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4

Leininger 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崔 梅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创伤骨科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接受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脊髓独立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较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SCIM III)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脊髓独立性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心理健康;脊髓独立性;生活质量


脊髓损伤是一种脊髓横贯性损害,其临床症状表现出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障碍,致残率较高,患者经修复脊柱手术治疗后,仍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才能逐渐恢复对脊柱的支配功能[1]。由于康复时间过于漫长,不少患者因为担忧疾病预后,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依从性,不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2]。随着医学模式转变,“以人为本”成为护理工作的指导迷理念,而Leininger提出的跨文化照护理论是从患者信仰、价值观及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护理的一个全新护理研究及实践,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领域中广泛应用[3,4]。鉴于此,本研究探讨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5)与对照组(n=35)。纳入标准:⑴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符合脊髓损伤的诊断标准[5];⑵年龄18~60岁;⑶具有正常认知功能及沟通能力,可配合完成护理计划;⑷病例资料完整;⑸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⑴未行内固定手术的脊柱不稳定者;⑵因肿瘤造成的脊髓损伤者;⑶伴脑损伤并导致严重偏瘫者;⑷伴严重心血管疾病而限制体力活动者;⑸伴精神障碍、沟通障碍,无法配合护理者;⑹病例资料不完整者;⑺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试验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32±7.93)岁,损伤部位:胸椎损伤15例,腰椎损伤20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6例,C级13例,D级16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跌倒伤13例,跌倒损伤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0.53±9.28)岁,损伤部位:胸椎损伤15例,腰椎损伤20例;ASIA分级:B级5例,C级12例,D级18例;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6例,跌倒伤12例,跌倒损伤7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均衡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原则。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讲、心理干预、生活照护、用药指导、康复指导、饮食指导等。

试验组患者接受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所示。⑴评估跨文化护理相关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个人生活习惯、语言、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习俗,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护理不当,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生理和心理层面的不适,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⑵文化照顾保存/维持: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如同患者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学习跨文化护理相关知识,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分析患者及其家庭所属文化的优势及特点,在进行健康教育时需采取差异化护患沟通,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由于文化存在差异的护患之间可能存在沟通困难,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过的过程中要注意礼貌,以良好态度面对患者。⑶文化照护调整/协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要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耐心向患者解释治疗方案,与患者协商并帮助患者做治疗决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部分患者格外恐惧疾病,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耐心安抚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以积极态度面对治疗。

    1. 观察指标

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SCL-90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14,重测信度为0.878,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由9个因子组成,各因子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赋值1~5分,评分越高则表示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6]。⑵采用脊髓独立性评定量表Ⅲ(SCIM III)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脊髓独立性。SCIM III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16,重测信度为0.714,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由3个维度、17个条目组成,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脊髓独立性越高[7]。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24,重测信度为0.889,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由8个领域、36个条目组成,各领域采用标准百分制计分,评分越高则提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8]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6.0版软件处理数据,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以628351463d0d2_html_beba5cc5b2fc5e8d.gif 表示,两组比较行LSD-t检验,组内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用MQR表达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低于较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628351463d0d2_html_beba5cc5b2fc5e8d.gif ,分)

组别

时间

躯体化

强迫

人际关系

焦虑

敌对

试验组(n=35)

对照组(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32±0.22

0.54±0.11αβ

1.30±0.24

1.02±0.13α

1.37±0.19

0.50±0.10αβ

1.36±0.18

0.98±0.13α

1.33±0.21

0.51±0.10αβ

1.35±0.23

0.97±0.15α

1.31±0.22

0.54±0.13αβ

1.32±0.24

0.95±0.15α

1.37±0.23

0.55±0.11αβ

1.39±0.24

0.98±0.16α

组别

时间

恐怖

抑郁

偏执

精神病性

总评分

试验组(n=35)

对照组(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1.35±0.22

0.49±0.12αβ

1.37±0.24

0.93±0.16α

1.38±0.18

0.48±0.12αβ

1.39±0.19

0.95±0.14α

1.34±0.19

0.47±0.10αβ

1.35±0.18

0.94±0.13α

1.36±0.19

0.44±0.11αβ

1.37±0.18

0.92±0.14α

1.33±0.20

0.53±0.12αβ

1.34±0.22

0.92±0.16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脊髓独立性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CIM III量表3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脊髓独立性比较(628351463d0d2_html_beba5cc5b2fc5e8d.gif ,分)

组别

时间

自我照顾

移动能力

括约肌管理

试验组

n=35)

对照组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4.14±1.41

8.14±3.02αβ

4.16±1.42

6.22±2.21α

9.34±2.40

20.31±4.21αβ

9.26±2.74

13.87±3.32α

14.36±2.37

20.21±4.35αβ

14.27±2.23

17.71±3.17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量表8个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后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628351463d0d2_html_beba5cc5b2fc5e8d.gif ,分)

组别

时间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躯体疼痛

试验组

n=35)

对照组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3.32±4.73

77.16±6.15αβ

63.04±4.31

69.61±5.27α

64.18±4.27

76.13±6.63αβ

64.25±4.19

69.61±5.65α

65.43±4.66

78.04±6.92αβ

65.56±4.48

71.65±5.34α

63.27±4.48

79.15±6.73αβ

63.62±4.06

72.74±5.51α

组别

时间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活力

总体健康

试验组

n=35)

对照组

n=35)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64.25±4.26

75.17±6.19αβ

64.47±4.38

69.66±5.44α

62.63±5.13

77.14±7.23αβ

62.44±5.28

68.60±6.75α

64.32±5.38

76.09±6.51αβ

64.67±5.19

70.64±5.73α

63.74±5.49

77.45±6.32αβ

63.48±5.72

70.55±5.79α

注:α表示组内比较,P<0.05;β表示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常见于跌倒、坠落、车祸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9]。因此,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而言,如何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及提高生活质量是后续康复过程的关键[10]。既往临床上实施的常规护理由于缺乏针对性及个性化,只能满足患者的基础护理需求,对患者的精神及心理层面关注较少,导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低,护理效果不理想。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是以人文关怀为核心,评估患者的社会文化环境背景,尊重患者的文化及亚文化,为患者提供符合个性需要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维持或恢复健康[11]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SCIM III评分、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提示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脊髓独立性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能够全面评估患者的世界观、价值观、社会结构、环境背景等因素,同时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提供符合患者文化背景的护理照护,能够满足患者精神及生理层面的护理需求,及时针对性的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的脊髓独立性及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Leininger跨文化照护理论护理模式干预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促进患者脊髓独立性恢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俊,高峰,李建军. 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康复,2020,35(3):139-142. DOI:10.3870/zgkf.2020.03.006.

[2] 陆敏,刘絮杨,桂淑娟,等. 自我效能训练联合激励式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24):3323-3327. DOI:10.3760/cma.j.cn115682-20201104-06052.

[3] 范家莉,孔悦,殷婷婷,等. Leininger跨文化护理的研究进展[J]. 护理研究,2015(12):1409-1411.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5.12.001.

[4] 李艳, 王永琼, 罗琦, 等. 跨文化护理理论的应用现状[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9,5(2):222-224. DOI:10.11997/nitcwm.201902062.

[5] 王立娟,张立晓. 基于个体化的分阶段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康复、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7):3219-3222. DOI:10.3760/cma.j.cn221370-20190330-00995.

[6] 童辉杰. SCL-90量表及其常模20年变迁之研究[J]. 心理科学,2010,33(4):928-930,921.

[7] 王芳. CARF标准下的量表评估式护理管理对脊髓损伤康复病人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1,19(3):379-382. DOI:10.12104/j.issn.1674-4748.2021.03.028.

[8] 杨小湜,王阳,李秀君,等. 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 解剖科学进展,2009,15(4):383-385.

[9] 李锐,金环. 心理康复对脊髓损伤伴截瘫患者负性情绪和脊髓独立性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2):137-139.

[10] 王瑞红. 中医康复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12):88-89.

[11] 戴振威,仝贝贝,康晓凤,等. 基于CiteSpace国内跨文化护理研究演化路径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2021,21(1):10-14. DOI:10.3969/j.issn.1671-315x.2021.01.003.

[12] 谢建雷,蒲亨萍,苏家琼. 赖宁格跨文化护理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及心理应激状态的影响[J]. 海军医学杂志,2020,41(1):109-111. DOI:10.3969/j.issn.1009-0754.2020.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