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康复治疗师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

叶欣欣

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人民医院,邮编 323600.

摘 要:目的:分析康复治疗师在工作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措施应用,最大程度减少医患纠纷,保障自身安全。方法:在本院筛选2020年01月01日-2021年01月01日选用传统工作模式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50例作对照组,2021年01月02日-2022年01月01日应用自我保护措施的康复治疗工作下的患者50例作观察组。以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与治疗康复师的工作满意率为主要评价指标。结果:两组经对比,观察组无论是治疗康复师的工作满意率(94%)还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满意率(96%),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弥补了传统工作模式的不足,有助于治疗康复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避免在工作中不必要的损伤,构建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治疗师;自我保护;医患纠纷

引言

随着中国医疗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前往医院就诊的临床患者越来越多,人们对康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而在康复医学的发展进程中,康复治疗师作为实施康复治疗的主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鉴于康复治疗工作对于体能要求较高,治疗师相较于常规护理人员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体力与精力,因此采用合理的自我保护措施有助于帮助治疗师保持身心健康[1]。为此本文将结合近两年的病例,通过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比对,旨在分析自我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价值,现将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筛选2020年01月01日-2021年01月01日选用传统工作模式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50例作对照组,2021年01月02日-2022年01月01日应用自我保护措施的康复治疗工作下的患者50例作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在44至75周岁,均龄(56.25±2.52)周岁;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43至73周岁,均龄(55.98±2.69)周岁。研究期间两组治疗康复师无人员流动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基础数据,因P>0.05,可将他们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后期的对比分析工作。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选用传统工作模式实施康复治疗,具体内容包括常规健康宣教、定期查房、康复护理指导等[2]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确保患者安全。康复治疗师在开展工作前务必要确认患者既往病史,同时全程保持沟通,关注患者有无异常感受;②保持姿势正确。在治疗开始前结合康复治疗师本人的身高比例选择搭配合适的床凳,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躯干直立,防止因长期不良姿势致使肌肉疲劳;③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师在治疗时选取坐、立、跪等不同的体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确保疗效的同时自身也不会耗费太大的体力。如指导偏瘫患者完成跪位平衡训练时通过双手扶肩、膝盖顶臀等方式防止肌肉受损;又或者指导痉挛患者完成下肢屈曲动作时选用立位,两手分别控制足部与腋窝,做到省力且完成度较高;④强化身心素质。康复治疗师受职业本身性质影响,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为此应当着重强化腰背肌等上肢肌肉的训练,做到从根源上控制职业病。此外康复治疗师还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本着以患者身心康复为目的,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尊重患者、关心患者,掌握治疗主动权。

1.3观察指标及标准

两组治疗康复师与患者的满意率由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具体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评级。治疗康复师主要由心理状态、肌肉疲劳疼痛程度两方面进行判定,患者则是根据自身接受康复治疗的体验为主。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1.0软件处理检验。用χ2予以检验,以概率%表示计数率。若P<0.05,即表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二、结果

2.1两组康复治疗师工作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满意率(94%)显著比对照组(80%)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康复治疗师工作满意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50

40(80)

7(14)

3(6)

47(94)

对照组

50

15(30)

25(50)

10(20)

40(80)

χ2

-

-

-

-

6.926

P值

-

-

-

-

0.008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率(96%)显著比对照组(74%)高(P<0.05)。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满意率对比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50

33(66)

15(30)

2(4)

48(96)

对照组

50

17(34)

20(40)

13(26)

37(74)

χ2

-

-

-

-

4.163

P值

-

-

-

-

0.042


三、讨论

康复治疗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为整个治疗过程提供良好的保障[3]。随着康复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患者需求的持续增加,康复专业人才的匮乏与超负荷工作对于治疗师队伍的建设而言都是不小的阻碍。此次通过对照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自我保护措施在康复治疗师的日常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观察组无论是康复治疗师还是患者,其满意率均远高于对照组。就康复治疗工作本身而言,康复治疗师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提升心理素质与实践操作水平,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回归家庭与社会[4]

综上所述,良好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弥补了传统工作模式的不足,有助于治疗康复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避免在工作中不必要的损伤,构建良好的医护患关系,适宜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潘丽娜,姚玲,王艳,等. 康复治疗师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0):727.

[2]任丽英.浅谈护理工作中的自我保护[J].包头医学,2013,037(003):180

[3]祁丽. 康复治疗师及医护联合查房的运用体会[J].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6):122-123.

[4]孙春红. 康复治疗师早期介入配合疼痛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7, 27(02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