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项目管理模式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3
/ 2

EPC项目管理模式分析探讨

江旋 1 刘冰 1 刘冲 1 苏东君 2 欧黎 2

1武汉市市政路桥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2武汉葛化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 在现代建设工程中对于EPC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相对较多,一方面通过该模式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解决传统项目管理中全过程管理不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选取EPC项目管理模式分析探讨作为研究题目,概述了EPC项目管理内涵与优点,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EPC项目管理诸环节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EPC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在EPC项目管理模式下,总承包商以项目生产建设为对象,始终立足于核心地位。由于总承包商承担着较大风险,因此,在该模式下通常会对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对业主的权限进行一些有效限定,确保双方能够在规范的合同管理方式下实现共赢。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通过在工程行业大范围的实施“互联网+”改革,带动了EPC项目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具体分析如下:

1EPC项目管理模式概述

EPC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工程总承包模式,从概念界定看,主要是指在业主委托形式下,由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以契约合同的方式,对承包工程项目开展从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阶段的管理,包括了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环境、文档、资源、合同、变更等多项管理内容,最终向业主提交一个符合合同约定、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并经竣工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承包模式。其中的“E”包括具体设计、总体策划、组织管理、具体实践。“P”主要是针对建设工程专业材料、设备的采购。“C”指的是包括以施工、安装、试测、技术培训等为准的建设内容。

2EPC项目管理的优点

首先,EPC项目管理模式将重点放在系统性管理层面,以项目产品生产建设产业链条作为管理对象,实施体系化管理。克服了传统项目管理中应用分包模式时存在的各种弊端,将责任托付于总承包商,责任主体十分明确,有助于在权责机制下,保障整个管理主体职责的有效设置与协同实践。其次,EPC项目管理模式具有职能明晰、责任确定、工作流程标准、生产建设产业链条构成诸环节分工明确、效用生产率高等比较优势,可以较好的辅助建设企业产出综合效益。再次EPC项目能充分发挥设计单位的作用,保证整体施工方案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有利于施工单位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把握。

3EPC项目管理模式下业主、总承包单位职责

3.1业主职责

1. 招标时,充分了解相关法规后,在招标文相应章节中落实核心条款,提出基本目的与需求、项目的整体品质要求、双方的权责等。

2.了解初步设计标准,尽可能的将拟建工程的基本功能要求概括性的表达在设计文件中,能为后续施工中突发情况作基础性解释。

3. 以EPC项目合同中的条款为准,对总承包商的设计、质量、工期、合同款支付等进行同步的审核、监督等。

4.建立完善的变更流程,尽量减少变更签证工作。

3.2总承包单位职责

1.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以法定合同为准履行职责。从整体上的职责看,包括了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重点集中于对项目设计施工一体化生产建设与生产管理上。操作中主要是通过对总的职能与责任进行划分,由实际的管理人员完成。

2.负责在初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优化改进。

3.协助建设单位进行项目报建,开展施工图审查、建筑节能审查。

4.根据施工图编制工程量清单,提供材料设备采购相关技术参数等。

5.负责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项目进行管理监督、协调施工组织、控制变更管理。

6.负责工程竣工验收、移交,办理结算等。

4EPC项目管理要点分析

4.1设计环节

1.设计阶段是控制投资的关键,首先是要把工程造价控制在批准的造价范围内,其次要在尊重科学、满足使用功能及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控制造价。

2.熟悉合同高要求,提高设计水准,根据工艺的技术及业主对项目的特殊要求,同时制定多种方案进行评审,择优选取。

3.重视对不同的业务接口和界面的管理,兼顾采购及施工的要求,做好设计与承包商、设计与外部供货商、设计与业主之间的工作协调,保证衔接顺利。

4.及时与图审单位沟通,完善、修改施工图,尽早通过图审,获取图审合格证书或图审报告。

5.组织施工图设计的会审,纠正图纸中的错、漏、碰、缺。

6.施工前进行设计交底,说明设计意图,解释设计文件,明确设计要求。

4.2采购环节

1.编制设备及材料采购计划,明确数量、执行标准、供货日期等。

2.规范供货渠道,对原材料供应商的资格进行核查,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

3.做好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检查验收,验收记录或验收报告要及时、齐全并请见谅及时签字确认,按要求及时进行抽检试验。

4.与施工进度匹配,做好材料采购与施工的衔接,及时提供供货计划、验收,并做好与施工部门的交接。

4.3施工环节

1.设计人员进场进行现场指导、服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2.重视图纸会审,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图纸问题发生变更。如不可避免需要变更,必须及时完善相关手续

3.严格变更管理,严格控制施工条件的变更,分清签证权限,加强变更签证的审计管理。

4.过程中及时收集相关资料,注重索赔过程管理,做到索赔有理有据。

5.对工程进度、工程成本严格控制,加强过程和环节的控制,确保节点工期和总工期,将工程投资控制在预算范围内。

6.定期与建设单位沟通,汇报施工安全、进度、质量、费用等问题,协调解决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其他问题。

4.5竣工验收环节

1. 工程收尾,进行验收前的自检,对存在的缺陷进行修补。

2.收集竣工资料,向建设单位提供完成的竣工验收资料及竣工验收报告。

3.制定验收计划,按照工程项目要求,组织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验收。

4.组织专项检测、专项验收,如消防、环保等。

5. 项目联机调试、试运行。

6.协助建设单位组织工程综合验收。

7. 竣工验收合格后,按照相关要求办理项目移交。


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工程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选择EPC项目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在未来的工程建设中有广阔长远的发展前景,参建各方按职责要求,要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帮忙而不添乱、切实而不表面”,和谐相处,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丰景春,吴凯丽,李晟.基于BIM的EPC项目信息价值链增值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0,40(9):149-155.

[2]梁献超. 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与策略[J].建筑经济,2020,41(11):73-78.

[3]孙昌浩,郭亮辉,史伟亮,等.基于承包商视角浅析EPC国际工程合同管理[J].水力发电,2020,46(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