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电厂集控运行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熊茂才

贵州鸭溪发电有限公司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发电量的不断提升,而火力发电仍占到我国发电总量的70%,火电厂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采用了集中控制技术,但该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在这篇文章中,首先简单介绍了火电厂的设备、发电过程、分类以及发展前景,接着对集控运行技术的含义、重要性作了说明,最后就其面临的难题和解决办法给出了具体的阐述,强调了集控运行技术对火电厂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火电厂;集控运行技术;问题研究;解决措施

引言

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电厂采用集中控制的模式进行管理。电厂集控中心可通过电厂的实时调度、水利资源的合理利用、电厂的发电能力及售电能力等信息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电力市场的实时信息,制定发电计划并按照最优的运行方式实施,在提高发电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竞争力。集中控制管理通过对丰水期的无益弃水进行拦蓄来提高枯水期发电量,降低电力系统丰枯矛盾,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性;还可通过最优控制模式对各电厂进行集中调度和分配,有效减少弃水量从而降低机组的水耗,增加发电量。

1当前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1.1集控中心兼具流域公司管理职能和基层发电厂部分一线业务

从定位上分析,集控中心对外是承担电厂"主控室"职能,对内是运行管理单位,设备设施的主体责任在电厂。实际上集控中心开展的是主设备监控、电网业务沟通联系等发电运行一线业务,按行业惯例,电厂设备是运行、维护人员"双主人"责任制,而集控中心承担着运行一线业务,却不承担运行主人责任,反而是流域公司运行管理单位,是运动员,却执行裁判员的权力。导致集控中心运行人员很容易出现推责、不担责的情况[1]。

1.2集控中心与受控电厂业务划分界面不合理、业务重复开展

在主机运行期间,集中控制站应编制和实施设备运行到冷却后的备用作业单;同时,发电厂还需要编制和实施从设备到维护的作业单。双方反复进行运行到低温后备的操作单编制与实施工作,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员,还必须在工作中反复下达指令、汇报、等待,大大减少了工作的工作效率。在运行有关的系统中,目前也有多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发生了矛盾。例如:流域公司将500 kV装置的停电作业列为集中控制站的责任,而在这之后,该公司制定了新的管理办法,将500 kV装置的停电作业交给了发电厂[2]。

2电厂集控运行条件分析

对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工作的开展而言,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是非常关键的,因为现行火力发电厂的集控机运营管理体系的执行情况出现了一些偏差,导致了集控机的整体运作和管理工作出现了一些偏差。为了更好地展示火力发电企业的集中化运营模式,就需要根据火力发电企业的集中化运作方式,从整体上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达到对火力发电企业的集中化运作模式的要求。对电厂集控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实施来说,对现有电控系统建设进行科学改进是十分关键的,因此作为电厂集控信息通的建设者,需要对集控系统的电路系统构成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为集控系统的运行提供帮助。集控系统外部构成设备,即与集控系统外部构成相关联的高精密仪器设备,是整个系统的关键构成要素。

3电厂集控运行优化管理措施

3.1分级管理控制模式

在集控工作方式中,分级式的调度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因此必须对现行的调度方式进行研究,以改善集控工作的品质。在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中,由于各个装置的分层运作和管理模式的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营效益。为了更好地反映一个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必须通过对一个电站的集中控制方式进行调整,并根据其调度次序,对其进行实时的分析和改进,以达到控制管理工作的目的。

3.2分散管理控制模式

分散化管理控制模式也是目前电厂集控运行模式建设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构成模式,在目前电厂电力运行控制中,由于各机组运行管理相对分散,所以采用分散化管理控制模式,可以提高电厂集控运行模式建设质量,为电厂集控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并通过分散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实现了电厂集控运行系统结构,改变了整个系统运行管理方式,提高了电力系统集控运行质量,减少了各部分之间的电能损耗,为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提供了帮助[3]。因此在电厂集控运行模式建设中,相关人员应根据集控运行系统建设的要求,将分散式管理控制模式建设工作落实到电厂集控运行管理工作中,以帮助电厂集控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说明出现了电厂集控运行系统建设的需求。

3.3综合式管理控制模式

在电厂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构建中,为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控制质量,采用了综合式管理控制模式,即控制管理模式。对电厂运行控制模式进行综合管理模式控制,可对各设备控制管理模式的运行控制效果进行分析,提高系统运行控制质量,改变传统的运行管理模式。并且在综合式管理模式下进行控制,能保证各部分设备的操作构成是相互独立的,能实现交叉信息指令的传递,提高电厂集控系统的操作控制质量,满足电厂自身实施电力控制的要求。

3.4合理划分业务界面

监盘方面,将电厂运行业务中的值班业务统一调整到集控中心,电厂不再安排值班人员履行监盘等值班职能,着重完成计算机监控系统和其他自动装置无法完成的工作,同时保留值守人员配合集控中心值班人员开展两票办理、应急处置等工作。每厂可从两大值、三班倒的12个值班人员,降为6个值守人员,3厂可节约人力资源18人。操作方面,将500kV停送电等全厂设备的计划检修操作统一调整到电厂,集控中心不再填写操作票、执行操作流程,直接转令至电厂操作即可等,可有效解决双方工作重复、效率低下、集控中心人员无法同时操作多厂等突出问题。

3.5计算机监控系统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计算机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基于生产、管理业务的需要,集控中心各系统将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历史数据的存储及这些数据的共享和交换,需按照网络安全防护要求进行统一整体规划,保障电厂运行安全。为了实现集控中心信息的有效、综合利用,实现多平台、多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集控中心应建立管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生产管理数据服务平台(即两个数据服务器群),将多个系统需要的数据放置在两个数据平台上[4]。计算机监控系统中分别设置了外网和内网两个公共数据网:外网公共数据分布于管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布置在安全防护分区II;内网公共数据分布于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器,以满足计算机监控系统和非控制生产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管理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可由集控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服务器兼作,主要为当前非运行值班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所有的数据和业务服务。两个数据服务平台之间通过专用隔离装置,实现安全防护分区I、II区与安全区III、IV之间数据交换。

4结语

总之,在电厂集控运行模式的构成中,对集控运行模式的构成条件控制十分关键,只有对集控运行模式的构成条件加以控制,才能根据后续控制工作实施的要求,进行集控管理工作分析,提高集控系统的运行控制能力。与此同时,电厂集控运行模式的构建,也应针对集控运行模式的构建进行对策分析,即在电厂集控运行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运用阶梯式管理控制模式、分散式管理控制模式和综合管理控制模式来进行集控工作的整合,以保证在集控工作过程中,能提高电厂的运行水平,为电厂提高自身生产效益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崔建波.关于加强电厂集控运行的具体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12):196-197.

[2]燕辉.火电厂集控运行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265(11):181.

[3]李明尚.论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厂锅炉运行中的应用[J].科学与信息化,2017(29):85-86.

[4]程浩.火电厂集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7(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