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应用 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 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评价

廖钢林 周欣 * 通讯作者

新余市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江西新余 338000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7-2020.12月在我院收治的358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选择2021.7-2021.12月在我院收治的382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研究组,采取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检出率以及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研究组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同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PDCA循环管理

骨科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骨科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但是骨科手术属于开放性手术,治疗阶段存在一定的感染发生风险。PDCA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质量管理模式,效果确切。PDCA循环管理方法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计划环节(P)、执行环节(D)、检查环节(C)和处理环节(A),通过开展PDCA循环管理,总结有效工作方法以及失败教训,周而复始有效解决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工作质量[1]。目前关于PDCA循环管理对骨科住院患者Ⅰ类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对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骨科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的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7-2020.12月在我院收治的358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21.7-2021.12月在我院收治的382例骨科Ⅰ类手术切口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女例数为189例和169例,年龄区间22-75岁,平均(48.32±5.45)岁;研究组男、女例数为202例和180例,年龄区间23-75岁,平均(48.87±5.64)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研究组骨科医护人员共50名,医师12名,护理人员38名,年龄22-51岁,平均(27.13±4.15)岁。

    1. 方法

对照组采取医院感染控制常规管理,做好手术室消毒工作,对手术室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相关操作,加强对无菌物品的管理与应用。

研究组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具体内容:(1)计划。建立三级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小组,成立由医院院感科、科室两级医院感染控制小组,小组成员主要为护士长、院感护士,负责对手术室环境、术中各个环节、术后切口护理、外来器械管理进行监管和质控,及时发现院感风险因素并立即整改。建立培训机制,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手术室院感制度、手术室环境、骨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培训,要求科室人员能够掌握手术室环境卫生、消毒隔离、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废弃物品处理等知识和技术操作方法,全部人员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2)执行。在手术前,对患者术前的时间、用药、基础疾病,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等进行监测和管理,在手术中巡回护士对患者测量体温、预防用药、手术室人员控制进行监控和管理,预防术中出现低体温; 在手术后,对于医疗废物处理,手术室空气自净、物表的清洁消毒进行监控(3)检查。每月科室院感护士不定期对骨科手术疑似常规感染患者进行采样监测1次,填写包含患者基本信息、监测项目、异常指标报告时间及处理措施、监测护士等内容的感染监测记录表。护士长每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各项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同时检查日常院感措施执行情况及感染监测记录表的内容,检查1次。每季度院感科对相关监测项目采样监测及院感控制工作进行检查,检查1次。(4)科室感染控制小组在执行检查阶段发现问题,及时向护士长提出分析查因及时整改。将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地方进行记录和改正,提出改进措施,在下一次的工作中不断的提高,通过进行干预,促进感控提高,同时完善制度,对于未能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循环管理中解决。

    1.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检出率。通过问卷法调查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高。

    1.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8.0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s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使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x2进行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比较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两组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研究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检出率比较 [n(%)]

组别

例数

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

病原菌检出率

研究组

382

2(0.52)

2(0.52)

对照组

358

4(1.12)

4(1.12)

x2


6.175

6.175

P


<0.05

<0.05

    1. 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知识评分为(82.45±7.01)分,实施后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知识评分为(93.05±4.13)分,实施后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2,P<0.05)。

  1. 讨论

骨科手术主要为无菌手术,属于Ⅰ类切口,主要包括关节置换术、骨折后内固定术等,如果发生感染,将会导致患者关节功能衰退、肢体病废以及创口难愈,对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且患者术后感染和院感工作、医患纠纷关系密切,对医院工作的正常展开造成影响。为了降低Ⅰ类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采取有效的抗感染管理措施十分必要。PDCA循环管理属于一种持续性工作质量改进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落实管理措施,检查实施情况以及总结实施效果等多个环节,及时发现骨科管理存在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循环管理措施,不断总结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提高管理质量,减少骨科感染风险[2]。同时,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强化骨科医护人员的院感意识,提高其感染知识水平与工作能力,有助于保证骨科业务水平的提高[3]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研究组医护人员感染相关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这也说明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效果确切。PDCA循环管理模式贯穿于骨科手术室全部工作流程,计划阶段通过收集信息了解导致Ⅰ类切口感染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实施阶段能够相关措施的落实有效控制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提高管理质量;通过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能够帮助其掌握感染相关知识,规范自身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能力;通过质量检查与处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最大程度提高感染管控水平[4]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感染防控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有助于减少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同时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效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有利于术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燕,高岸英.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提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6):2251-2253.

[2] 吴有香,华怡然,李海华. PDCA循环管理在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6):177-179.

[3] 胡燕. PDCA循环管理对降低骨科住院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14):171-172.

[4] 童晓红,吴喜荣,韩美洁. 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2):71-74.



项目类别:新余市科技计划指导性项目(NO.20213090845)

通讯作者:周欣,E-Mail:659843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