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保护的本质是保护耕地的产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耕地保护的本质是保护耕地的产能

刘兰雅

西安蓝图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 10 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保持着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有效提高了国家综合实力,我国农业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耕地是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同时,耕地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生态建设的空间要素之一。我国耕地的重心正由“湿热”的东南向“温干”的西北转移,耕地“非农化”较难遏制,耕地“非粮化”趋势增强。面对耕地保护的新老问题,有必要讨论耕地保护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保证全面小康社会的粮食安全。

关键词:耕地保护;本质;保护耕地;产能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并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针对耕地保护、利用、管理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完善具体政策措施,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正是耕地保护,让我们兜住了吃饭的底线,保障了农业初级产品的供应,促进了乡村振兴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1抓建设

出台实施全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突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围绕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和促进农民增收,制定分区域分类型建设内容和标准,高质量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强化资金保障,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导、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落实土地出让收入和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等用于农田建设,着力提升财政资金投入标准,“十四五”期间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标准从2250元逐步提高到3000元。开展探索创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现代农业发展、耕地占补平衡和人居环境改善“四个结合”创新,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绿色农田、数字农田建设试点。围绕提升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现代化水平,统筹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2要将良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

近些年来,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加速,综合比较效益后,一些平原区的耕地也被种植了果树。这些果园原本就是优质耕地,且在种植果树后,由于施用肥料,特别是有机肥较大田作物多,土壤肥力不降反增。因此,笔者认为,国土空间规划可将平原区“二调”时为耕地、“三调”时为果园的农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在规划期末复耕为耕地。如果需要,甚至可将“二调”和“三调”都为果园的平原区农田,在规划期末调整为耕地。这样可以让“地平、连片、土沃、水好”的平原区进行大田粮食作物的机械化生产。但最好不要将山区的果园调整为耕地,因为山区不适宜机械化耕种,却适宜劳动力密集的果树种植。这样既可满足小康生活水平下人民对瓜果等“副食”的需求,也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

3产业深度融合,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立足当地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鼓励农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轮作休耕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创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紧密结合,寻找农业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的衔接点,将历史文化、绿色健康等元素融入地方农业品牌建设,打造农耕文化特色休闲观光区,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保证轮作休耕长线推动。借力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发展,更大程度的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拓宽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受众群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让农民在三产融合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推动轮作休耕制度长效机制的形成。

4坚持增量提质和建管并举,改进耕地占补均衡

实施耕地综合整治提升,各区域内应积极推行试点工作,对耕地、永久基本农田做好全面整治,试点需严格依照相关规程进行实施,待整治区域任务目标达成之后,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保证耕地数量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扩展补充耕地来源途径,各区域内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需结合打造高水平农田建设,开展补充耕地工作,将其相关信息反馈至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其进行审核之后纳入建设任务内容;加强补充耕地后期种植管护,耕地应积极加强后续种植管护,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明晰划分管理职责、标准及措施。

5良田、良种、良法、良治应“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良田、良种、良法和良治是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增收的四个要素。良田建设水平是保障,良田建设不足会制约良种、良法增产效果的充分发挥,需要立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对农田进行改造和建设,有了良田保障,良法、良机才有施展的空间。黑土地“梨树模式”的成功可以说是“四良”配套的一个经典案例,形成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推广联盟、免耕播种机具装备、良田建设的系统化创新。“梨树模式”的更大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耕地保护利用和生态可持续的双赢实现路径。应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治的耕地资源保护利用通用理论,能够立足地方资源禀赋,通过创新耕地保护技术,联合地方政府部门,科研院校和企业农户,构建形成千万种地方耕地保护利用新模式、新路径,破解耕地保护难题。

6创新耕地保护技术

首先是创新耕地的生态评估技术。为了耕地生态建设和管护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需要从耕地土壤的健康、耕地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耕地的有效利用三个方面进行耕地生态健康的综合评估体系构建。为了耕地生态占补平衡制度的技术支持,需要从耕地的供给、调节和文化服务三个方面选取水土和生物多样性的指标,实现耕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其次是创新耕地的生态整治技术。在针对耕地土壤健康的恢复中,在土壤层质量建设和土壤层污染治理上都要尽可能使用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等措施,以达到提高耕地土壤健康的目的。在耕地生态保护过程中,需要在保护方法上尽量采取自然环保的方法,避免耕地因为不科学的修复方法而被二次污染受损。最后是创新耕地生态监控技术。目前的北斗和资源系列卫星遥感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在搭建高精度的耕地资源数据采集平台后,可以有效地进行耕地利用监测,有效地为耕地生态价值的核算提供卫星遥感技术支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云技术等信息手段,十分有利于创新耕地健康防范预警技术的开展,在部分地区的检测土壤质量和分析土壤周围环境上有着显著的作用,最终可以实现全国耕地的健康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

7从严核定,确保土地整治新增耕地

为了确保新增耕地面积,项目开工前和竣工后地类分别按照开工前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年度调查成果和项目竣工图及相关实地调查测量成果确定。开工前项目区内净耕地面积就是项目区内按照每个核定单元耕地毛面积扣除非耕地图斑面积和非耕地类的线状地物面积后,按照其田坎系数扣除田坎后形成的所有核定单元净耕地面积之和。竣工后项目区内净耕地面积就是项目区内的每个核定单元耕地毛面积扣除非耕地图斑面积和非耕地类的线状地物面积后,按照其实测得出的田坎系数扣除田坎后形成的所有核定单元净耕地面积之和。这样,建设后与建设前项目区内净耕地面积之差就是该土地整治项目的实际新增耕地面积。

结语

我国人口多、农业资源禀赋条件差、粮食供给压力大、耕地长期超强度利用、经济建设还在占用耕地等,这些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耕地保护绝不能放松。因此,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着眼国家的战略需要,持续施压耕地保护,让“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将耕地保护的“弦”越绷越紧

参考文献

[1]加强耕地保护建设筑牢粮食安全基础[J].卢仕仁.农村工作通讯.2022(0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科技创新引领耕地保护与利用”新闻发布会[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1(02).

[3]我国耕地保护与利用面临诸多挑战[J].山西农经.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