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之我见

/ 2

班级管理之我见

罗小芳 曌磊 张静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

班主任这一角色,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每个学生。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有可能影响着所教学生的一生。为了带好一个班,培养好一批学生,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为注意加强理论学习,并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学校内外环境进行工作创新。工作中我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所有激情寄托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上,潜心治班,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热情、激情、爱心、耐心激发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今的中学生已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的感受。尤其是留守学生自我中心意识强烈,充满逆反心理。因此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学生,并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再用情感去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班主任的教导。我经常采取与学生进行书面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中的一些事用文字的方式与老师进行交流,还向学生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家庭电话号码,用以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学校四者之间联系,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在老家的子女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经常参与学生的一些活动以此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经常走访家长或与家长电话联系,互通信息,共同教育。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必须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否则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负面效应。
二、建立了良好的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即班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学生的管理,如果仅靠师生的个人感情则易造成管理上的放纵及随意。当前农村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其子女监管不严,甚至无人监护,造成了学生拥有绝对自由,许多学生外出打游戏、上网、逃学厌学等,有的还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因此开学初,我就制定了学生操行评定细则60条。在操行评定过程中,我当配角,学生干部唱主角,注重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在实施过程中,我作学生干部的后盾,及时给予支持、帮助、指导。同时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对好的进行表扬,对差的进行“惩罚”(如根据学生特长唱一只歌或跳一个舞,或讲一个动听的故事,或背诵一二条名人名言,或朗诵一段散文等)。这样做,一是学生不会对教师产生心理上的抵触情绪,二是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才语言组织能力,三是可以使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可发掘出分学生的潜能,发展一技之长。
三、实行民主治班
民主是指班级管理的事务,与学生商量,征求学生意见,在班上表决通过后方予执行。具体措施是:第一步,实行班干部选举的民主化。每位学生提名几名班班干部名单,如果自认为能胜任哪个职务也可写上自己的名字,先由候选人在全班进行竞选发言,再由学生投票选举举,并规定必须超过2/3的人同意方能当选,同时严惩把选举作为交易的行为;第二步,班干部和同学对话制度。利用每周周一次的班千部和同学对话的班会课,班干部都站到讲台上,同学们就班级管理上的问题对他们进行发问,班干部然后回答。这样开诚布公的对话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第三步,班主任和同学对话制。我每月要和班上同学举行一次开诚布公的对话,并要求同学们给我的工作打分,学生问话,我总是诚恳地回答,有的实在难以回答的则诚恳地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通过这种对话,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化解了可能出现的矛盾,相互都提高了认识,取得了进步。
四、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管理
学习是学生的根本任务,班级的学习管理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班主任若能重视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学习质量便能得到提高。中学生也具有一般人的“惰性”,自控能力较差,多数仅满足于各种作业与检查的应付。因而我在抓学习环境、学习时效、学习环节等的同时,针对班级自身特点,结合社会发展形势,采用了“目标激励,分段实施”的方法。首先与他们谈理想,谈人生的价值,使之感到自己正步入人生的黄金时代,此时的每,步都影响到今后的前途,必须走好;明确学习任务,并根据自己的思想实际、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家庭条件确定近期目标和中期目标,以“尽平最大努力,争取考最好成绩”为口号,为努力多力实现理想而奋斗。
在学习管理过程中,决不可忽视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我在分段实施预定目标时,讲究了策略,适当加压,尽量不使之感到有疲倦、厌倦等逆反情绪。平时不过分地看重考试分数,及时为部分受挫折的学生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争取进步,不断克克服惰性;还经常帮助那些自觉性不强的学生生修改近期学习目标,激励他们前进,使他们觉得“天生我才必有用”。为了使学生苦中有乐,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我还经常性地开展一些有趣的文体活动,使学生的精神和身体真正地放松利和调整。通过活动,浓化了班级拼搏竞争的学习习气氛。
五、团结各任课教师,共同加强班级管理

众人划桨开大船。教师的治学作风极大地影响着学风建设。为此,我通过各种渠道,特别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各科任教老师的交流,让各科任教老师及时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通过各科任课老师了解各学科的学习风气,课堂氛围等。除此之外,还通过各科任教老师与课代表之间的交流,让各科任教师因喜欢课代表而喜爱我班。

参考文献:卢元锴《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 钟启泉《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 谭细龙《探寻农村教育发展之路》