.00m,且该层厚度较大、富水、渗透性大。为保证基坑开挖顺利进行,采取双轴水泥土搅拌桩(见下表)止水措施,止水帷幕穿透⑥3层粉土,完全阻断该层。

项目

组间距

桩径

组内

组间

桩长

单组方量

组数

水泥掺入

用量

水泥土搅拌桩1

Ф0.7@1.0

0.7

0.2

0.2

9

6.33

228

15%

1442.96

水泥土搅拌桩2

Ф0.7@1.0

0.7

0.2

0.2

11.5

8.09

903

15%

7305.27

水泥土搅拌桩3

Ф0.7@0.9

0.7

0.2

0.2

5

3.52

286

15%

1006.72

合计







1417


9754.95


1.2基坑支护型式

  1. 基坑周边较空旷,紧邻的规划道路、管线尚未施工,具备放坡条件,分别采用水泥土搅拌桩1长9m和水泥土搅拌桩2长11.5m采用坡度系数1放坡开挖,表面挂Ф4双向铁丝网喷射C15素混凝土,厚度50mm。

(2)基坑北面8-12#楼局部存在集水井,深度降低2.42m,为有效防止局部挖深影响边坡稳定和集水井内施工时存水,在坑底局部采用双排双轴水泥土搅拌桩3(桩长5m)加强边坡支护和止水。

(3)基坑南侧局部空间有限不允许放坡,采用I40b工字钢钢板桩支护型式,桩长12m。待主体完成后,回填素土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然后拔出钢板桩,空隙注浆填充。

2.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施工

2.1施工工艺流程

62948129061ba_html_da6ae4cf1224f64d.png

2.2主要施工方法

2.2.1材料要求

水泥土搅拌桩所用水泥P.S32.5矿渣硅酸盐水泥必须经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掺入比不小于15%,水灰比0.45-0.55。

2.2.2施工程序

(1)测量放线

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帷幕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放线并复核,同时做好护桩。

(2)开挖导槽
根据放样出的水泥土搅拌桩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中心线开掘工作导槽,槽宽约1.2m,深度约0.6m~1.0m。   
场地遇有地下障碍物时,利用挖掘机清除干净,如破除后产生过大的空洞,则回填压实后,重新开挖导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3)孔位放样及桩机就位
在开挖的工作导槽上设置定位型钢,按设计桩距在定位型钢上标清钻孔位置。
根据确定的位置严格钻机桩架的移动就位,就位误差不大于2cm。
开钻前应用水平尺将平台调平并调直机架,确保机架垂直度不大于0.5%。
由机长指挥桩机就位,移动前看清上、下、左、右各方面的情况,如有障碍物应及时清除,移动结束后检查定位情况,桩机应平稳、平正。
(4)喷浆、搅拌成桩
采取四搅两喷,套接一孔的施工方法。喷浆时Vp<1.1m/min,复搅时Vp<0.7m/min。
施工的关键在于如何保证桩身的强度和均匀性。在施工中应加强对水泥用量和水灰比的控制,确保泵送压力。
根据钻头下沉和提升的速度,注入土体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液,确保水泥搅拌桩在初凝前达到充分搅拌,水泥与被加固土体充分拌和,以确保搅拌桩的加固质量。
水泥浆液制备时计量水和水泥的量。配制好的水泥浆液输送至储浆池为搅拌设备连续供浆。
严格控制搅拌钻机下沉速度和提升速度不大于1.1m/min,确保搅拌时间,根据设计图纸的搅拌桩深度,钻机在钻孔下沉和提升过程中,均应匀速下钻、匀速提升。
压浆泵的流量应不超过50L/min、水灰比0.45-0.55,确保桩体的成桩质量。
搅拌成桩后,移至下一位置施工。

2.3保证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孔位放样偏差小于2cm,钻孔深度偏差小于±5cm,桩身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偏差不大于1/100桩长。

(2)严格控制浆液配比,做到挂牌施工,并有专人员负责管理浆液配置。严格控制钻进提升及下沉速度。

(3)严格按图施工。

(4)施工前对搅拌桩机进行维护保养,减少设备故障造成的质量问题。设备由专人负责操作,上岗前必须检查设备的性能,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5)桩架垂直度指示针调整桩架垂直度,并用线锤进行校核。

(6)场地布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设备多次搬迁、移位,减少搅拌的间隔时间,尽量保证施工的连续性。

(7)严禁使用过期水泥、受潮水泥,对每批水泥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8)施工冷缝处理

施工过程中一旦超过12小时出现冷缝则采取在冷缝处围护桩外侧补桩,在围护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补桩,以防偏钻,保证补桩效果,

将配制拌合好的化学浆和水泥浆送入贮浆池备用。

注浆时启动注浆泵,注入孔底被加固的土体部位。

注浆过程中应控制流量和压力,防止浆液流失。

施工参数:

注浆压力:0.7Mpa 注浆流量:50L/min 水灰比:0.45-0.55

(9)确保桩身强度和均匀性要求做到:

严格控制每桶搅拌桶的水泥用量及液面高度,用水采取总量控制。

土体应充分搅拌,严格控制钻孔下沉、提升速度,使原状土充分破碎有利于水泥浆与土均匀拌和。

浆液不能发生离析,水泥浆液应严格按预定配合比制作,为防止灰浆离析,放浆前必须搅拌30秒再倒入存浆池。

压浆阶段输浆管道不能堵塞,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全桩须注浆均匀,不得发生土浆夹心层。

发现管道堵塞,应立即停泵处理,把搅拌钻具上提。待处理结束后下沉1.0m方能继续注浆,等10~20秒恢复向上提升搅拌,以防断桩发生。

3.施工效果评价

基坑工程施工完成后,按监测方案对预先放置的监测点进行监测;经过监测数据分析,坡顶水平位移及竖向位移、钢板桩桩顶位移、周边道路沉降满足相应要求,未发生异常,通过基坑周边布置的观测井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满足要求,基坑安全可靠。

4.结语

基坑工程包含土方开挖、支护、降水三部分,根据地勘报告中给出的地下水和各土层土质情况以及周边环境资料,选定合理可靠地降水型式是进行后续土方开挖的关键;通过合理利用场地空间、降低施工成本,从而设计出安全性好、成本低的基坑支护型式是保证基坑安全的前提。基坑支护结构和降水措施的施工质量是基坑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严格按照图纸、相应施工工艺,技术规范等要求保证其施工质量;最后通过基坑监测数据检验基坑支护和降水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2]《建筑与市政工程地下水控制技术规范》JGJ111-2016

[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