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STEM教学理念下的幼儿教育模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浅谈 STEM教学理念下的幼儿教育模式创新

曾平玉

平远县实验幼儿园



摘要:1986年,美国政府首次提出STEM教学理念,包含了科学、工程、技术与数学,旨在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为国家输送创新型人才。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这个时期培养幼儿探索世界的兴趣和思维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意义。幼儿教育模式应当随着先进理念的提出不断进行创新,STEM教学理念与幼儿教育的完美融合便是幼儿教育模式全新的展现形式之一,因此本文首先简述STEM教育的概念及实践目的,指出现阶段STEM理念与幼儿教育融合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创新幼儿教育模式的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STEM教学;幼儿教育;模式创新


一、深入理解STEM教育

(一)STEM教育的概念

STEM教育包含科学、工程、技术与数学,因此它与传统的分学科式教学不一样,旨在利用这四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工具共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幼儿综合利用科学、工程、技术和数学范围内的知识,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STEM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工具和正确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创新型教育模式,能够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幼儿的科技素养。STEM教育有多种核心特征,如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等等,这些特征符合幼儿的学习心理,能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让STEM教学满足幼儿的学习成长需求。

(二)STEM在幼儿教育中的目标

STEM幼儿教育主要以活动形式进行,因此一定要避免传统式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借助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学习,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活动体验感。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体现STEM教学跨学科的特征,避免出现学科界限感,影响幼儿综合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并不能只借助某一学科的知识,不同学科间具有相通性,只有全面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实现技术创新。

二、STEM理念与幼儿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不达标

STEM教育在国内起步较晚,与幼儿教育相整合的理论和成功经验便更少,因此尽管很多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STEM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缺乏能够参考的理论和经验以及学习途径,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STEM教学水平较差。幼儿教师还存在一定惰性,没有完全遵循“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先进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不高,且幼儿园没有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升自我的平台,教师之间也缺乏沟通与交流的机会,使整体教学能力下降。整合STEM理念和幼儿教育是存在难度的,很多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过于片面,不能深刻融入STEM教学理念,使幼儿园内的STEM课程略显形式主义,不能实现其真正的教学价值。

(二)幼儿主体性差、参与性不强

STEM教育主张将课堂交给幼儿,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升授课效率,但是幼儿的心理特征决定他们难以长时间坚持注意力,难以凭借主观意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中来。因此,对于很多幼儿教学课堂来说,依旧是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幼儿进入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当中,当幼儿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时,其内心就会产生厌烦心理,从而排斥学习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这样的现象是与STEM教学理念背道而驰的。且每一节课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进度,若幼儿主体性发挥性差就会影响教学进度,幼儿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设计和幼儿主体性的联系,尽可能加强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并给予引导,才能提升课堂效率。

(三)STEM教育理念实施的整合性差

STEM教育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在教学活动设计时要充分整合这些部分的知识,引导幼儿思考时打破学科的界限,综合运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幼儿教师在活动设计及实施的过程中往往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例如热水会变凉的现象体现的是热量传递的本质,但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因素影响热量传递,会不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及知识延伸,这都是需要幼儿教师带领幼儿不断发现和探索的,往往过程中探索的现象带给幼儿的价值要重于结果。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但有时会忽略幼儿的想法,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幼儿思考的结果,是幼儿动脑和思维的体现,教师在STEM教学中要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考虑幼儿的想法和意见,在实践中调整授课策略。

三、STEM背景下创新幼儿教育模式

(一)丰富教学材料,加强与自然生活的联系

自然生活蕴藏巨大的能量,其中包含的知识人类还没探索完全。一些先进科技的研发最先都是起源于自然现象,如观察鸟飞行的现象研发了飞机;牛顿被掉下的苹果砸中研究出了万有引力;根据苍蝇仿制小型气体分析仪;根据水母的顺风耳设计水母耳风暴预测仪;根据蝙蝠的超声定位器仿制探路仪等等,这些源于自然现象的科学技术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应当从这些自然现象入手,带领幼儿领悟现象背后的原理,从而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现象,思考现象的能力,符合STEM教学理念。观察自然现象需要将大量的教学材料引入课堂,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吸引幼儿兴趣,如准备白板笔和光滑平面,为幼儿演示绘画加入水后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准备一根软管,两个水盆,将软管的一端放进水面以下,向另一端吸气,水便源源不断的流出来。这些来自于生活的材料,能够拉进生活和课堂的距离,同时也让幼儿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要探索生活积极思考,便能有全新的发现。

(二)借助实践活动,渗透STEM教育理念

幼儿们是天生的“探索者”,教学活动对于幼儿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渴望在活动实践中不断探索这个世界,以此来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望。而STEM幼儿教学具有多种多样的活动课堂形式,如可以设计“小小化学家”活动,在活动教会幼儿称量的基本方法,让其观察溶解、混合等现象,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可以设计感官探索活动,为幼儿准备不同口感、口味的饮品样本,让幼儿在品尝后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增强幼儿的感官品鉴能力;还可以设计音乐活动,准备水位高低不同的水杯,让幼儿通过敲击聆听音乐的不同,从而引导幼儿分析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因素。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引进课堂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多便利,教师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演示不同的自然现象,为幼儿带来新奇的体验感,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高科技设备,拓展幼儿的见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探索现象背后的本质,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意见,从而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的能力。

(三)加强教师引导,促进思维碰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是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苍白无力的,能够把内心的思维用严谨具有逻辑性的语言表述出来也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因此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表情与变化,及时引导幼儿说出心中想法,并给予其肯定与鼓励。比如在溶解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讨论: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有什么影响?搅拌是否能够加快溶解等等?让幼儿们培养多讨论、敢讨论、积极思考和表达的优良习惯,从而获取新的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与社会不断发展给幼儿教育融入了很多创新理念,STEM教育也有多种多样的展现形式,只要教师用心研究STEM教学本质,整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知识设计教学活动,就能推动STE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使其更好地为我国教育事业服务。幼儿教师要明确STEM教学的价值和目标,从而以目标为导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新幼儿教育模式,为幼儿启蒙教育奉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琼.对国内幼儿实施STEM教育的思考[J].作家天地,2020(22):130-131.

[2] 方佳琪.STEM教育理念下小班科学活动的实践探索[J].知识文库,2021(06):25-26.

[3] 程洁.STEM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模式的创新[J].学周刊,2021(10):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