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污染监测现状及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噪声污染监测现状及对策探讨

钱庄 贺琛 周国婧

无锡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中心 214121

摘要:绝大多数噪声都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制造出来的,在不能做到完全消除的情况下,对噪声实施有效的控制是最好的选择。对噪声污染实时监测是对其做好控制和治理的前提,只有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数据才能为治理噪声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对噪声污染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提高噪声监测效率和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噪声污染;监测;对策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得越快,相应产生的噪声污染也就越多,这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十分突出的一个矛盾。所以通过对噪声实施有效的监测,全面、及时、精确地反映出环境噪声污染的真实情况,能为相关部门制定治理噪声的决策提供可靠、有益的参考,为生态环境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噪声的概念

噪声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特殊的产物,随着多种产业的快速发展,噪声就逐渐得产生了,其主要指的是各类不同频率的声音和声强十分杂乱无序共同组合成的一种混合声音。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各类产业的发展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率,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交通运输,城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这样环境里噪声逐渐就出现了,它逐渐成为一种不能被忽视的新的污染源,是继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之后,对人类城市产生重要影响的第四大公害污染,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噪声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人类的日常生活会因为噪声受到很大的影响[1]

6281e22f0b7e5_html_4816063840507125.jpg


图一 噪声的等响曲线

如图一所示。人耳灵敏度可以用等响曲线表示,可听声大概在20—20000Hz之间,所以无论是超低频率还是超高频率,人耳的灵敏都会降低,如果超过20000Hz,人就会被噪声刺激的十分不安。人们在噪声的环境中不能安下心来做任何事情,工作效率也不高,它会对人们心灵与生理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所以要有效地控制噪声造成的污染,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噪声的主要特点

噪声污染实际就是物理上的污染。和其他污染源相比,噪声污染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气、水与固体废物污染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它和传统污染相比,噪声产生的污染是无形无态的,它不能被人们的肉眼识别到,只能靠听觉来感受它的存在,因此,要想捕捉到噪声污染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2]。噪声污染具有很高的发生频率,与其他污染相比,发生噪声污染是不受到普通物质限制的,人们不能阻止声音的传播,所以人们也不能阻止噪声的传播,故而噪声的污染范围十分广大,具有很强的分散性,如果噪声污染出现,那么污染面积必然会扩大。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噪声污染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当然噪声污染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的存在是暂时性的,不会长时间、持续地存在,所以发生噪声污染后,在平常的环境里很难有残留的噪声污染物质,如果产生噪声的污染源消失或停止,噪声污染也随之会消失。

三、目前存在的噪声监测问题

(一)业务素养有待于提升

从噪声监测现状看,从事噪声环境监测的专业人员本身知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事噪声环境监测的人员很多都是监测机构的大气环境监测人员或水环境监测人员兼职的,未形成一支专职的噪声监测队伍。在大多数监测机构内部,大气环境监测与水环境监测占据主导地位,而噪声环境监测处于从属地位。因此,缺少专业的、业务能力强的噪声监测人员。

(二)监测点位设置不合理

噪声监测前,先根据噪声源位置布置相应的监测点位,通过噪声监测设备在噪声监测点位获取噪声监测数据,然后对噪声环境进行分析,这是由噪声监测的性质决定的。如前所述因为噪声的出现不具备连续性,而且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如果固定单一的监测点是不能得到全面的噪声监测数据的。如果噪声环境监测点位设置不合理和不科学,或过于简单或不全面,噪声监测的质量与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3]

(三)噪声监测数据缺少代表性

按照噪声环境监测标准的相关要求,区域声环境监测每年一次,每个监测点位测量10min等效声级;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每年一次,每个监测点位测量20min等效声级;功能区声环境监测每年每季度一次,每个监测点位每次连续监测24小时,记录小时等效声级。因此,噪声环境监测结果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如果每年监测一次,选择不同的监测时间,监测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受限于噪声监测人力资源和设备的不足,获取的噪声监测数据很难有广泛的代表性,在不同区域的城市之间,选择的监测手段不一样,获得的监测数据缺少代表性而且不能进行有效的对比。

四、优化噪声监测的对策

(一)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

对于噪声监测领域缺少专业的人员以及监测队伍综合能力不强的问题,生态环境监测部门需要加大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入力度,向相关的人事部门尽量争取到更多的岗位人员的编制,并向高校、社会实施人才的招聘和引进;另一方面,也要对从业人员加强培训力度,特别是相关噪声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4]。另外,针对噪声监测工作量越来越大的情况,要加大噪声监测的财政投入,购置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提升噪声监测的质量。

(二)优化噪声监测点位

按照噪声监测的实际需求,要合理的设置噪声监测点位,为提升噪声监测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城市环境噪声监测为例,应该严格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里(GB3096)中的相关要求,对城市建设范围内各类功能区环境设计相应的监测点位:在1—3类声环境功能内中一般根据功能区面积的大小进行监测点位的设置;在4类声环境功能的环境噪声监测中,需要在主城区、交通干道设置足够的监测点位。噪声监测要根据实测数据和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的分布特点来优化噪声监测点位的选择。

(三)改善噪声监测条件

随着噪声环境监测技术和手段不断的进步,需要适时购置较为先进的自动噪声监测装置。以实现24小时对噪音源的不间断监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和快捷地传回监测机构,提升噪声监测的科学含量和质量。要配置噪声采用数据装备,采取先进的噪声监测系统、预处理数据计算机、无线电传输通讯模块等,噪声采样数据装备将噪声状态传输到预处理计算机上,研究频谱,分析数据和及时处理存储录音等,再传送到数据通讯模块,同时向管理中心自动传输数据,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噪声监测效率与质量的提升[5]

(四)增强噪声监测的有效性

对于噪声监测,要选择合适的监测方式和手段,以增加噪声监测数据的可比性与有效性。例如,在监测交通噪声过程中,在选好监测点位的同时,要在交通主次干道再设立多个监测点位,并且要对非道路噪声源开展深入的分析,避免监测得到的数据有偏差。注意要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开展监测工作,必须保证风速小于5m/s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监测工作。噪声监测在功能区域进行,就需要保证其监测点和平均噪声水平的差距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要有效地避开固定反射面,确保监测点可以反映真实的环境特征,反映这个功能区的真实的噪声环境状况。对于噪声污染源的监测,则必须让监测点更加靠近噪声源,严格按照环境噪声相关标准开展环境噪声的监测,例如,在工业区监测噪声源时要同时布置足够数量的监测点,位置设定在工业厂界高度1.3m、界外1米之处,同时要注意距离反射面不能小于1m。

结束语:综上所述,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优化噪声监测点位;改善噪声监测条件;增强噪声监测的有效性,通过实施优化噪声监测的对策,能对噪声实施有效的监测,真实地反应监测区域的噪声实际情况,为噪声治理管理提供十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燕超,刘志红,仪垂杰,王文明,楚雅杰.噪声地图在环境噪声监测中的应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8,30(02):39-42.

[2]赵兢兢,郭一冰.污染类建设项目验收监测中噪声监测问题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8):72-73.

[3]蔡紫昊,严洋.环境噪声监测问题及解决策略探析[J].环境与发展,2019,31(11):150+152.

[4]罗山茅,向毓莲,黄永炳,黄加昀.利川市城区噪声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节能与环保,2019(04):64-65.

[5]丁月清,刘翠红,杨建华,操世雄.面向智慧城市的分布式噪声管理系统设计[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8,30(06):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