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东部新区公园营建特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公园城市背景下成都东部新区公园营建特点研究

高歌

成都中铁空港新城建设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成都东部新区充分把握历史发展机遇,围绕公园城市的新发展理念,着眼以人为核心的用户需求,围绕片区综合功能进行功能融合,通过公园消费场景打造引领城市发展,融揉自然美与人工美树立新公园美学,走出了一条以构建安全生态格局为基础的多维融合、绿色赋能、筑景营城、开放共享的公园建设新路径。其中多维联通的交通体系、人地共建的生态治理、景观农业的灵活运用、层林尽染的美学改造以及绿色赋能的场景营建为公园城市新理念下的公园建设提供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引言

成都的公园城市建设已经进入第四个年头,从最开始的“首提地”到现在的“示范区”,公园建设的内涵、形态、价值、场景、品质等内容不断深化。对于成都东部新区来说,公园是其中最能彰显城市魅力与未来发展格局的工作平台。如何夯实城市发展基础、搭建好城市发展绿色框架、实现城市整体效益最大化,成都东部新区的公园建设正在交出一份自己的答卷。

一、成都东部新区市政公园营建思路解读

1.1积极创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公园路径

以人为核心,总结出东部新区市政公园主要有四个维度的建设需求:生态需要,不能搞大拆大建,而是应在严守生态红线底线的基础上,全面挖掘公园自然资源本底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潜力;安全需要,除防灾避险此以外,还需要保证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等宏观安全需要;生活需要,作为都市生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公园特别是大型市政公园要从自身功能角度满足用户游、购、娱各种层次的功能需求,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尊重需要,东部新区有很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文脉传承,在公园建设就需要将这些文化与资源因子以各种物质载体的形式注入到公园建设中,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1.2围绕片区综合开发,全面提升公园综合服务能力

成都东部新区是四川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建设区域之一,公园不能只满足当期、近期的城市发展需求,而是应该通过分析预测未来城市发展脉络,特别是公园主导片区的远期发展需求来进行建设。随着片区逐步发展,功能需求逐步丰富,公园建设已不单单以游憩功能为主,而是要从通勤出行、换乘转换、消费娱乐、游憩健身和交流休闲片区综合功能叠加的角度,打造同时具备生活、生态、生产功能的复合空间。

1.3营造功能复合、智能安全的未来公园消费场景

公园消费场景实质上是公园功能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试金石,也是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产业布局和城市品质提升的客观需要。对于公园来讲,最为独特的资源也是自然资源。通过“生态+”的产业布局模式,将一批优质的产业主体吸引到公园建设中来,在公园中打造一批标杆性新业态产品,树立东部新区自己产业品牌与产业导向。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将各类自然资源予以赋能,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正向循环,真正意义上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

1.4彰显公园城市空间美学,推动城市自然有序生长

单纯的保护无法适应公园多功能复合的客观需求,也不利于公园价值体现,而单纯的建设开发造成的浪费与破坏只会造成更多的人地冲突。成都东部新区的公园建设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充分结合,根据人为活动强度安排各类景观空间开发,形成近、中、远的开发强弱梯度变化,在公园的诗意画卷展现人为活动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公园城市美学。

二、成都东部新区市政公园营建策略

2.1生态复兴

以水为核,东部新区山水资源丰富,在公园建设中通过低影响方式建设新区公园。将部分鱼塘、水洼、水沟景观地形梳理后改造为景观湖、景观池,建立兼具强大自净能力和优美景观效果的清水型水体生态系统。修复滨河湿地,将形态各异的水路自然衔接,缓解洪峰,减少冲刷,构建完整的水资源安全环境体系。

生态重构,通过对公园场地内现有原生植物进行全面梳理,对低效林、退化林进行识别,将林斑改造为群落稳定、层次丰富、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高效混交林,并做到应留尽留,应保尽保。将新开发的公园塑造成绿量大、气势浑厚的绿化区域。提升公园绿地生产能力、再生能力、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2.2多维融合

成都东部新区在保护原有自然山水肌理和林地耕地斑块的同时,与城市空间高度融合并相互协调,在绿色中完善出行、游憩、旅居等高品质空间需求。基于场地肌理和现状道路,不做大挖大填,充分利用原始路基,布置连续的慢行步道与骑行道,与园区外的各级市政道路进行连通,形成连续统一的一体化慢行系统。在构建完善的路网系统同时,结合城市风貌提升城市道路的识别度;对闲置耕地进行景观化处理,将其转化为形态各异、可参与、可体验的农业景区。通过多维功能要素的叠加融合,充分了提高公园慢行网络的空间使用品质与参与度。

2.3绿色赋能

为了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体验到自然生态之美,而非人工打造出来的“布景”,东部新区在最大程度保护自然植被的基础上,“略施粉黛”打造未来生态之城。通过局部增加乡土彩叶植物,形成“层林尽染”的季相林带,体现当地植物群落及风貌特征;选择植被缺失区域,通过微地形塑造,乔灌草结合,营造连续、多层的彩叶林景观带,系统的增加公园植物景观的生动性和层次感,打造出多彩动态的时序性植物景观。以生态林斑为基,引入低影响开发模式,通过下凹式绿地、生态草沟、雨水花园、陂塘、旱溪构筑弹性海绵系统,衔接场地整体竖向与排水,将雨水蓄留在公园内,形成水景,滋养植物,营造生境,在丰富植被多样性的同时,也为虫鸣鸟叫提供生态本底,将东部新区的自然留住,将可持续弹性景观融入东部新区未来城市发展中。

2.4筑景营城

成都东部新区利用三岔湖独特的资源与区位优势,串湖连城,将沿滨湖空间规划为全长30多公里的环湖慢行绿色空间。根据各节点景观资源特点与消费场景营造需要,规划“环湖九景”,将摄影、艺术展、亲子等引流业态布置其中,为后续各种户外赛事、活动的开展提供充分的基础保障,以逐步呈现的形式将城市发展、产业植入、人居环境结合起来,持续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2.5开放共享

成都东部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创新创业的门户枢纽和前沿产业基地,代表了内陆地区最开放、最高端、最具价值的创新高地。在建设初期,就强调通过“生态+”、“场景+”将公园营造为拥有多维度活力的生态体验空间。利用公园中的场景建构和生态塑造,为城市导入多维价值,提升生态占位,使大众有充分的体验感和文化获得感,释放东部新区的公园品牌价值。


结语

成都东部新区在新空间、新环境、新条件下充分挖掘的自身优势和潜能,在公园建设这一实践平台上进行“新区探索”,形成了一套在公园城市里建公园的路径与方法。通过构建“生态治理+林斑改造+低影响开发”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公园建设中面临的安全生态格局风险,探索了公园城市绿量增长的新模式。将公园内的闲置耕地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的“农业景观”并结合城市TOD的相关需要,搭建“公园慢行一体化系统”,在保留原生特色的基础上,营造出“层林尽染”彩林景观。通过引入关联产业,推动产业人口聚集;在公园各经营载体上进一步叠加消费场景,持续提升片区综合商业价值,放大公园的外部综合效益。在实践中创造,在创造中实践,打造具有鲜明成都东部新区特征的“公园价值”。



文献综述

[1]汪小琦.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成都特色慢性系统构建研究.规划师.2020

[2]李竹颖.试论公园城市理念的乡村表达.城乡规划与环境建设.2020

[3] 钟茜妮.解码《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成都商报.2020


作者简介:

姓名:高歌,(1986-4),汉族,四川省成都市,硕士研究生,建筑工程师,成都中铁空港新城建设有限公司,主要研究方向:公园城市发展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