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影响程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8
/ 2

BIS监测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苏醒影响程度探究

王敏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 江苏 苏州 2154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BIS监测对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苏醒时间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监测,而观察组则运用BIS监测,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拔管、意识清醒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运用BIS监测,不仅可以使麻醉药物用量减少,还能使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缩短,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全身麻醉;骨科;老年人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再加上老年人往往合并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其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导致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明显增多。但是老年人因为脏器功能减退明显,降低对麻醉药品的代谢率,增高敏感性,不能对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精确控制,容易出现诸多不良事件如麻醉深度不够、术后苏醒延迟等。脑电双频指数(BIS)作为能够对麻醉深度进行客观评价的一种监测指标,能够对大脑皮质功能的变化和状态进行监测。因此,本文对BIS监测运用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将2020年3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4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ASA分级:20例为Ⅲ级、37例为Ⅱ级,年龄61-95岁,平均(77.6±8.1)岁,其中25例为女性、32例为男性;观察组ASA分级:22例为Ⅲ级、35例为Ⅱ级,年龄62-94岁,平均(77.7±8.2)岁,其中25例为女性、33例为男性。两组的ASA分级、年龄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监测,即入室后,迅速建立上肢静脉通道,与多功能监护仪相连,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然后麻醉医生在麻醉维持和诱导阶段将临床经验作为基本依据,再与生命体征相结合,对丙泊酚用量进行调整。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采用BIS监测,即BIS值在麻醉前为80-90,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0.1-0.3μg/kg舒芬太尼、0.15mg/kg注射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2mg/kg注射用丙泊酚对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后,维持BIS在40-55,然后经静脉泵注1%丙泊酚维持麻醉,结束手术前10min,停用丙泊酚,使BIS值维持在60-65,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且可睁眼后,将气管导管/喉罩拔除,使BIS值维持在70-85。

1.3观察指标

观察以下指标:(1)术后苏醒指标,包括拔管、意识清醒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麻醉药物用量,包括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丙泊酚以及舒芬太尼。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对比,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2.1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观察组的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及丙泊酚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麻醉药物用量对比(x±s

组别

舒芬太尼(μg/kg)

顺苯磺酸阿曲库铵(mg/kg)

丙泊酚(mg/kg)

对照组(n=57)

2.88±1.05

9.58±1.56

13.58±1.81

观察组(n=57)

1.44±0.82

5.56±1.18

7.65±1.25

t值

6.934

9.122

5.073

P值

<0.05

<0.05

<0.05

2.2两组术后苏醒指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意识清醒、自主呼吸恢复以及拔管时间均较短,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苏醒指标比较(x±s,min

组别

拔管时间

意识清醒时间

自主呼吸恢复时间

对照组(n=57)

2.84±1.02

9.87±1.66

11.45±3.25

观察组(n=57)

1.43±0.82

5.56±1.18

6.17±1.25

t值

8.396

9.053

5.634

P值

<0.05

<0.05

<0.05

    1. 讨论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比较特殊的一类人群,因为机体衰老,对麻醉药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再加上对麻醉药物的排泄、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存在一定程度减慢,容易发生苏醒延迟的情况[1]。所以一直以来,怎样对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进行控制,避免麻醉太浅导致术中知晓或者麻醉太深影响术后苏醒都是麻醉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BIS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脑电图,然后对信号进行标准化数字处理,再通过量化指标形式提供麻醉人员对麻醉深度进行客观评价的一个麻醉监测指标[2]。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患者的记忆、意识以及镇静等与BIS数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患者清醒程度越高,数值则越大[3]。有相关文献报道,在BIS检测下,对吸入麻醉药物量或者静脉泵注药物剂量进行调节,能够使术中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减少25%,并且还能预防术后不良反应如呕吐、恶心等[4]。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舒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以及丙泊酚用量均较少,说明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运用BIS监测,能够使术中的麻醉药物使用量减少。同时,通过BIS监测,还能使患者的拔管、意识清醒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缩短,可以预防术后并发症,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临床上给予老年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通过运用BIS监测,不仅能够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还可以缩短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汉晶,向志雄,李熊刚,周本健.脑电双频谱指数监测下麻醉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水平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1,18(06):106-109.

    [2]王晓芳.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2021,34(05):1078-1080.

    [3]余汶青,王金铃.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0):1367-1368.

    [4]赵敏毅,张立.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智慧健康,2021,7(05):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