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6
/ 2

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研究

杨明辉

山东省圣地公路工程监理咨询中心 山东济宁 272013

摘要: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较为复杂,多方面因素都可能对桥梁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相关施工单位提高重视度,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尽可能提高桥梁上部结构的安全性,促进我国公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本文就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桥梁;上部结构;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

1 工程概况

某桥梁工程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共128片箱梁,下部结构为圆柱墩,采用钻孔灌注桩58根,桩基础1.6m。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实施标准化管理,在梁场预制混凝土箱梁,待箱梁养护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再运送至施工现场架设,架设完毕后开展桥面铺装、伸缩缝处理和护栏施工,保证上部结构满足质量验收要求。

2 桥梁工程上部结构标准化施工技术

2.1 预制梁制作标准化

2.1.1 钢筋

(1)按照规范要求加工、绑扎钢筋,提前制作横隔板钢筋,制作完成后整体安装;钢筋采用梅花形高强砂浆垫块,间距控制在80cm内,每平方米垫块在4块以上。(2)钢筋焊接保证处于同一直线上,先弯曲再焊接,焊接前清理焊缝;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检查钢筋数量、型号,对生锈的钢筋进行除锈处理。

2.1.2 模板

(1)采用厚度超过6mm的大块定型钢板,模板尺寸、强度、刚度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处连接密实,不漏浆;调制隔离剂,将隔离剂涂刷到模板表面,保持梁片表面光洁。(2)按照横坡要求预制梁顶板;牢固固定内模,避免内模出现上浮或下沉;将附着式振动器布置在外模处,错开布置。

2.1.3 波纹管、锚垫板

(1)固定波纹管和锚垫板的位置,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确定波纹管定位筋间隔与接头长度,用胶带缠裹接头,避免出现漏浆问题。(2)紧密贴合端模板与侧模、端模板与底模,端模板垂直于孔道轴线。标注孔道管的坐标位置,对锚垫板标号,方便钢绞线布置。(3)在焊接钢筋前,将湿布覆盖到金属波纹管上,避免焊渣损坏波纹管造成漏浆问题。

2.1.4钢绞线

(1)根据设计锚固长度和张拉作业长度确定钢绞线下料长度,在加工棚内下料,采用砂轮锯切断钢绞线,用细铁丝绑扎切口,固定头部。(2)在穿束时,将钢绞线穿入工作锚环,根据锚孔布置方式焊制锥头,要求穿束顺直,梳理好钢束;穿束后,绑扎另一端的钢绞线端口,距离锥头50cm切断锥头。(3)检查锚垫板位置,清理孔道,按照顺序绑扎钢绞线,标出编束顺序,钢筋绑扎间距为钢绞线两头80cm;穿束前,用帆布包裹钢绞线,防止钢绞线端头划伤管道。

2.1.5混凝土

(1)采用附着式振动器,以附着高频振动方式振捣混凝土;在腹板下部浇筑混凝土后,启动振动器开始振捣,加速混凝土入模;在混凝土进入腹板后,停止上部振动器,仅保持下部振动器运作,振捣密实混凝土。(2)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箱梁、顶板部位的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面板部位混凝土;在振捣过程中,避免振动器触碰到预埋件、模板,当振捣钢筋密集区域时,要加强振捣力度控制,保证振捣密实。(3)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及时养生,向两侧面洒水,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裂缝产生。

2.1.6预应力筋张拉

(1)校验千斤顶和压力表,检查油泵是否正常运行;张拉时先用普通松弛力筋,再用低松弛力筋,持续张拉力2min。(2)张拉采用两端对称张拉,按照先上后下、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张拉,将构件上下缘混凝土应力控制在设计允许值范围内;张拉控制力稳定后予以锚固,用砂轮机切割多余的钢绞线。

2.2预制梁安装标准化

2.2.1垫石、支座

(1)检测支承垫石混凝土强度、顶面标高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避免架梁后出现偏斜现象;安放梁板后,检查梁板是否准确就位,要求支座与梁板密贴,支座均匀受力。(2)切割平齐支座上下钢板定位螺栓,在焊接支座预埋钢板和钢筋后进行镀锌处理;检查支座性能指标,要求支座尺寸、容许荷载、外观达到设计要求。(3)检查边梁支座承压情况,要求均匀受力,支座安装后清理杂物,拆除临时设施。

2.2.2架梁

(1)检查支撑结构和混凝土质量,清除铁锈;检测预制梁质量,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采用架桥机架设箱梁,采用起重机架设板梁。(2)平稳起吊梁片,梁片两端高差控制在30cm以内;在下放梁片时,先落下一端,待两端都落下后固定两端侧斜撑,牢固捆绑梁片底面和侧面。(3)安装预制梁时,派专人指挥起吊、纵移、落地、就位等操作;梁体就位后采取临时固定措施,保证各梁端整齐,梁端缝顺直;接头处钢筋焊接要经过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接头混凝土浇筑施工工序。

2.2.3负弯矩预应力

保护孔道封口,清除锚垫板锈迹,在梁端连续段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展负弯矩预应力施工;采用通孔器检查预留孔道,根据设计要求安排张拉顺序,在短束封锚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按照顺序张拉长束。

2.3 桥面铺装标准化

浇筑混凝土时从下坡向上坡连续浇筑,保证混凝土布料均匀,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辅助布料,促使骨料均匀分布;振捣后,用木抹子抹面、找边,排出水泥浆,保证表面平整度;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抹面,用钢抹子控制表面平整度。混凝土终凝后浸水养生,以防表面起皮,养生周期为7d,避免铺装层出现干缩裂缝。

2.4 护栏施工标准化

2.4.1 前期准备

(1)画出护栏内边线,微调护栏线形,每间隔10m测量一次护栏内缘点;将桥面铺装层作为基准面,测量护栏高程。(2)制作钢筋骨架,将钢筋骨架连接到梁顶预埋筋,按照放样点所在位置调整钢筋位置。

2.4.2 安装模板

(1)按照设计要求处理模板交角,在模板上涂刷专用脱模剂,用塑料胶带粘贴模板接缝处,并用海绵填充缝隙,以免出现漏浆问题。(2)设置护栏断缝,断缝采用泡沫材料,预留出伸缩缝的槽口,便于伸缩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控制护栏模板强度和刚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2.4.3 混凝土施工

(1)采用分部分层斜向浇筑法,分两层浇筑,第一层厚25cm,第二层厚35cm;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2)混凝土浇筑到顶面后进行抹面修整,保证顶面光洁;拆除模板时要避免破坏混凝土面和棱角处,拆除后修整表面,使用无纺土工布覆盖养生。

3 桥梁施工工艺的标准化措施

3.1 重视工作规范和施工工艺

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施工制度和监管制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施工单位必须要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在施工的时候不会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

3.2 严格把控混凝土施工工艺

桥梁施工中的关键就是预应力测试,所以工作人员需要充分考虑混凝土弹性模量,并根据桥梁建设的相关要求,让承载能力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弹性模型会随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例如在混凝土浇筑的前期,如果混凝土强度增长速度比较快,但是弹性模量的增长速度比较慢,根据这种情况,就可以对预制梁施加预应力,然后工作人员需要精准的计算预制梁强度和弹性模量,并根据设计的值进行综合的考量,将其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桥梁结构施工的整体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桥梁工程施工中要落实标准化施工,对施工准备、桥梁基础、上下部构造都制定标准化施工方案,以保证桥梁工程整体质量。尤其在上部结构施工中,要精细分解各道施工工序,采用标准化的施工技术,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桥梁上部结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葸生海.浅析桥梁工程标准化施工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7(08):194-195.

[2] 田月强,杜钊.超高性能混凝土桥梁工程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10):157-161.

[3] 刘柏林.预制箱梁标准化施工控制要点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07):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