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做法一一以说明类文体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的做法一一以说明类文体为例

陈静丽

广西梧州藤县藤城中心校 543300

摘要:在语文课堂中,指导学生对文章之中的语篇进行反复的朗读,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基本影响,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之中,达到熟读背诵的目的,并在熟读背诵的过程之中,逐渐形成语感,本篇文章以说明类的文体作为具体的依据,对今后语文教学以及反复朗读背诵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以及建议。

关键词:反复;朗读背诵;积累;语言;语感

引言: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结合新课程改革等相关的政策,指导学生们在说明类文体学习的过程之中,首先需要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首次阅读完成之后,对自己不理解的生词进行圈画,在向其他人寻问生词的含义之后,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在第二次阅读完成之后,与本班的其他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交流与沟通,从而在这一过程之中,能够积累文章的优美语句,并对这些语句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在今后的阅读之中,能够游刃有余,轻车熟路。

一、反复朗读的意义

依据对话理论,语文之中的语篇教学,就是由多个对话所组成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就是对让学生们对于语篇进行阅读,在一次阅读的基之上,对语篇进行理解,从而在不断的阅读之中,就能够对语篇有不一样的理解与认识,这是反复朗读的作用以及意义。

  1. 如何指导学生背诵

对于学生们背诵,是需要建立在多次的阅读基础之上的,对于学生们而言,需要指导学生们,对熟悉的语篇进行理解,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深化学生们对于课文的认识与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指导学生们进行背诵,这样学生们在背诵的时候,就能够体会到朗读的作用以及意义,并在朗读的过程之中,形成自己对于语篇的认识与理解,这是指导学生们进行背诵的重点与难点。

三、在反复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具体方法

(一)通过身临其境感悟学习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提问时,有很多同学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中,羞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观点,针对当前这一现实性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指导,这样就能够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意识。对于教师们而言,需要为学生们创设一种语言交流的环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反复朗读与背诵的过程之中,这样学生们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就能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感知,从而能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沟通环境下,会逐步养成喜欢表达的习惯,逐步提高同学们表达能力水平。从这一点,我们能够看出,当前通过身临其境,让学生们体会到反复诵读的作用以及意义,是当前积累语言,并让学生们在这一过程之中,逐渐形成语感的过程,而说明文作为一种很好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们对基本概念或者一个物体运行的情况有所理解,这样就能够逐渐形成对事物的整体概念[1]。学完《太阳》这节课,教师鼓励学生提出有关太阳的问题。于是,有的问:“太阳为什么会发光呢?”有的问:“太阳每秒钟能发出多少能量呢?”还有的问:“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呢?”“太阳会不会熄灭呢?”……那么,如何对待学生的这些提问,使他们的求知火苗得以越烧越旺呢?

(二)丰富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师丰富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们需要借助演讲比赛或者读书会等方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到反复诵读的活动之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明确反复诵读的作用以及意义,另一方面学生们也能够在阅读说明文等的语篇作品之中,对自己不知道的领域进行了解与认识,在课后的生活之中,学校们需要为学生们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一方面能够开阔学生们的视野,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们对于语篇的理解力与感知力,这是当前反复朗读之中积累语言交流的技巧,并形成语感的重要渠道以及根本途径[2]。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教学平台,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环节上来,以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综合表达能力。《松鼠》是一篇深受孩子们喜欢并使他们获益颇多的好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一种人见人爱的小动物——松鼠,它的美丽、机灵、有趣,如磁石一般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也是一篇成功的描写动物的范例。因此,在教学的设计上我强调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的“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三)采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水平,具体可以通过虚拟场景的创建,如何来理解虚拟场景的构建,在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教师们配乐朗诵了一首《大堰河——我的保姆》,在老师进行朗读的时候,有许多同学们因为十分感动,而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从这一点能够看出当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展示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可以在反复朗读以及背诵之中,配上诗歌以及抒情的乐曲作为朗读的背景音乐,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能够突出展示学生们的阅读水平,并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在课堂上,就需要由教师积极创造环境,尽量减少课堂中出现的紧张氛围,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学会去表达自己,即使在课堂上发言说错,教师们也要及时开导学生,不要因为一时的发言错误,而给同学们带来心理阴影,从而去抵制课堂上发言,失去的表达的意义,影响了同学们的表达能力的提升。课堂上教师还要重点引导同学乐于表达,这样就能够凸显出方式的多样性的作用,多样化方式的使用,能够充分突出学生们阅读水平。当然也能够为学生们形成语感以及相关的认识提供具体化的依据以及思路,而作为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到反复朗读以及背诵的过程之中,学生们才能够有所收获,并在朗读与背诵的时候有所收获,为提升学生们今后反复诵读以及语言等方面技巧积累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借鉴

[3]

结语: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际的锻炼,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经常与同学们沟通联系,一方面让学生们通过反复诵读,掌握语篇之中的要点,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开阔自己的眼界,从而为今后语文教学以及反复朗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以及借鉴。本篇文章具体结合反复朗读的意义,进一步探讨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最后提出在反复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形成语感具体方法,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通过身临其境感悟学习的乐趣、丰富阅读空间,开阔学生的视野、采用各种方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群, 沈华英. 反复诵读学文 创设情境明理——《古人谈读书》教学实录及评析[J]. 小学语文教学, 2021(21):0003-0003.

  2. 顾巧英. 以思维导图为支架 引领思维语言同步发展——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枣核》教学设计[J]. 新教师, 2021(6):0002-0002.

  3. 周静娜. 巧用绘本抚童心发展语言促表达——以《我家是动物园》为例浅淡绘本教学策略[J]. 明日, 2021(3):0003-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